星期四, 9月 19, 2024
spot_img

小城,小事

小城,小事

小城,小事

君自尓出

盖将有君自尔出

牧我以色列民矣



小城,小事

本公号所有文章均为作者原创

所使用配图音频视频等内容

如未注明则均来自于网络 在此声明



小城,小事

小 城 ,小 事


很久以前就想写写自己的家乡。一来是因为,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挺热爱家乡的人,理所当然该写点什么。二来也是因为,总有读者或网友给我留言,问我是哪里人?

其实提到自己的家乡,总有一件小事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

十岁那年为了治病,父亲带着我坐火车去北京。那时的火车跑得慢,从这里到北京,要用整整三天的时间。两天过后,中途上来一位旅伴,问我们是哪儿人?父亲回答说,湖北宜昌。对方一脸蒙圈的表情。父亲赶紧补充了一句,就是修葛洲坝的地方。对方这才恍然大悟。

这件事给我的印象非常强烈,它使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从小到大所生活的,总觉得大名鼎鼎甚至就意味着整个世界的家乡宜昌,原来在他人眼里,只是一座无名小城罢了。

湖北宜昌,就是这样一座即使在如今看来,也依旧远不如北上广深名气来得响亮的华中小城。然而在历史上,它或许曾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名字——夷陵。

您要是玩过电脑战略游戏《三国志》,应该会对其中的副本《夷陵之战》印象深刻吧?而这里,正是当年发生那场战役的地方。

其实前些年,湖北有很多地方都改了地名,恢复了自己的旧称。于是乎,蒲圻变成了赤壁,沙市变成了荆州,襄樊变成了襄阳。只有宜昌依旧保留着自己民国以后才有的新名字,而没有恢复它的旧称夷陵。也不知这是出于某种迷之自信的执拗呢,还是因为某种不够灵巧的木讷。

事实上,夷陵这个名字还是蛮有内涵的,仅仅用两个字就基本概括出了这片土地的山川地形。

所谓夷陵者,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也。

前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沿着长江顺流而下一路往东,在经过了三峡的惊涛拍岸和激流险滩后,出了峡口来到这里,水势就越来越平缓,江面也越来越宽阔。故曰:水至此而夷。夷是平的意思。

后一句话的意思则是说,如果你逆流而上一路向西,在经过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沃野千里后来到这里,土地就转为丘陵地形。再往西就是蜀道艰难的四川山地了。故曰:山至此而陵。陵指的是丘陵地形。

怎么样,古人比我们今天有文化吧?

小城,小事

(宜昌市)


因着宜昌这种特别的地理环境,使得它自古以来就被称作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数千年的岁月中,它也确实发生过好几次,改变了历史进程的大事件。

宜昌发生过的大事件,首推,当然就是前面提过的,发生在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了。蜀汉先主刘备打着为大将关羽报仇的旗号,起倾国之兵进攻东吴,在夷陵遭遇了东吴年轻将领陆逊的阻击。后者使用火攻之计,让刘备几乎全军覆没。而元气大伤的蜀汉政权,也从此一蹶不振,事实上已经不再有统一天下的可能。

试想一下,若是没有这场火烧连营七百里,真要让蜀汉的军队一口气顺江而下扫荡了江东,没准儿还真让刘玄德给复兴汉室了,再不济至少也能让南北朝的局面提前百年出现。故此,说夷陵之战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一点也不为过。

当然,这件事也告诉后人许多道理。一、统治者不要随便发动战争,打仗有风险,兴兵需谨慎。二、老资格不要随便小看年轻人,说不定会下场很惨。三、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防火工作真的非常重要。切记,切记!

相比于那场遥远的大火,发生于近代的两件事,才更加称得上是改变中国历史甚至是世界历史的大事件。它们中的第一件,便是宜昌大撤退……


1937年,随着侵华日军对大半个中国的占领,为了保存最后的抗战力量,成千上万的人员和物质预备撤往当时的大后方重庆,故此也在短时间内拥挤到了宜昌这个小地方。

在此后的几个月里,重庆人卢作孚先生和他的民生公司,冒着日军的炮火和轰炸,以损失轮船十六艘,牺牲一百一十六位职员的代价,将一百五十多万人和一百余万吨的物资(甚至包括两万多顿的空军物资)以水路运往了大西南!

