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9 9 月, 2024
spot_img

中国之人品观

人品之分主要在其人德性,故曰品德,亦曰品性。人无品性,禽兽不如。权势、地位和财富皆附在人生外部,与人本身价值关系不大。儒家和道家虽然对人文社会积极和消极之态度不同,但对人生投入自然融为一体则大致相同。
中国文化传统之人品观,和中国文化中之文学艺术寄托人之品有着很大的内在关系。像“八卦“虽以自然为象,但实乃推测人事。所谓“夜观天象”,天象肯定不是目的,人事才是目的。人事既明,人品自显。为圣为贤,君子或小人,皆从一最广大最悠久之心胸为之衡定区别。
中国文学中凡属上乘文学,无不有“比兴”。“比兴”就是放大心胸,把天地大自然万象之变,与人事人文作平铺一体看。万物有性,万物之性之一就是通天,亦通自然。又性发育成德,有性必有德。中国文化认为不仅生物有性有德,无生物也有性有德。
大自然五德是金木水火土,故人类之德不能超过天地自然万象万德之外。中国人认为与其和顺相生而称其德,与其不和逆相克则为不德。所谓“尽性”就是使性与性之间不相逆,不相克,而达和顺相生。相生相养,天地成为一乐园;相克相杀,天地成为一战场。
人为万物之灵,故中国人认为乃能类而通之,中国人之人生观就是其宇宙观,即人生和自然相同合一。孔子认为,礼主要在人之行事,主要在于人之心情。儒道两家只是对待礼不同,但诗一样,后儒家偏重礼,故道家思想对诗之发展贡献很大。但诗之背后还要注意人品,故“比兴”则属于诗与作者两者兼顾。
历史论人品多讲君子小人贤奸之别,从文学尤其诗中则重“雅”“俗”之分。“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在一个穷乡僻壤之地,还能写出这样居之安,安之乐的诗歌,其诗亦可看出其人品。诗非一定要高雅,而是能在俗中见高雅。俗限于地、限于时,雅则能在小圈子中跳出去进入更大的境界
儒家的道德观多谈君子小人之别,道家尤其庄子则从艺术观上作区分,即雅和俗。道德观必看重忠信孝悌,艺术观之雅俗看重人之境界有多大,能否和天地自然相容乃其高雅人生,天为衣,地为裙,万物皆为我衣裳,而眼下只能看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则为俗。
中国的传统治史辨忠奸,治文辨人品,曹孟德、司马懿纵非君子,但非俗人,甚至他们在人品修养上极其高雅。中国文化虽有“圣”、“仁”、“智”三等为上品,但就连孔子自己都不敢称“圣”,他称颜回为“圣”,后世称孔子为至圣,孔子以下仅称“贤”,元朝开始称孟子为“亚圣”,实乃“大贤”。
“圣贤”之外还有豪杰和英雄,豪杰自然禀赋,亦贵有人文修养。豪杰多内在之才气和性格,英雄则多其外表之事与业绩,如果没有事业和业绩,就没有英雄。豪杰天赋胜于人,英雄立志不为下人,后英雄多江湖之人,《水浒传》中好汉皆英雄。英雄主义带有西方色彩,中国人从尊圣贤而转崇拜英雄,而豪杰则被渐渐疏忽,此乃重视外而不重视内之结果,崇尚力而不崇尚德之结果,崇尚功名而不看重人品之结果,可叹可悲!


所属主题
大圐圙 人文圐圙
大圐圙 人文圐圙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