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号我带着爱人又一次回到了我的老家。
老家是承载我儿时记忆的地方,若说我对它没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但老家也是我既想回又怕回的一个地方,老家是心里还有一丝剪不断的“思念之线”,以及对父亲“未尽义务”的责任感。怕回家是每次一回到老家,就得一通狂收拾,吃饭没干净的碗筷,桌子上、灶台上落满灰尘与油污的混合物,床也得自己动手现铺,屋里的桌子上、地上摊满了杂七杂八的东西……,我们从江阴到到响水我的老家,一路下来本就十分疲惫,特别是妻子身体本来就不好,到家却又不能马上休息(连躺的地方都没有),还得等我一通忙活,这时我的心里当然不是滋味。这是怕回的原因。
在城里住的人也许还难想像一个家到底会能乱成啥样。一个人咋就把家里整得一团糟。但凡勤快一点,一个人把日子过得舒适自在应该不难。虽然小时候我就是在这种乱糟糟的环境中长大的,但使终不能适应。让我印象深刻无法忘怀的一件事是我上初一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另外两个同学在街上闲逛,其中一个常到我家来的同学提议到我家来坐坐,我当时没拒绝。当我们走到我家门口,打开门的瞬间,家里样子一览无余。那个生活条件较优渥的同学看到我家里的乱像就直接掉头走了……从此我再也不愿带同学来家里。
让我很“囧”的事可不止这一件。我实在不愿一一列举。因此小时候的我内心是极度自卑的,就连我在打工时结识的初恋女友提出要到我家来看看我都推三阻四没有勇气答应。
上学时每当写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或“我的母亲”时,我们往往只写父母的优点,那时我们就觉得那样写才能获得老师的认可。如今我已进入“不惑之年”,才认识到人性是极其复杂的,曾经上学时对人“脸谱化”的描述是多么的幼稚。
上小学前,我的父母即已离异,我就一直和父亲、奶奶生活在一起。上初中和初中毕业后,我去过几次我妈妈的家,闲聊时,我妈跟我说得最多的是我爸过去的缺点,也许就是我爸的诸多的缺点葬送了他们的婚姻。还记得小时候好多人问我:“恨不恨你妈?”那时我有时回答“恨”,有时回答“不恨”。说“恨”,好像并不恨;说“不恨”,内心好像有那么一丝丝恨意。
如今我对母亲的“离我们而去”早已没有了恨意,但同时因为多年没有在一起生活,也没有什么感情。记不起何时曾给母亲打过一次电话,拿着电话却不知该说什么最后只唠了些不咸不淡的家常。从那以后就一直没有通过电话。不是我不想联系,而是我怕电话接通后我没有话讲。曾经有段时间,我特别理解不了别人和父母怎么就有说不完的话,而我和父母却无话可说?
曾经我一遍又一遍地听侃侃唱的那首“老家”,每听一遍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家乡–承载我儿时记忆的地方,也是我如今即想回又怕回的地方。
家乡–我心中永远的痛!
愿我在以后的人生能够被那来自高处的爱慢慢治愈,能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