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4 11 月, 2024
spot_img

汤米:《功夫熊猫带给我们的启示》

《功夫熊猫》带给我们的启示

西乡书馆 ┃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作者:汤米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汤米老师十年前写的影评,严格来说,不在我们“读书推荐”的范畴。然而,艺术形式的分野本就不应该那么泾渭分明,一部好电影,也同样是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值得细细品读之。何况汤米老师这篇影评的观点,放在十年后的今天,依旧那么“时髦”。】



“人生而无理想,人生值不得生活;人生而有理想,非有相当的疑,非有相当的作,非有相当的求,必不会趋近而实现。”                                        
 ——张申府《所思》(其二)

据说,迪斯尼动画片《狮子王》的制作,80%都在台湾完成,但是,台湾方面只获得6700万美元的制作费。作为创意方和销售方,迪斯尼公司则赚取了超过75亿美元的利润。好莱坞完全利用中国元素制作的动画片《功夫熊猫》,甫一问世,立刻风靡全球,让好莱坞再次赚得盆满钵满。这部大片,目前已经出了至少三集,不仅征服了西方观众的心,也赢得了东方观众的青睐;不仅吸引了小孩的眼球,也赢得了成人的喝彩。
汤米:《功夫熊猫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或许要问:为什么西方人用东方题材制作的一部动画片,可以跨越文化和地域的藩篱,打破年龄和种族的界限,在全世界所向披靡,无往而不利? 

 
为什么中国,尤其是中国大陆自己的文化创意作品,很少获得如此精彩宏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功夫熊猫》作为一种现象,可以给中国的创意人士和普通观众,带来哪些启示?就这些问题,我们基于《功夫熊猫》第一集的内容,尝试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功夫熊猫》是用中国的元素,讲西方的故事

绝大部分的观众,在观看《功夫熊猫》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陶醉于屏幕上有趣的故事和精彩的画面,人们很少注意到:《功夫熊猫》,也许可以被解读成一个西方基督教的故事:主人公熊猫的名字“保罗”(Po,也就是Paul),他是耶稣最重要的一个追随者,也是基督教历史上仅次于耶稣的人物,正是他的传道和殉道,使基督教得以迅速地扩散,成为今日主导西方,流布全球的世界性宗教。乌龟,他的全知(预言泰狼的复出)、全能(轻易打败泰狼)和大爱(对所有人的关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耶稣基督”本人。乌龟羽化升天的画面,很容易让人想起耶稣死后升天的场景。乌龟对熊猫说的那段经典对白,“你的问题是老是担忧过去和将来。过去已成历史,将来是一个迷思,只有现在才是老天赐给我们的礼物,所以它既叫‘现在’,又叫‘礼物’(present)。”这段话,和《圣经·马太福音》第六章的语句有惊人的相似,“不要担心你的生活……不要担心明天, 明天有明天的烦恼……”又比如,电影中熊猫偷食的果树,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偷食的“智慧果树”。电影中的“经卷”,也很容易让人想到《圣经》。当然,最最重要的,电影中反复出现的,乌龟对熊猫说的话,乌龟对师傅说的话,“just believe……”(“相信吧”)正是耶稣对他的追随者常说的一句话。
汤米:《功夫熊猫带给我们的启示》

正是这一个“信”字,曾经改写,而且也正在书写着整个世界的历史。每一个基督徒的全部生活,都可以归结为这一个“信”字。

 

所以我说,《功夫熊猫》可以被看作一个西方的基督教故事。

 

《功夫熊猫》是用中国的元素,讲人类的故事

人类生活的时间可以改变,场景可以改变,文化可以改变,制度可以改变,节奏可以改变,技术可以改变,但是,人类的内心世界很难改变,人类面临的困境也很难改变。 

 

《功夫熊猫》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关于人类的普遍人性和普遍困境的故事,关于正义和邪恶较量、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故事。这种故事可以发生在过去和未来,也可以发生在中国和海外。

 