宜昌,这座在当时才仅有十万人口的小城,在这个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目睹了这场大撤退的奇迹,见证了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曾经以怎样的顽强与坚韧,给自己保留着最后的实力、文脉与尊严!

当今的世界,几乎都知道那场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然而对于宜昌所发生过的,那场被称为东方敦刻尔克的历史事件,或许却已经知之者甚少了。

2008年,为了纪念宜昌大撤退,本地政府将我父亲工作了几乎一辈子的大公桥水路客运站给拆了,并在原址上兴建了一个小公园,在公园里建了一座高9米、宽15米、厚3米的纪念碑。

是的,你没看错,轰轰烈烈的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东方敦刻尔克的宜昌大撤退,拯救了一百五十多万人生命,乃至于拯救了这个古老民族的宜昌大撤退,最终就只是凝结成了一座仅仅只有9米高的小小纪念碑!

后来,我听说在北方某个偏僻的山沟里,为了纪念一场小规模的,对日军辎重部队的偷袭,建了一座占地超过20000平方米的超级纪念馆,名字叫做,《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历史就是这样常常令人无语,令人觉得充满了黑色幽默。所以一切的大事或小事,都是由后来者定义的,而定义的标准,又往往取决于有权定义者的立场,而绝非历史上真正发生过什么。

小城,小事

(宜昌大撤退纪念碑)

除了这场宜昌大撤退,本地另一件大事件,同样发生于抗战时期,那就是石牌保卫战……

1943年,宜昌城早已沦陷,然而日军的铁蹄却再也未能从这片土地上前进一步。为了打开进入大西南的通道,摧毁中国最后的抵抗,日军集中了三个师团十万人的兵力,开始围攻扼守入川通道的石牌要塞。而在此后两个多月的战斗中,十五万国军将士前赴后继的死守着这片土地,让日军在扔下了两万多具尸体后,依然未能前进一步,彻底失去了征服中国的可能!

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在死守这片土地的队伍中,竟然还有一百多名国军海军的官兵。作为海军,他们或许是失败的,因为他们失去了自己祖国的海洋,甚至失去了自己戍卫的军舰。然而他们从未失去的,是自己作为一名军人的斗志!他们让我懂得,这个世界上或许确有一些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大到能让我失去很多东西,然而还有另一些东西,只要我自己不放弃,就没人能让我失去!

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还会记得,抱着必死之心坚守要塞的陕西人胡链,曾率领他的部下留下过这样慷慨激昂的誓言:

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钦,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尤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

这就是那些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和壮怀激烈,直到如今我每每想来,都依旧觉得心潮澎湃、难以自已……

可惜,不知是幸还是不幸,胡链将军最终并没有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是晚年退守于金门,脚下依旧是一方弹丸的要塞,面前依旧是强大的对手,身后也依旧是那一片青天与白日。同样不知是幸还是不幸,眼下的国人提起抗战勇士,脑海中总是会第一时间浮现出一个个神乎其技的游击队、武工队或民兵队,早已想不起那群真勇士的容颜了。

当今的世界,几乎都知道那场被称为二战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然而对于宜昌所发生过的被称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历史事件,或许同样也已经知之者甚少了。

直到2016年,才出现了一部根据宜昌所发生的那段历史所拍摄的电视剧:《宜昌保卫战》。

记得该剧当时在本城江边搭景拍摄时,倒是颇引起了一阵轰动,许多市民都曾往探班。后来的成片也在不少电视台播出过,我看了几集就没再看了,因为实在是太刷新我的认知了。

你们对国军各种黑我可以理解,你们拍不出战壕真实我也认了,可愣是将地下党树立成了这段历史的关键力量究竟是在搞哪样儿呢?历史就算不被尊重,但至少也不该被玩弄……

小城,小事

(正在集合的国军将士)


当然,我并不代表所有的宜昌人(我也从未想过要去代表谁),因此身边的本地亲友们,似乎还有不少蛮喜欢这电视剧的,虽然那已经不再是历史的真实,而只是一个有些趣味的小故事罢了。

其实,无论人们是记得或是遗忘,无论是曾经的大事件还是今天的小故事,宜昌终究都曾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这里是屈原的故乡,他曾用一首《天问》,探寻过苍茫宇宙间最深奥莫测的秘密。这里是王昭君的家园,她曾用别乡的泪水,为长城内外的百姓换来了五十年的和平。

