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独立思考,自己追求做一个诚实无过的人,抬杠的目的,我觉得别人虚假荒唐,直接开怼。
具体地说呢?
一、什么是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包含两部分:“独立”“思考”。
独立,是相对于群体性思考和权威性结论,而言的;
思考,是相对于不思考或跟风性的应声虫,而说的。
独立思考,最早出现于教皇制的罗马天主教世界,从威克里夫、约翰胡斯,到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纲要,以及随后的系列宗教改革(1517年—1648年)!
这么一个过程产生了五个唯独(Five Solas),在中文世界里,都是敏感词,如果你想追求知识,建议百度,也能明白。如此,就形成了19世纪的外传热潮,以及今日花样百出,教派林立的更正教世界。
然后,独立思考,这个标语广泛地传播到科学、文化各个领域,比如英国的哲学家培根,认为以经验为基础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叔本华认为不要被书本迷惑,应该有别于书本自己发现知识……这就是欧洲的启蒙运动,崇拜理性的运动,大致日期是17-18世纪。他们是宗教怀疑派,社会批评派,以及政治改革派。
他们提出各种主张,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实践,比如人权主义与法国大革命、《国富论》与自由市场…….尼采和纳粹德国!
后来德国哲学家康德对启蒙运动做出思考性的总结,即三大批判:纯粹理性、纯粹经验,都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对宇宙本体的认识,是一种先验性的思考,即对至高者我们无法用理性和经验去认识的,而我们的生活有道德性需求,因此我们需要至高者的存在和对祂的信服。
从历史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独立思考,是为了明白真理,发现真相,寻求知识的过程,而不盲从于群体或权威的格言。
二、什么是抬杠呢?
抬杠,在东北地区又叫抬杠子,从前人过世之后,棺材需要很多人抬着,木头和横梁之间交叉绑着,肩膀和肩膀之前一起用力,俗称“抬杠子”!
我们知道中国的东北,寒冷日子比较长,人们窝在家里,没事干,斗嘴玩,逗乐也无可厚非,但长久就养成一个语言习惯——跟人抬杠,即斗嘴,怼人!
其他地方的人,叫顶牛,学名叫争辩!
为何叫顶牛呢?
出生南方农村的放牛娃知道:一般牛,都有一个牛脾气,会打架。
牛打架有很多原因的:
一般是牛到了发情期的时候,易冲动,就会去挑衅别的牛,有时候甚至会主动攻击人(比喻人和人的争竞)。
第二就是牛怕热(比喻环境恶劣,需要发泄情绪),所以经验丰富的放牛娃,都会选择早上或是晚上天气没那么热的时候去放牛,只有那些菜鸟才会大中午把牛弄出去放,结果自己被牛放倒。
因为中午太阳强烈,很热,牛热了以后就很容易冲动,这时候如果两只牛碰到一起,就很容易打架,如果牛找不到同类发泄,就会对人挑衅。
第三,当一群牛在一起的时候,其中的公牛就会相互挑战,争夺母牛。哪怕牛群里面没有母牛,公牛之间也很容易打架,那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比喻追求虚荣)。
第四,牛吃饱了也很无聊啊,打架就跟老百姓打麻将一样,纯粹是消遣(提醒:人无聊也上网看朋友圈)。
所以,中国人,把喜欢争辩的人叫“顶牛”,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因此,“顶牛”一词,不常说,说得比较多是“抬杠”,有人也称呼“喷子”,形容他们纯粹喷口水而已。或叫“网络喷子”。
中世纪的欧洲,也有人争论一根针尖上可以站立几个天使的问题。
这种习惯,并非只有中国人才有,在希罗文化和希伯来文化中,也有:
人们为了自己血统、为了自己的家谱、针对礼仪律、细枝末节的生活伦理,进行许多的争论,保罗就如此告诫提多,不要理会这些东西。
保罗给他儿子的书信中说:一切缺乏虔敬真理知识的事情,都不要去争论,这会败坏我们。
说的,也是中国式的顶牛或抬杠。
三、学习独立思考的建议
1)首先需要输入“真理”“真相”的知识
人的脑子,就像一个工厂,首先要有好的原材料和配件,否则,不能加工出好的产品。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那种“静观宇宙”“内省悟道”之类的神秘主义鬼话,只是进入巫术或幻觉境界的把戏,把人们带入迷信、灵异世界。
因此,犹太人妈妈两岁开始教孩子背诵托拉;欧美聪明的父母,很小让孩子在大自然里探索花鸟鱼虫,开心地玩各种生活游戏。
而不是沉迷在网络游戏、虚构的卡通故事里。
我们呢?