用中国的元素,讲我们所有人自己的故事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既非天使,也非恶魔,既非大奸,也非大善。大多时候,我们仅仅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普通人。
《功夫熊猫》,正是这样一个关于我们所有普通人(nobody)的故事。我们可能很卑微,我们可能不好看,我们可能不太讲卫生,我们可能肥了一点点,我们可能贪吃,我们可能怀有嫉妒之心,我们可能常常在生活中出丑、出纰漏,我们可能喜欢把我们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孩子,我们可能希望孩子去实现我们年轻时没法实现的梦想,我们可能太溺爱孩子而对看不见孩子身上的缺点和变化,我们可能把父母的爱视为当然而很少有感恩之心,我们可能常常有意无意地模仿和嘲弄别人,我们可能常常表现出自负,我们可能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我们可能常常把所有的错都归结到别人身上,我们可能常常担心过去、忧虑将来,我们可能常常表现出懦弱,我们常常不够坚持也不够坚强,我们可能常常感到生活的压力也想找到释放压力的方式……
汤米:《功夫熊猫带给我们的启示》

所有这一切都是事实,但是,如同熊猫Po一样,无论我们是谁,无论我们的处境怎样,我们始终怀有梦想,始终想超越旧我–这是几乎所有普通人最大的共同之处。 

 

所以,“功夫熊猫”是一个关于普通人追求梦想,在追求梦想的过程实现自我,并给人类带来和平的故事。它是一个小人物的大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可以不同程度地认同故事中的人和事,因为它是一个关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这是这个故事让我们着迷,并打动我们的最重要因素。

 

一个中国小孩眼中的“功夫熊猫”及其他

《功夫熊猫》第一集出来的时候,我的女儿12岁,是一个卡通迷,而且她本人也是一个颇有天分的卡通小画家。我问她为什么喜欢《功夫熊猫》,她给我很多理由: 
 

1、外国的很多卡通,画面都很精美。她还随便从房间拿了三本漫画书,给我做了一个比较。

2、外国的卡通超级搞笑,里面的动作、语言和音乐,几乎可以让你从头笑到尾。

3、外国的卡通能让你想看很多遍,第一遍也许你只忙着看搞笑;第二遍你会把你自己的生活同电影中的情节结合起来,比如,熊猫不愿意子承父业,让她想到自己不愿意按妈妈的意愿学小提琴;泰狼的不承认错误,让她想到自己脾气的倔强;第三遍看的时候,你也许会悟出一些哲理(12岁的小孩也知道哲理,让我大吃一惊。我问她悟出什么哲理,她说父母宠爱孩子,孩子容易变坏)。

4、外国的卡通充满奇特的想象力,许多精彩的画面常常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比如,熊猫Po嘴上挂着面条学师傅那一幕,太精彩了,太搞笑了。她说自己就碰到模仿老师的时候,被老师撞破的情况。(我在大学的时候也遇到类似情况)。
汤米:《功夫熊猫带给我们的启示》

5、外国的卡通把哲理融合在故事里面,里面的人物不向你灌输东西,也不向你说教,你自己在看的过程中去悟,悟到了当然好,悟不到也没关系,至少你开心地笑过了。

6、外国的卡通可以让人看到外国人的影子。他们很多人都是很乐观,很开心的样子,不象我们好象很难开心得起来。(我好像突然开始明白和理解为什么中国的许多小孩都对卡通那么痴迷了,作为孩子,他们的乐趣实在太少了,卡通片,尤其是卡通书是向他们提供快速致乐的一个主要渠道。) 
 
我又问她为什么不喜欢有些中国卡通,她也给了我几条理由:
1、画面制作不够精美。
2、情节比较单一,缺乏想象力,不生动,很难让人笑翻在地上。
3、故事本身反映不出哲理,总是想通过里面的人物来给你灌输什么道理,老想教育你、教训你。
4、有时候,作者好都不知道我们小孩子喜欢什么。外国的卡通很多都知道我们小孩子爱看什么。比如,芭比卡通就知道我们喜欢王子啊什么的。
5、有些中国的卡通,太把中国的文化当一回事了,老是想提我们过去有什么,显得我们好底气不足的样子(她的这个观点很成人化,让我吃惊不小)。

6、有些中国的卡通很古板,很守旧。一个寻宝的故事,就一直在哪里寻宝,都没有什么变化,没有波澜,看一遍都让人半途而废,别说看很多遍了。 

 

可以给中国的创意人士带来怎样的启示?

