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3 11 月, 2024
spot_img

“王阳明知行合一之道”学习心得

“王阳明知行合一之道”学习心得

在这个Block我选了这门课,这也是我第一次上阿信老师的课。选了关于王阳明的这门课是因为我对于历史较有兴趣,知行合一这一理念也挺吸引我的。原本是希望每天晚上上课的,不过时间的调动也促进了我每天早起,虽然还是有一丝痛苦。而我在这个block确实也学到了些许东西。

首先谈谈我对阿信老师的看法吧,第一节课老师就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小吃,可以说和蔼可亲是第一印象了,在每天早上的课程上,老师也会经常为我们斟茶倒水,对于没有来上课的同学或迟到的都会进行关心询问,请吃火锅对于我这个新生来说真是前所未有的惊喜。但从徒步活动的搁浅这件事情上我也发现了阿信老师也是一个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十分坚持执着的人,追溯各部门委员会与自身的不足之处也体现出了阿信老师的责任心。

这是我第一次上深入研究讨论一个历史人物的课,也是受益匪浅。王阳明的历史世界着实丰富多彩,耐人寻味。前几节课的内容是主要介绍了王阳明的生平。王阳明是在1472年出生的,他的祖父因为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一位仙人怀抱一婴儿,脚踩瑞云,从天而降,就为他取名为,故王云也是其名字,他的父亲王华是状元,担任南京吏部尚书的职位,可以说王阳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家子弟,这可能也为他的圣人之路奠定了基础吧。

“王阳明知行合一之道”学习心得

   上海兴伟学院大一新生Firenze同学在课堂分享

王阳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他的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离开余姚,移居绍兴。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

十二岁时,王阳明正式就读师塾。十三岁,母亲去世,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塾师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当时国家朝政腐败,义军四起。英宗正统年间,英宗被蒙古所俘,朝廷赔款求和。这件事情在王阳明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十五岁时他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果。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远大之志。

我觉得王阳明自小就有一种大展宏图的气势,现在的我们可能都懒得去多管闲事,而他却能在稚嫩的年龄直言进谏、纵情山海。

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是阿信所谈及的王阳明结婚之事。王阳明十七岁时,他去到江西南昌与诸氏结婚,可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与他聊得非常投机,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到。新婚出游忘记圆房,不得不承认阳明先生确实是异于常人。结婚这件事对于我们常人来说应该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了,应该为了准备宴席忙得不可开交,而王阳明却置之度外,可见他的人生追求的确非同一般。

课程中间,阿信老师送给我一本《王阳明详传》,这是一位日本学者高濑武次郎所著的书,在书的序言中有这么一段:

阳明先生的传记非常振奋人心。懒惰时读会让人变得勤奋;邪恶萌生时读会让人归于正念;胸中沉郁时读会让人变得洒脱;心浮气躁时读会让人变得沉稳;想退缩时读会让人变得进取;苟且求安时读会让人变得振奋;厌世之念起时读会让人变得乐观;不安之念起时读会让人变得安稳;怨恨嫉妒之念起时读就犹如红炉点雪,会让人领会到自身的错误;浮荣虚誉之念之念起时读会立刻让人归于恬淡高洁;陷入玄远空虚时读会让人归于实学;支离散漫时读会让人归于简易直截。

       “王阳明知行合一之道”学习心得


即使是一个日本人都对于王阳明有如此认知,我作为一个国人又何尝不能深入了解他,于是便继续学习。

王阳明十八岁时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我认为这种探寻内心真理的精神十分珍贵。

王阳明屡次考试不中,二十五岁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他的一位同僚安慰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可以看出他不羁宽阔的目光。后来王阳明在全国进士考试中名列二甲第七名,在京师为官。乐观豁达、不为世俗条条框框所束缚住的心态也是王阳明慢慢成为圣人的基础。

龙场悟道也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部分,王阳明上疏论救触怒了宦官刘瑾,同时,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路途中,王阳明被刘瑾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逃过追杀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见父亲王华,王华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随后他踏上路途,来到贵州龙场。

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阳明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王阳明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这掀开了阳明学的序幕,自此以后,王阳明的思想日益精进,最终创建并完善了阳明学。

王阳明不仅是个学士,也是个优秀的武将。王阳明平定叛乱,擒拿宁王朱宸濠也是阿信讲课的一个主要内容,但由于我不怎么喜欢战争,就稍作一些文字吧。1519年六月十四日,宁王朱宸濠举兵造反,聚众十万,开始了其水陆大军征讨武帝朱厚照的反叛之路。王阳明应召前去征战,他一方面兵分多路攻城,另一方面宣称各地勤王军正源源不断赶来,就这样宁王位于南昌城的守备军军心涣散,无心恋战,很快南昌城破,城破之后王阳明又对城内军民进行良知教化,往事既往不咎。因此,南昌城很快稳定下来,没过多久朱宸濠就在回援的途中被生擒。



