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6 11 月, 2024
spot_img

不要论断人(下)

 

(作者注:此文根据主日讲章整理)


经文:【马太福音7:1-5】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上篇提要:论断的原意,就是判断、审判。但不是所有的判断和审判都属于论断人的范围。比如,作为永生神的家,作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的教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纯洁,为了维护自己是被神从世界中分别出来的神圣地位,教会被神赋予了权柄,要对某些人和事做出判断和处理。当一个人因为犯了很明显的罪,教会有权柄警告罪人,并对不思悔改的人做出相应处罚。教会在这个意义上去对人和事作出判断和审判,并不属于论断人的范围。

   论断人,主要是指个体对个体的判断行为。)


正文:

 

论断通常有这样两种表现形式:

一.根据一些表面现象、不全面的事实,独断而笃定地来对背后的属灵真相,做出绝对肯定的判断。

我们很轻易地根据一些表面的情况,根据别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在某个时候如何对待了我,就要来判断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光景。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不全面的,我们对很多情况是无知的,对别人内心世界的全貌也是无知的,但是,我们却无视自己的无知,大胆而冒失地认定,事情的真相,别人真实的内心一定如此。

 

【罗马书14:2-12】

 

这里讲到了,信徒在食物方面彼此论断的情况。保罗说,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食物而彼此论断的情况有可能是这样发生的:那些什么都吃的人认为那些只吃素菜的人,是被律法主义的规条所捆绑了,或者说沾染了异教的风俗,于是,就认为自己相信什么都可以吃,享受了在基督里的自由的人,信心比那些只吃素菜的人的信心更大,于是什么都吃的人便在自高的同时,从心里就轻看弟兄。

但那些只愿吃素菜的人,内心的真实光景,我们几乎是无知的。也许他们只是想藉着克制自己贪恋饮食享乐的欲望,对付自己与肉体享乐的渴望,为的是让心里更加渴慕神才这样做的,并不是为了让神因他只吃素而高抬他自己,不是为了用饮食的克制在上帝面前邀功。只要他禁戒食物是为了亲近主,那么,他们的良心在这件事上神面前就是清洁的。但是,我们却在不能知道别人真实内心动机的情况下,就对别人禁戒食物的属灵实质做出轻率的判断。那么,这就是在论断人了。

换过来说,那些只吃素菜的人,觉得自己比那些什么都吃的人更虔诚,觉得他们是贪图肉体饮食方面的享乐,那么,他们也是在论断人了。因为,一个人什么都吃,在吃当中感到快乐,存在感恩的心在吃的,他的心在饮食方面也是清洁的。当不吃什么的人,因为食物而轻看吃了什么的人,那么,他就是在因为食物而审判别人的良心,在神的面前是犯了论断人之罪。

 

在不能认知别人的内心真实全貌的情况下,就去审判别人的良心,那么,这就是在论断人。

 

圣经还有很明显的论断人的例子。约伯的三个朋友,在约伯遭到家破人亡的苦难的时候,轻率地判断,约伯之所以遭灾,是因为他的罪,招致神的管教和惩罚。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几个人并不明白上帝的旨意,就代替上帝来发言,定约伯的罪。按照上帝绝对圣洁公义的标准来说,被称为义人的约伯,也是一个罪人。但他仍然是用心灵和诚实来敬畏神的人。约伯不理解的是,为什么自己以心灵和诚实来敬畏神,到头来却被神施以重手?

约伯的朋友们,在不清楚事情的属灵真相的情况下,就对约伯受苦的原因妄下结论,是“用无知的言语”使神的旨意被隐藏。结果他们自己在神面前获罪,上帝的怒气向他们发作。

从表面看,他们几个比约伯还要虔诚。他们高举上帝绝对公义的名,来为约伯的遭遇做出善恶遭报的肯定说明。约伯呢,却是在向上帝发问、是在质疑和抱怨上帝。上帝责备了约伯对他的质疑和抱怨,但上帝,也更严厉地责备了约伯的几个朋友。因为他们在不清楚全部真相的情况下,就代替上帝,对约伯遭灾的原因,做出了只有上帝才有权柄做出的判断或宣判,这实际上是犯了僭越神的审判权和宣告权。他们论断约伯的背后,隐藏着他们所犯的妄称神的名的罪。