我们尝试从三个大的方面来探讨: 

首先,在《功夫熊猫》这部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师傅在教完熊猫之后,在回家的路上向熊猫Po说的一句话,“一个真正英雄的标志是他对人的关怀(亦即“人性)”(“The mark of true hero is humanity”)。我认为,这也是所有中国的创意人士应该仔细倾听、用心体会的一句话,而且,他们必须用自己独特的创意巧思、精湛的艺术技巧、追求尽善尽美的专业精神,把这句话贯穿到他们使用的中国元素当中,并用这些元素创造出可以打破文化和地域的藩篱,超越观众年龄和教养限制,从而赢得人们普遍青睐的经典作品,就象《功夫熊猫》一样。 
汤米:《功夫熊猫带给我们的启示》

创意过程,必须始终贯彻“对人的关怀”,也就是说,创意人员必须深刻理解和尊重人心和人性的诸多方面。比如,他(她)必须知道: 
1、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听、读或者看好的故事(People love good story)。记得一位历史学家说过,人们研究历史,是因为几乎所有人内心深处都对好故事有一种渴望。我们只需要看看所有小孩子对故事的痴迷,就明白了。所以,创意人要问自己,如果你在讲故事,你在讲一个好故事吗?
2、几乎所有人都喜欢有趣(People love fun)。有人说,人是为数不多的会笑的动物,有人看过流泪的水牛,但几乎没有人遇到过微笑的水牛。所以,有时候,创意人要问自己,你的作品有趣吗?你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吗?就是很小的孩子,也可以分辨出有趣和无趣来。即使他的阅历还不足以使他明白故事背后的道理或哲理,没关系,只要你能让他/她开怀地笑出来,他/她就是你的观众。
3、所有人都有弱点(People have weaknesses)。没有弱点,就不是真实的人。人们很容易认同和原谅自己和别人身上的弱点。所以,创意人要问自己,你呈现的人物是活生生的、有弱点的人吗?如果是高大全的人物,你很容易让人产生不真实的感觉,很难打动人,很难让人们在作品中看到自己,很难让观众产生认同感,这样最终会失去观众。
4、几乎所有人都有梦想(People have dreams),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有机缘、有勇气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喜欢好的追梦故事,他们可以从中获得某种带入感或者心理补偿。
5、几乎所有人都喜欢感官的乐趣(People love visual pleasure),而创意产业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给人制造视觉享受的产业。所以,创意人要问自己,我的作品可以给观众带来视觉的享受和乐趣吗?

6、几乎所有人都对好的和不那么好的东西有一种天然的比较和分辨能力(People love good stuff),这就要求创意人员必须竭尽所能地做到尽善尽美。我的女儿几乎一眼就可以看出两张卡通画的优劣。《功夫熊猫》不惜花巨资请霍夫曼,安杰里娜,成龙这样的超级明星来做配音演员(虽然成龙的台词只有几句话),从中你可以看出他们的专业精神和精益求精!

汤米:《功夫熊猫带给我们的启示》
7、几乎所有人都追求某种程度的生命意义(People seek meaning)。不管我们的处境多么卑微,也不管我们的教育程度如何,我们都追求某种意义。所有的创意人员,也是通过特定的符号,向人们传达某种意义。不同的人,可能从同一个画面或故事获得不同的意义。一部好的作品,往往包含多种意义,往往揭示了有关人类思想深层的意义。越是好的作品,越是可以吸引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去获得多重的意义。这,也正是《功夫熊猫》可以赢得不同层次人们认同的关键所在。小孩可以看热闹,大人可以看门道(意义)。

所以,一个创意人员必须问自己,你作品的意义在哪里?你如何用最优美、最独特的方式去传达你的意义? 

 