在这里,常山的赵子龙血染征袍,用长坂坡前的七进七出,证明了自己的强挚壮猛。在这里,运城的关云长仓惶奔走,用麦城外的身首异处,演绎着什么叫做骄兵必败。在这里,西晋的郭璞完成了《尔雅注》,华夏民族便有了词典与百科。在这里,大唐的李靖击败了萧铣,一个超级帝国从此崛起于东方……

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当时空转换,历史终究会渐渐被人淡忘,只留下史书里那些枯燥的白纸黑字,以及老人们口中那些奇幻的美丽传说……

儿时我家住的是平房,左邻右舍的爷爷奶奶们个个都宛如“老宜昌”。所以,那时每到夏天的晚上,躺在躺椅上,记忆中的身边就是蚊香、蒲扇和他们口中老宜昌的传说与故事。

记忆最清楚的,说是许久许久年以前,在江南的山下住着五条恶龙,没事就出来祸害人。后来来了个很厉害的老道,用法力将旁边市镇里的一座宝塔搬到了长江边,名曰天然。从此以后每当红日东升,宝塔的影子就会化作一条钢鞭,将对岸的恶龙封印住。

可想而知,也许从一开始就没人相信这故事会是真的,而且这故事本身就有多个版本,令人莫衷一是。不过它倒是解释了,为什么在宜昌的江南岸,那一片连绵的小山要叫做五龙,为什么在江北岸又会突兀的耸立着一座塔,而周围却并没有寺庙道观,至于那个原本叫做小溪塔的县城为何根本没有塔,它的塔又去了什么地方。

我相信,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那么几个类似的传说故事,既没有准确的年代,也无法考证它起初的真相,只是用一个个或传奇或怪诞的故事,告诉你为什么这里叫这个名字,而那里又叫那个名字。

今天的世界,人们已经不会再用故事来解释地名了,所以地名也就越来越千篇一律。千篇一律的叫做解放路、胜利路和中山路,千篇一律的叫做体育馆、步行街和CBD。

小城,小事

(天然


老人们口中的除了故事,当然还有那些独属于这片土地的、多少有些端不上台面的俗语。

其中有一句不仅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而且我觉得还颇能体现宜昌这座小城的气质。只是它咋听起来实在是有些不雅,搞不好会坏了这小城的名声,所以犹豫了好久,我也不知该不该把它写下来。

最后把心一横,还是写吧,就算是一种野史记录也好。毕竟这世上有些事,乡野巷陌要是选择了遗忘,便绝不会再有其他的朝堂金殿,还会去帮你记住的。

这句话说的是:磨基山生得陡,肥得都是外来的狗。

还是得解释一下。前半句中的“磨基山”,指的是与宜昌城隔江而对的江南岸的一座小山。

记得台湾散文家张晓风女士曾说:“是中国人,就会从心里想要一座山……”若此话当真,那么在宜昌人心中的,肯定就应该是这座小小的磨基山了。

磨基山是一座小山,一如这座城市的小。虽严格来说由六座山峰组成,但主峰的海拔也仅有217米,周围亦无什么连绵起伏、层峦叠嶂的山脉,唯有临江一面犹如绝壁,挺拔陡峭,显出些微气势罢了。但要是你登上山顶,再加上运气不错碰上个阳光明媚又没有雾或霾的天气,你便可以凭此山将北岸的宜昌城尽收眼底。

说来有些惭愧,由于身体原因,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宜昌娃却从未登上过磨基山的山顶,与这近在咫尺的山峰,缺那么一次最亲密的接触,反而始终都只能是隔着一条长江仰望它。

所以它看在我的眼里,就总是显得有那么些无奈和萧索、孤傲和落寞。

小城,小事

(磨基山)


至于这俗话的后半句,则是指宜昌这方土地往往更利于外来者在此安身立命、创业经营,甚至在此取得成就与功业、变得富裕和丰肥。

想想还真是,且不说那些历史上在宜昌建功立业的人,很少是真正的本地人,即使是如今,走在宜昌的街头,从摆摊买早点的小贩,到开店做买卖的商家,你若是和他聊上几句,十有八九便会听到外来口音。而且个个都好像做的风生水起、不亦乐乎!

尤其是到了每年春节回乡的日子,外来者一但归家,宜昌城便立刻被打回了原形,想买顿早点都不可得,怎一个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当然,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这句话初听起来似乎对外来者满满都是不友好的恶意,但事实绝对不是如此!