论断之罪的背后,有论断者对神审判权的僭妄(之罪)——僭越了自己作为有限和有罪的人的地位和本分去行事,窃取了唯有神才有的审判和宣告权柄,在人前妄称了神的名。

我们很容易根据一些表面现象,就对某些人和事做出绝对肯定的判断,而忽略了自己认知能力有限的事实,也意识不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真相,对人心的全貌,基本上是无知的。另外,我们也容易忽略自己是时常不能以公义待人的罪人,时常对人怀有偏见,对人和事的判断很容易有偏颇,得出不正确、不公正的判断。

论断者面对自己,缺少自知之明,而且并没有真正谦卑在神面前,否则,不至于丝毫不为自己有可能错误的判断感到战兢。

论断者通常会忽略两个重要事实:一.他们自己是认知能力有限的罪人;二.唯有神才是全知全能的审判者和宣判者,唯有神对人和事的判断才不会出错。

 

我们的无知和罪性时常影响我们的判断。我们对待自己身上的问题和别人身上的问题,往往是具有选择性失明的倾向。所以,耶稣说我们只看得见弟兄眼中的刺,而看不见自己眼中的梁木。我们不想去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却强烈地渴望拔掉弟兄眼中的刺。我们对别人身上的罪很敏感,却对自己身上的罪很迟钝,以至于,我们在定别人的罪的情况下,还会有一种自以为义的傲慢。

我们容易轻易论断,这显明,我们好像并不害怕自己在判断人和事上犯错误。或者我们认为,自己即使判断错误,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或者说,我们并不为自己因为判断错误,冒犯了上帝而感到战兢。这显明我们生命的实际光景是,要么是在傲慢地认定,自己是全知的,是不会出错的,要么就是认为自己即使犯了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不至于得罪了神。要么就是认为,自己就算因为犯了错而得罪了神,神也会宽容和饶恕和赦免自己。在我们觉得自己即使犯错误,上帝也不会计较,是会被祂的爱遮盖的同时,却从心里咬定,那些被我们判断有错有罪的人,他们的错与罪是很严重的,是不会被神忽视,不应该被人用爱心去遮盖的。

论断者,总是认为别人所犯的错误应该被计算,被记念,被记录,是不应该被忽视和轻易涂抹,与此同时,又认定自己即使犯了错,也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是可以被神的恩慈和怜悯所轻易抹去的。

他们对人对己采取的是很明显的双重标准。

 

言20:9-10】“谁能说,我洁净了我的心,我脱净了我的罪?两样的砝码、两样的升斗,都为耶和华所憎恶。”

箴言20:23】“两样的砝码,为耶和华所憎恶,诡诈的天平也为不善。”

论断人的人,就是在拿不同的标准,就是用两样的砝码和诡诈的天平来衡量和对待自己和别人的人。

作为罪人,我们总是倾向于拿两样的砝码,和诡诈的天平爱衡量自己和他人,以至于,我们看待别人的时候,容易有一种带有偏见的眼光。我们真实的无知,加上我们喜欢高抬自我、贬低他人的罪性,使得我们看人看事,判断人判断事,容易出错,但我们无视自己的有限与有罪,而轻易就对自己不能全知的事实,做出绝对肯定,实际上有偏差的判断,结果就是我们陷入了论断人的罪之中。

 

 

二、背地里谈论、传讲别人的不好(软弱、错误、罪过)

 

我们谈论、传讲、明里暗里地宣扬别人的不好,为的是强调和突出别人的错误和过失。我们一旦发现自己犯了无可推诿的错误和过失、罪过,第一反应是,主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用你的宝血涂抹我的过犯和罪过。但是,我们一旦发现自己的错误和过失,我们的第一反应,要定人的罪。

每一个人在上帝的律法之下,都是被定了罪的。

我们有时候看得见自己的罪,因为它们是无可推诿的。有时候我们看不见自己的罪,因为是隐而未现的。当圣灵光照我们,让我们知罪,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求主饶恕和赦免,遮盖我们的过犯,不计较我们的错误和过失。上帝也确实在以恩慈待我们,在很多事情上都没有定我们的罪,而是用爱遮盖了我们的罪。