第二、中国的创意人员在使用中国元素面对西方受众的时候,应该尽量多了解一些西方的文化和核心价值。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做一个肤浅的描述: 
1、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最重要的文明形态,以雅典为代表的理性精神和以耶路撒冷为代表的基督教信仰是西方文明的两大支柱。信仰(Latin:fides)有时可以理解为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信念和信任,比如,在《功夫熊猫》中,师傅和熊猫对乌龟的信任,以及熊猫几经怀疑和波折之后对自己力量的信任。有时候,一个人的梦想,也可以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信念和信任。所谓的美国梦,比如奥巴马的美国梦,就是在信念的感召之下实现自身价值最激动人心的一个例子。理性(Latin:ratio,thinking or calculating)是人们自由思考的能力,它主要表现为一个人的逻辑能力和怀疑精神。熊猫Po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也可以说是他理性能力的一个表现。西方今日相对比较合理的制度设计,以及强大的科技力量,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这理性和信仰两者的统一之上。 
雅典是理性的摇篮,耶路撒冷是信仰的圣地,任何一个西方人,几乎都可以说是这两座城市的双重居民。整个西方的文明和历史,也都是在这两个核心价值的争斗和摇摆之间展开:人类有史以来直到公元前五,六世纪,也就是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出现之前的时代,信仰占上风;之后的五六百年,理性精神开始在西方确立;耶稣诞辰之后的第一个千僖年,直到中世纪,基督教信仰树立了统治地位,直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理性又开始回归并占据了统治地位。近现代以来,信仰和理性之间的缠斗并没有结束,人类进入了一个理性和信仰共存的时代。  
2、在西方人的个体身上,信仰和理性也始终是一个矛盾共和体。一个极端理性的人,他在把理性使用到尽头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和依赖信仰。一个经典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研究一只手表的存在,当他用他的理智不断诘问手表从何而来的时候,他可能会得出结论,手表是造表者创造的。一个科学家在用理智研究和试图理解宇宙来源的时候,他有可能最终获得这样的信仰:宇宙可能是一个我们姑且把他叫做“上帝”的力量创造的,牛顿和爱因斯坦就是这样的科学家。  
我曾在美国接触过不少这种智力超常,受过名校最高教育的人文学者和科学家,他们同时也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你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理性精神和信仰的高度和谐与统一。从熊猫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信仰和理性精神某种程度的统一:通过对乌龟的信赖和信仰,他获得了对自己的信念。但是,他的理智常常让他对自己产生思考和怀疑,他的理智告诉他为了打败泰狼,他必须进行艰苦训练。最终,正是这两种力量在他身上的交互作用,尤其是后来信念的巨大力量,让他战胜了敌人,也实现了自我,给自己的同胞带来了和平。 

3、西方文明的许多其他价值比如平等,自由,博爱,责任等等,我们也可以从这两种核心价值的角度去理解。比如,如果承认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人类是上帝的儿子,那么,按理说,所有作为被创造者的人类来说,都是平等的。既然大家都是平等的,大家就可以各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大家都是自由的。但是,不要忘了,大家都是上帝的儿子,大家还必须要顾及“爸爸”的感受,顾及其他儿子的利益,所以,我们在享受自由的时候,还有责任和义务。这个创造我们的“爸爸”非常的热爱我们,就象乌龟一样,他化在耶稣的肉身里面,到地球来为我们赎罪。既然“爸爸”是如此爱我们,我们大家当然也要互爱,要博爱。 

汤米:《功夫熊猫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三、我个人以为,广义的信仰(如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以及个体对自身的信念等等)和理性精神,不应该仅仅被看作是西方特有的核心价值,它们也是人类普遍的生命体验和所有生命天生的潜力,人们必须承认这两种力量的存在,并且小心地呵护、合理地开发、恰当地行使信仰和理智这两种力量。任何否认它们的存在,或者滥用(abuse)它们的行为,都可能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中国的文革就是悲剧性的例子。  

回到我们创意者的问题,我们在使用中国元素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时候,必须尊重受众的这两种价值,正如我们必须同时了解受众的人心和人性其他方面的特点。否则,我们的跨文化创意产品可能很难得到西方和世界的其他观众的认同和接受。 

 

结语

为什么目前中国的创意产品很难在西方和世界的其他地方被广泛接受?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牵涉到很多方面,比如中国创意产业起步的早晚,政策的限制,资金的瓶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这里只想从文化和教育的角度,简单谈谈中国的创意产品为什么目前还很难在全世界获得广泛认同的一点个人看法。 


创意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它极端依赖极少数人的天才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往往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性,这种天才创造力的培养和催生牵涉到很多方面,比如教育背景,人生经历,价值取向,对创作元素的把握,内在和外在的激励机制等等因素,其中公认的因素就是教育制度的重要影响,以及这个教育制度赖以建立的核心价值。没有一个开放的教育体制、没有一个包容的教育环境,要想造就伟大的创意天才,要想催生伟大的创意产品,永远是痴人说梦。


汤米:《功夫熊猫带给我们的启示》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汤米:《功夫熊猫带给我们的启示》

汤米:《功夫熊猫带给我们的启示》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本文转自公众号“希望高中”。作者汤米先生是我的好友。写作能力绝对比我牛,为人又比我谦卑。所谓德高为师,是我的良师益友。——阿信。

所属主题
阿信微言
阿信微言
阿信,独立学者,私学教师,以研究中国私学教育传统及译介外国传教士传记为治学方向,有一个4岁的女儿,陪伴女儿阅读和成长,在国内开展阿福童经济公民教育。 欢迎来信交流育儿、读书体会。有信必回。[email protected] 公号:阿信微言(ashing1989)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