首先要大量地背诵那本天经地义的书,是五个唯独的开始。
独立是相对的,是相对世界和人的权威,不是独立于至高者和祂的话语。
因为生活在城市,我们移动的脚步范围有限,对于真相探索,对大自然和博物学的认知,我们父母很惭愧。
作为老师的我,也是一个缺乏生活常识和经验的人。
先不要说孩子,为了我们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我们需要终生学习,终身提高自己的才干!
目的是发现更多的真理,发现更多的真相,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2)逻辑的学习和生活实践
知识和信息是需要加工,加工的过程是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的思辨过程。
阅读,不是让我们的双手变成图书管理员;
观察,不是让我们的思想变成博物馆馆藏;
记忆,不是让我们的脑袋变成资料复印机。
而思维是有规律的,在人文学科,叫形式逻辑学;在自然学科,叫数理逻辑学,形式逻辑学是一切人文学科之母,正如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
什么是概念?
什么是推理?
什么是判断?
什么是逻辑的三大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一个论据的成立,需要多少论点?需要用什么方法证明?
懂,还是不懂?
如果不懂,最后变成“我觉得某某的文章合乎我的口味,把我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了,我就觉得对,支持他”!
如果不懂,最后变成“我很反感某某就喜欢到处批评,居然批评我喜欢的某某,我看不惯他(她),就直接怼”!
最后,屁股决定脑袋,情感代替思想!
万里长征,需要先开始第一步,就是整理家务,需要井井有条,整理电脑,需要快速找到资料,整理图书和商品堆头,需要有条不紊,做老师的板书,需要一目了然…….
从生活到书本,从书本到生活,如此提高我们的逻辑水平。
3)学习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
许多人真的明白很多真理,也知道很多真相,可惜他们缺乏足够口才,和文字表达能力,茶壶里煮饺子——有口说不出来。
作为社会人士,我们自己需要提高我们的口才,提高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学习文法、逻辑和修辞——懂得别人说什么。
既正确、恰当地表达自己,也是正确的,恰当地理解别人,避免误会,这是修辞学的必要性了。
我也开过两次修辞课,但上学的学生不多,一方面大家对此认识不足,另外一方面,我讲解的内容需要调整,希望将来有一天,能编辑一杯合乎天经地义的书,也让约民儿女喜闻乐见。
四、强调与总结性的话语
很多有思考能力的人,很多有才华和知识的人,最终成为人类的破坏力,比如希特勒,逻辑思维只是一种工具,如同刀子,给谁用。
建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先应该学习的是爱心,培养的也是爱心,因为爱联络全德: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爱是不嫉妒、不猖狂,爱是计算人的恶,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相信,爱是永不止息。
有一次,保罗在坐牢,他获悉腓立比的人遭遇很多的逼迫,除了罗马帝国的狮子和刀,还有社会知识分子的攻击,前者是硬刀子,后者是软刀子,保罗所在的圈子内部也有异端和极端的出现,如何分辨呢?
他就写了一封信给他的亲友:
“你们的爱心要在各样的知识和见识上,多而又多,使得你们分辨是非,喜爱美好的事情,做诚实无过的人”
知识当然知的是虔敬的真理知识,见识包括社会常识、科学知识和思考的习惯,爱心存在于人,人就会追求美好的事情,如此,我们就能判断是非,做诚实无过的人。
谁能做到呢?
所以,学无止境,一生悔改去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