它事实上在用另一种方式告诉你,宜昌是一座老牌的移民城市!

是的,宜昌其实就是一座移民城市,扼守川鄂咽喉的这座城,自古以来就迎接和拥抱着沿江漂泊的游子、南来北往的客旅,并用它的名字——宜昌来告诉你,这里是宜居昌盛之地。

所以,假如你来到这里后决定继续远行,宜昌会目送你前往下一程,如果你来到这里后决定驻足停留,宜昌会让你很快变成它的一部分。哪怕你曾经如孔夫子一样的惶惶如伤家之犬,宜昌也依旧会以极大地包容来接纳你、养育你……

所以在宜昌,无论坐在你面前的那个人是谁,你只要从他或她那里再向上倒几代,几乎肯定就能听见另一个地名。包括我自己,记得小时候家里那张泛黄的户口簿上,父亲的籍贯那一栏都写着黄陂(我曾祖父的家乡),写着那个遥远的、连我父亲自己都没有去过的地方。

尤其是进入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兴建葛洲坝水利工程,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汇聚到了宜昌,他们不仅在这里劳作建设,也在这里安家立业、养儿育女。他们的到来不仅缔造出一个比宜昌名气更大的水利工程,甚至还形成了一个独有的,处于宜昌的境内却又在行政上和生活上相对独立的群体——葛洲坝人。

(当然,要是写起葛洲坝人,那将会是另一个说来话长,也同样饱含着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故事。这个故事,还是留给真正的葛洲坝人去写才好。至于要是说起那个更晚之后,方在宜昌出现的三峡工程,那恐怕是一个需要更长时间沉淀才可以秉笔直书的故事了……)

如今想来,才终于明白,为何记忆中的老人们每当说出“磨基山生得陡,肥得都是外来的狗”这句话时,所流露出的从来都不是咬牙切齿、愤愤不平,而是某种发自内心又颇值得玩味的自嘲,甚至是某种只可意会的得意,因为连他们自己,恐怕也都是由外来者伪装的老宜昌吧。

小城,小事

(葛洲坝水利工程)



宜昌人的性格恬淡、平和、温静,一如这座城的气质。有时我甚至觉得,夹在重庆和武汉这两个大佬中间的宜昌,若是将之拟人,恐怕就会像个低眉顺眼的小弟。

一方面,他既没有重庆人的火辣,另一方面,他更没有武汉人的火爆。一方面,在文化习俗与生活方式上深受着陪都重庆的影响,所以老百姓爱吃辣、爱打牌。另一方面,又在行政体系上接受着省会武汉的领导,所以省里随便来个老爷,这里就会小心伺候着。

然而我始终相信,宜昌这个如今低眉顺眼的小弟心中,依旧还流淌着一腔热血和万丈豪情,一旦需要他奋起的时候,他依旧会像曾经的光辉岁月里一样,昂首扬眉,无畏无惧!

写到最后,我不禁又想起了另一件小事。

我母亲有晚饭后去江边公园散步的习惯,前不久在散步时顺手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拿回来给我看到的第一眼,就不禁令我想起明朝大才子杨慎那首著名的《临江仙》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是啊,还是这位天才绝艳又历尽沧桑的杨慎兄看的透彻。当光阴流逝、物换星移,多少历史上惊心动魄的大事件,都终将变成人们口中的笑谈与小事罢了。

所以在今日的夷陵江渚上,早已没了对酌谈笑的渔樵,唯有大江、青山和夕阳,以及万籁俱寂后的清风、明月和繁星,还依旧在默默注视着这片土地和这座小城,默默地走过这里的大街小巷,留下它们悄无声息的足迹。

哪怕是大江、青山和夕阳,哪怕是清风、明月和繁星自己,若是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面前,在那位创造这一切的亘古常在者面前,恐怕也都只是一件极小的事吧……


小城,小事
小城,小事

(原创照片:江边夕阳)

小城,小事



~END~


小城,小事



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上帝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 


小城,小事


小城,小事
小城,小事

长按二维码赞赏支持原创


关注即同行   留言即交流

赞赏即支持   转发即宣教

周成君 君自尔出
周成君 君自尔出
人生路上多有阴霾黑暗,但若脚前有灯、路上有光,就必能将之驱散!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