 “王阳明知行合一之道”学习心得


“王阳明知行合一之道”学习心得


(宁王由南昌沿赣江北上,经鄱阳湖进击安庆;阳明由吉安沿赣江北上,誓师樟树、丰城,攻占南昌。然后两军在鄱阳湖大战,宁王被擒。)


在整个过程中,王阳明采用的多是攻心战术,因为他知道人们内心的良知,懂得从的角度感化人心,因此,就是在战后战况也很快稳定下来。事后,弟子王阳明,王阳明也将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为内心不动,用良知去感知正义。我认为王阳明这一攻心计用得可谓是恰到好处。

致良知与知行合一都是王阳明的主要学说。王阳明提出良知致良知吾日三省吾身有些类似,但前者的境界比后者高一些。我理解的良知就是人内心深处的心声,致良知就是因为扫除掩盖了人内心深处的心声的噪音,发现自己的心声,所以人要吾日三省吾身,这是一种对内心的修炼。

 王阳明说: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匪艰,行之惟艰人是可以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的,这取决于你心诚志坚否。要想放弃一件事是很容易的,但是坚持一件事才能成就自我。就像阿信所送我的日本学者所著的《王阳明详传》中所提及的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他一辈子都在坚持追求美学,在丰臣秀吉赐他死时,他也仍旧坚持自己内心的良知,说:能让我低头的,唯有美之事物。当然我们不可能有这种境界,但我们应明确自己内心的追求,可以是事业,可以是感情。我们也不能坚持一件本身就错误的事,那只会浪费我们的青春。

王阳明的心学也让我回想起了高中所学过的陆王心学。王阳明不仅对朱熹抱有学习态度,他与陆九渊也一脉相承,并加以发扬光大。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心即理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作为一种精神实体,实际上已被视为宇宙最高本源,所以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阳明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他解释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由此推断,良知是人先天固有的善性,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我们的良知时常被私欲所侵蚀,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去除人欲,恢复良知,虽然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呀。

王阳明的学说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可以说王阳明的思想至今都在发光发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他文学的奠基。

                                                 20171111

 

       “王阳明知行合一之道”学习心得


附:本文作者Firenze(张奕凡)是上海兴伟学院大一新生。我今年10-11月在兴伟开设了45个学时的“王阳明知行合一之道”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王阳明是生活在1500年代、也即第二次轴心时代的中国先哲,今天我们从全球性眼光来看,王阳明所生活的时代是人类文明走出中世纪的惊心动魄的时期:他与开启读书、科学大爆炸的古登堡、哥白尼;地理大发现的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宗教改革的马丁·路德加尔文文艺复兴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是同时代人。这些人中,除古登堡在他们出生前4年(1468年)去世之外,其他人都曾经和他同时踏足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他对他们完全不知道。

500年来,整个人类在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的进步,而生育阳明的祖国还在苦苦地寻觅道路。

复旦校父马相伯先生曰:“程朱以降,阳明学与西儒最为近,于医我们人心之病为最宜。”梁任公先生云:“现代学校式教育,种种缺点,不能为讳,你感觉这种苦痛了吗?你发现这种危险吗?我告诉你唯一的救济法门,就是依着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法做去。”

阳明自己说其学问乃治病之药,曰:“圣贤教人,如医用药,因病立方,要在去病。”我当然不会认为阳明学乃治中国教育之病之唯一药方,但阳明学对医治今日中国三大病症的确有补益:

1. 知行不一、言行相悖;

2. 好高骛远、一味空谈;

3. 读书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

阳明学既是“药方”,死记硬背不单没用,还会杀人(这是阳明先生自己说的)。

其法为何?研习其药理而已。如此,只读《传习录》、然后故弄玄虚鲜不杀人。

以阳明年谱为经,以其文为维,杂以当时全球(不但是中国,因为阳明时代,全球化开始)历史地理。试着设身处地、深思熟虑,为读阳明之法。

感谢Firenze同学,这次兴伟讲学有教学目标并未达到,留下很多遗憾。但看到不满20岁的Firenze同学写出这样真实感人的文字,让我倍感欣慰。老师的缺憾,由学生补上。

教学相长,也就是如此吧。

                   阿信,2017年11月15日


上海兴伟学院是中国唯一的博雅学院,学校实行完全的学生自治。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也招收不适应应试教育,但有自己志向和独立想法的体制外学生。

兴伟学院网址:

www.xingwei.edu.cn






所属主题
阿信微言
阿信微言
阿信,独立学者,私学教师,以研究中国私学教育传统及译介外国传教士传记为治学方向,有一个4岁的女儿,陪伴女儿阅读和成长,在国内开展阿福童经济公民教育。 欢迎来信交流育儿、读书体会。有信必回。[email protected] 公号:阿信微言(ashing1989)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