但是,我们面对别人的错误和过失,却并不怎么渴望上帝饶恕和赦免他们,反倒希望上帝以公义的刑罚去对待他们。对自己,我们希望上帝涂抹和遮盖我们的罪;对别人,我们希望上帝记念或追讨他们的罪。我们希望上帝面对我们的过失说“算了”,却不希望上帝对别人的过失说“算了”。希望上帝忽略的罪,放过我们,却不希望上帝忽略别人的罪,放过别人的过失。

要抓住别人的错误和过失不放,不希望上帝饶恕和赦免别人,不希望上帝以怜悯和恩慈对待别人,而希望上帝记念和记录别人的过犯。这种待人的态度,就叫定人的罪,计算人的恶。

既然【箴言10:12】说“爱能遮掩一切过错”,既然【彼前4:8】说“爱能遮掩许多的罪”,既然【林前13:5】说,爱是不计算人的恶;那么,这就意味着,定别人的罪,这种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是他“不爱”的内心实质。

不希望别人的错误和罪过被赦免,被涂抹,被遮盖,被一笔勾销,反倒希望别人的错误和罪过被计算,被记录,被记念,被强调,被突出,被暴露。不希望别人的错误和罪过被“算了”,反倒希望他的错误与罪过“不能就这么算了”。这就是定人的罪,不饶恕的心态。

我们之所以总要去向更多的人谈论和传讲某个人的不好、错误与罪过,总要去向更多的人强调和突出某个人的不好和过犯,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我们通过谈论和传讲某人的不好的方面,来满足自己自高、自义的骄傲感。从某种角度来说,别人不好的方面,别人的软弱、错误和过失,就是他们失败的地方。我们惯于从别人的失败当中寻找自我还不错的满足感。因为我们内心深处其实一直是把自己的同类当作竞争对手的,自己的突出总是通过别人的暗淡来显明的。

(2)我们总想通过知道和传讲别人的不好这种方式,来达到暴露别人的羞耻的目的。我们心里有一种暴露癖,但这种暴露癖主要所针对的是别人的羞耻,而不是自己的羞耻。

如果说一个人的软弱,他所犯的错误和过失,他的罪,是他的羞耻,那么,作为罪人的我们,确实是更倾向于去暴露同类的羞耻,而不是去遮盖他们的羞耻。我们通过参与聆听和传讲别人的不好,来达到我们想要窥探和暴露别人羞耻的目的。

 

我们的罪,就是我们的羞耻。亚当和夏娃突然有了羞耻之心,是因为他们犯了罪。不是因为肉体的赤身,而是因为他们的罪。上帝爱罪人的表达方式之一,就是祂愿意遮盖人的罪与羞耻。所以,他为亚当夏娃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上帝用自己的独生儿子的宝血来涂抹和洗净我们的罪,这实际上就是遮盖我们的罪,除掉我们身上为我们带来羞耻的根源——罪。耶稣宝血遮盖了我们,才使得上帝在更多时候,对我们的错误与过犯的态度,是“算了”,是不再记念。因着爱,神乐于遮盖我们的过犯,不计较我们的过犯,没有按照我们的罪孽来报应我们。

这就是上帝对待我们的方式。因为耶稣为我们所流出的宝血,上帝要我们彼此对待的时候,也要对对方对自己的亏欠说“算了”,上帝要我们不要再去计较和计算别人对我的亏欠,要我们彼此饶恕和彼此遮盖。

但很多时候,我们彼此对待的方式,并不是如此的。我们对待有过犯、亏欠了我们的弟兄,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就好像主的宝血在他身上没有功效一样。我们不愿对别人的错误与过犯说“算了”,也不愿上帝对他们说“算了”。在上帝都不计较的地方,我们却还要计较。我们一边享受了上帝的饶恕和赦免之恩,另一边却不愿饶恕别人。上帝对我们说,我知道他欠你十两银子,但是,看在你欠了我一千万两银子,我都不跟你计较,不向你追讨的份上,你就不再去追讨他欠你的那十两银子了吧。我们却说,不,我不会算了的,因为他确确实实欠了我十两银子。

