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4 11 月, 2024
spot_img

中国印刷使用活字的不利条件

           钱存训先生《中国纸与印刷文化史》

      按:3月25日,在三一书店分享《新教传入与中国近代活字印刷业的发展》时,本来要向各位展示《中国纸与印刷文化史》中“中国印刷使用活字的不利条件”,以说明活字印刷发明于中国,但一直没有被市场接受的原因,但由于电脑出现问题,未能展示,今将这篇文章发于公众号,供各位朋友参考。

      中国印刷使用活字的不利条件,不至钱先生所说的这些,根据卡特先生在《中国印刷源流史》中的说明,中国活字印刷的确已经具备现代活字印刷的趋势,但还有一个关键技术没有解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卡特《中国印刷术源流史》,山西大学出版社出版,亚马逊网上有卖。


                          中国印刷使用活字的不利条件

    文/ 钱存训

雕版印刷一直是中国传统印刷使用的主要方法,直至西方现代印刷术在中国流传,才被替代。活字印刷既然早在11世纪中叶既已发明,为什么在中国未能更广泛的应用?其最重要而明显的理由,是由于中国文字由表意符号组成,以中国文字进行任何一种篇幅较长的写作,必须使用数以千计且各个不同的汉字。印刷时每字需要几个活字,较常用的字甚至需要二十个以上。一套汉文活字中至少要制备二十万个活字,并不罕见。由于需要的活字数量过多,遂使利用活字印刷中文的实际可能性大受影响。一套拉丁字母拼音文字的活字,连同大写、小写、数字及其他印刷符号在内,总计不过100个不同符号。若将汉字活字与之比较,二者间的差距更显而易见。

另一重要的因素,前面引用沈括的记载时已经指出。沈括说活字印书对于一部书只印两三本时既不简单,又不容易,而在刷印成百上千本时则非常迅速。刷墨及覆纸并在纸背刷印,只占使用活字印刷全部工力的较小部分,而其主要工力则用于字排字,以及印毕后拆版,将活字归还原处以备再用的程序。因此活字印刷只适用于大量印刷时,才能显出其特色。

用活字排成的书版在出版后必须拆版,而雕版书版则可以长期保存,反复印刷,只需偶然略加修整。因此,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各有其适用的场合:前者用于较长期多次印刷较少册数以应需求;而后者用于一次刷印较多的册数。前者正与中国社会传统的书籍供求模式相吻合;所以在中国活字印刷未能取代雕版印刷。过去中国的印书每次仅刷印十部,即将书版搁存,若有需求,可随时将书版取出重印,极为方便。这种方法可免将印就的大量成书积压,造成资金的冻结。所以,在中国的传统书业中,雕版印刷一向占有优势。

在资金方面,活字印刷要求印书人投入更大的投资。各项成本中,以纸墨所耗最为稳定。但活字印刷的不利条件,在于初始投资更为巨大,需要制造大量的活字,较诸雕版印刷只需以少量投资购买木板及雇佣刻工,显然处于劣势地位。若从长计议,活字的可以重复使用固为一种有利条件,但印书人中有实力做这种长期投资的并不多,而刻字工匠人数多、工价低,更使印家不愿改变已有成效的方法。

更有甚者,学者要求印本文字正确无讹,书法娴雅不俗。活字印刷常不能满足这种需求。雕版印刷常能创造书籍的字体及格式上的多种不同风格及效果,印成的书页因而可以超逸脱俗,以具有独特的风格与美感,这是单调一致的成套活字所不能及。雕版印书每版两页,固定严整,使印成的书页整体美观,优于活字排版的效果。有时书中直接以作者的手迹上版募刻,更可以减少排植不工或校对不力而造成的各种错误。

金属活字更有另一大缺点是不易着上中国的水墨。陶泥及瓷活字更因在焙烧过程中产生膨胀收缩,造成字体大小不一,因此排出的版面不齐。凡此种种,都造成活字印本在美感上的缺陷,使活字印刷不为读者喜爱。

若制造活字100枚,比雕刻一页字100的书版,仅就其技术而言,就已困难很大。将活字安排贮放时,使其次序井然,有章可循,更形成一大困难,需要技艺熟练的工匠专司其责,通常需要有较高文化水准的工人能胜任。

综合上述各种原因,活字印刷的发展与改进在中国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中国的文字创造了活字印刷,而中国文化的特点又使活字印刷难以在本国取得长足的发展。

 

——选自钱存训《中国纸与印刷文化史》203页。


所属主题
阿信微言
阿信微言
阿信,独立学者,私学教师,以研究中国私学教育传统及译介外国传教士传记为治学方向,有一个4岁的女儿,陪伴女儿阅读和成长,在国内开展阿福童经济公民教育。 欢迎来信交流育儿、读书体会。有信必回。[email protected] 公号:阿信微言(ashing1989)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