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将有君自尔出
牧我以色列民矣
《巴比伦人的奴隶》
安卓·庞象
图片收集自网络
有人说,爱的反面是恨,恨的反面是爱,爱与恨只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你同意吗?
如果就此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否曾经发自内心的、不可遏制的恨过一件事、一个人或一群人?虽然你已经接受了耶稣作自己的主,哪怕你明明知道基督徒应该饶恕、不该满怀仇恨,更不该咒诅他人,但这种内心深处的恨意你就是无法压抑亦无从化解。
那么,这时候的你,会怎么办呢?会不会任凭自己发出最可怕的咒诅?比如就像这样——
将要被灭的巴比伦城啊,报复你像你待我们的,那人便为有福。
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为有福。
回到今天默想的《诗篇》第一百三十七篇,在某些基督徒心目中,这或许是一首非常不“属灵”的诗。它是一首显得非常偏执、狭隘和不宽容,甚至很血腥、很暴力的诗吧。但我要说的是,它其实是一首深刻展现人性的诗,甚至可说是整卷《诗篇》中,展现人性真实面的最高峰!
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马太福音 5:44 和合本)
是的,这确实是主耶稣亲口的教导,展现出天父上帝那种完全包容的爱,也成了无数上帝儿女实现饶恕精神的动力源泉。然而曾几何时,主耶稣的教导却又成了我们拿来要求别人(有时也包括自己)的“神学正确”,成了我们面对一个人内心深处真实恨意之时的标准化和套路话答案。
主耶稣的教导诚然宝贵,也值得每个上帝儿女用一生去努力实践。然而我要说的是,究竟又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这种对仇敌(或深深伤害自己之人)的完全饶恕和爱呢?
对,主耶稣自己做到了。故此在十字架上的他才能说出如此震撼人心的话——
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 23:34 和合本)
殉道者司提反也做到了,所以他才会在自己被活活打死前发出那直刺天地的呐喊——
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使徒行传 7:60 和合本)
然而,你我终究不是耶稣(虽然我会一生一世去学像主耶稣),也不是司提反(虽然我会从始至终效法历代信心伟人),我们中间很少有人真的能够做到这种完全的饶恕和赦免。既然如此,当我们的内心深处涌现出无法遏制的恨意之时,你我究竟该怎么办呢?
我想很肯定的告诉每个主内家人:当你的内心有“恨”的时候,与其伪装成一个若无其事的“属灵人”,与其不断地压抑这种恨直到其变成一种无法化解的内心苦毒,在第一时间将“恨”真诚的带到上帝面前(虽然它显得非常不“属灵”),才是最正确的做法,也是慈爱并乐意饶恕人的上帝绝对可以接纳的做法!
更何况,在这种恨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强烈的爱,诗人深深地爱着自己的故国与同胞,感受着他们的痛苦和无助。因着这种爱,他宁可首先咒诅自己——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
我若不记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
哦亲爱的主啊,感谢你让我再次读到这首熟悉的诗歌,而且不再仅仅看到其中那些凶狠可怕的咒诅,更能意识到诗人对自己祖国与同胞那无比深沉的爱!
是的主啊,诗人为何如此痛恨那些仇敌?岂不是因为他对自己同胞和故国的挚爱吗?今天的我,又是否可以如此强烈的热爱自己的祖国与同胞呢?是否会如同诗人一样,呼求上帝来摧毁这片土地上一切拦阻福音的权势?
主啊,愿你的爱充满在我的心中,使我热爱这片土地和其上的人们,如同你爱它们一样。愿你按照本相接纳我的祖国和同胞,如同你按照本相接纳我一样。愿你赐福中国,如同你赐福耶路撒冷一样。兴起中国成为宣教的国度,成为属你的国度!
经文: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我若不记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诗篇 137:5-6 和合本)
~END~
本平台所有文章均为作者原创
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上帝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
转账奉献
赞赏奉献
支付宝账号
关注即同行 留言即交流
赞赏即支持 转发即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