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悯
导演李沧东说,这部电影不是关于宗教信仰,而是关于人和人生。不信的人认为这是一部反讽基督教的片子,而韩国本土教会的牧师则宣称:韩国教会欢迎《密阳》,因为教会应该欢迎社会批判。
宣扬或者批判基督教,都不是导演的意图,他只不过在关注人心中的真实困境,表现普通人生命中的真实痛苦,以探索苦难对于我们生命的意义。
《密阳》是一部让人沉痛的片子,因为关乎逝者如风与生者之血泪,关乎人性的罪恶与人生的苦难。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罪恶与苦难都是属乎日光之下的古旧叙事。
影片从头至尾,穿插着阳光的影子,但也仅仅是影子。上帝仿佛在场,却只能窥见他的背影。上帝让阳光洒在地上;也正因为如此,让人清晰地看到了大地上的阴影。
女主角申爱在阳光的沐浴之下出场。虽然丈夫死于车祸,但是她还有儿子。她带着儿子一起去丈夫的家乡密阳。在她的想象中,密阳,就是有秘密的阳光之地。
还在路上时,车因为故障而抛锚。她和儿子一起坐在流水潺潺的溪边,感叹阳光真好。
初到密阳,她就建议一家服装店的店主重装店铺,因为那里照不到阳光,店铺色调偏黑。申爱相信亮一点的色调更能吸引顾客的目光。
正如她注意到别人的世界缺少阳光,牧师的妻子,一位在药铺卖药的女人,也注意到她的世界缺少“亮光”。
师母说,像你这么可怜的女人更需要上帝的爱。申爱心不在焉地听着,目光只关注着店外儿子的身影。她不接受“可怜”这个词被用在她身上。她说自己并不可怜。她虽然没有了丈夫,但有儿子与她同在,她的生命依然充满了阳光。
她期待密阳的阳光,能够驱散她内心的阴霾——那些搅扰她,与她丈夫的外遇相关的“是非流言”。只是接下来,密阳带给她的并不是“阳光”,而是阳光之下的黑影。
儿子被意外绑架,并被撕票,这突如其来的灾祸使她的幸福世界崩塌,让她欲哭无泪。没有眼泪,不是因为麻木,而是因为痛彻骨髓的伤、无处哀告的绝望。阳光依旧普照密阳,却从此再也照不进她心里。
凶手很快被抓到,法律替申爱伸张了正义。师母再次跟申爱讲上帝的爱,邀请她去参加教会为受伤灵魂所开的祈祷会。师母说上帝那里有爱;而受伤的灵魂尤其需要上帝所恩赐的爱。申爱的心不为所动,她平静地,不带恶意地反问师母:如果上帝真的存在,真的那么有能力,为什么他看到我的俊儿死去,也不救救他呢?师母说,上帝有无限的大爱,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有主的旨意在:你看那照进我们这屋子里的一缕阳光,在这里面都藏着主的旨意。申爱走近那一缕阳光,指着它说,这里面能有什么呢,就只是阳光而已。没有了俊儿存在的世界,对于申爱来说,阳光也没有了任何意义。
申爱去为儿子做死亡登记,在回来的路上,五脏六腑的翻腾折磨得她死去活来。从教堂里传来的唱诗声和祈祷声飘到了她耳中。那仿佛是从天上而来的声音,从另一个世界而来,让她看到了内心平复的希望。既然她不能让儿子复生,又不能亲自让凶手血债血偿,她已经别无选择,只有选择去平息自己内心的惊涛骇浪。
信徒们在赞美诗的歌声中感谢上帝。领会者又在祷告中呼求神,把那些忧伤哀恸的人从痛苦的漩涡中拯救出来,将祂博大的爱注入他们的血液里,把他们堵住的心、内里的纠结解开,也呼吁参会者带着内心的伤痕,在上帝面前痛哭。
申爱在如此情境的感召下,在教堂里放声大哭,撕心裂肺,而又歇斯底里。领会者来到她身边,按手在她头上为她代祷,祈求上帝医治她受伤的灵魂。仿佛从那一刻开始 ,她就获得了心灵的安慰和医治。
从此,申爱开始参加信徒的聚会,她向教友们见证自己的“重生”。她说,之前她的心承受重压,但是信仰让她心里不再痛苦,而有了平和。她“平和”地见证自己相信,一切事情的发生,包括她俊儿的死去都有主的旨意。为此,她微笑着感谢上帝。教友们为她内心所得的“医治”而同声感谢神。申爱和教友们一起笑着唱诗,赞美上帝。
影片特写了教友们跟申爱一起喜乐地唱诗赞美神的情景。导演似乎有意要用申爱精神状态的突变来表现基督信仰的本质——让一个忧伤和哀哭的人,变成一个快乐和喜笑的人。
申爱的笑容多少让人有些心酸,或许是“不相信幸福”的导演李沧东刻意营造的“天问”——一群拍手歌颂上帝的懵懂妇女,无视这世界真实的苦难,忽略一个受苦女人心中真实而沉重的血泪,而用“欢声笑语”去给这个欲哭却已无泪的女人那千疮百孔的心口贴上几剂“创可贴”,就真的可以让她走过悲痛的流泪谷,去到充满阳光的泉源地吗?如果是这样,生活就太容易了,快乐与幸福也太容易了。
直接用女主角“由苦变甜”的感觉转变来表现她获得信仰的现实,虽然符合基督信仰现象的直观现实,却不足以真实地表达基督信仰的本质,更不足以表达它对受苦者的真实意义。当影片完全忽略对基督教核心教义——耶稣十字架受难的赎罪意义,它也不可能真实而确切地表达基督信仰对于受苦者的意义。
在缺乏对基督信仰核心的体现的前提下,直接表现女主角快速而戏剧性的心灵转变,这无异于要么在暗示女主角信仰的肤浅,要么暗示基督信仰本身的肤浅。这也算是为女主角接下来的心灵崩溃设下了伏笔。
这个伏笔对于那些不信基督的观者来说,是影片的画龙点睛之笔,是表现女主角接下来“在信仰之中更加绝望”,或表现基督信仰本身之虚妄的绝妙伏笔。但对于真实的基督信仰者来说,由于影片是在没有触及基督信仰内核的基础上,来刻画女主角在信仰之内的绝望与崩溃。所以,即使影片对人物内心的绝望展现了一种极致表现力,但这并不足以对基督信仰本身造成真正的破坏力。
不信者倾向于以为:人间苦难与上帝的全能与全善之属性之间是不可调和的。当导演让影片从画面上回避申爱的问题——“上帝为什么不救她的俊儿?”,这是否是因为基督教自身无法直面这个尖锐的问题?
这个问题也正是很多不信的人心中的疑问:上帝既然爱人,为什么不阻止恶人作恶,而任由好人在这个世界受苦?如果成年人是罪有应得,那么为什么无辜的孩子也要被残杀?
影片在画面上回避了这个看似尖锐的问题,这容易给观者造成这样的印象:是基督教自身无法面对质疑,所以选择回避现实的苦难与上帝的全善之间的矛盾。
(点击本页左下方的“阅读原文”,可购买作者所著长篇小说《孤岛相连》。此书以大学校园为背景,以一群大学生寻求精神上的救赎为故事的主线。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一.孤苦者; 二.思想者; 三.忏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