我们定人的罪,不饶恕的背后,是我们不接受弟兄的罪过也被耶稣遮盖了的事实。我们忽视基督的宝血在弟兄身上的功效,而要突出他的过失与罪,非要计较,非要抓住不放,想他的过犯被神和人都加以记念和记录,不想弟兄的过犯在基督宝血有功效的前提下被涂抹和遮盖。

正是出于这种心里,我们才有强烈的冲动,总想在人群中去谈论弟兄的过失和对我的亏欠。我们不想忘记,也不想别人忘记,所以,我们总要谈论别人的不好,在更多人的面前去突出弟兄的罪过。

如果说弟兄的过犯是他的羞耻,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内心有一种想要弟兄的羞耻被暴露,而不是被遮盖的渴望。

诺亚喝醉了酒,赤身露体之后,他的几个儿子对待他的方式有所不同。诺亚赤身的羞耻也暗示着他犯了醉酒之罪这个灵性上的羞耻。含看见自己父亲的羞耻,就选择暴露他,到外边去告诉两个兄弟。但是闪和雅弗却拿衣服搭在肩上,倒退着进去,给他父亲盖上,他们还背着脸就看不见父亲的赤身。

诺亚醒来之后,为着自己小儿子含所行的,而咒诅了他的后裔迦南。诺亚的咒诅之所以是有效的,那是因为神垂听了他的咒诅,因为含暴露父亲的羞耻的做法,确实是与上帝的旨意相违背的。


当我们去向第三个人,第四个人,说弟兄的不好的时候,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希望弟兄的不好,也就是他的羞耻被暴露出来,而不是被遮盖。

我们背后说别人的不好,在人前论断弟兄,让更多的人知道弟兄的不好,本质上,就跟诺亚的小儿子含对自己的父亲的,在行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对方的羞耻,都是在暴露他的羞耻,而不是遮盖他的羞耻。

 

有一些往来传舌,泄露密事的人,他们的作为本质上也是如此,为了将别人隐秘的羞耻暴露出来。

【箴言11:12-13】“藐视邻舍的,毫无智慧,明哲人却静默不言。往来传舌的,泄露密事;心中诚实的,遮隐事情。”

【箴言20:19】“往来传舌的泄露密事,大张嘴的,不可与他结交。”

我们喜欢传讲和泄露的,总是一些不好的事情,是某些人不好的方面。我们不喜欢跟别人讲谁谁的好,只喜欢跟别人讲谁谁谁的不好。另外,我们也不喜欢听别人说另外的人的好话,而只喜欢听别人说另外的人的坏话。我们也不喜欢传好话,而只喜欢传坏话。当有谁说了谁不好的话的时候,我们就很难禁止自己的嘴唇,保持沉默,不去传话。

在这方面,我们也是有很明显的双重标准的:我们不喜欢别人出于计较自己的过犯、轻视自己的心肠而谈论自己的不好,但又总喜欢因为计较别人的过犯而谈论别人的不好。

 

一方面,我们总是希望没有人谈论自己的软弱、错误与罪过,但另一方面,又总是把别人不好的方面轻而易举就传讲出去。

如果我们是智慧人,明哲人,就不要轻易对着第三个人说第二个人的不好。箴言书的作者让我们不要与大张嘴的人结交。即使与他结交,也不要把自己的软弱暴露在他的面前。面对你的软弱,他不会对你充满怜悯,不会用爱来遮盖你的软弱,反倒可能把你当作一个笑话来看,从内心深处藐视和轻看你,并且把你的软弱暴露在其他人面前,在人群中去传扬你的软弱,传扬你身上那些被他看为不好的方面。


篇39:1】“我曾说:‘我要谨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头犯罪。恶人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要用嚼环勒住我的口。’”

【雅1:26】“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


所属主题
廖悯 眼中瞳人
廖悯 眼中瞳人
你在他眼中最宝贵。他看你为眼中的瞳人。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