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谁可以这样爱我》(RedeemingLove)是2011年1月份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其作者是美国的弗兰辛·瑞福尔(FrancineRivers)。她是一为虔诚的jdt,其信仰充盈着她的整个文学生涯,她是一位美国历史言情小说作家,其作品十分受欢迎;单是《谁可以这样爱我》一书,便霸占美国同类小说畅销排行榜多年。其销量也达到了300余万册,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全球。
这本书是弗兰辛·瑞福尔在阅读《何西阿书》后,为其中SD所启示祂对于以色利民的爱与宽恕深深受感动而创作的作品。在《何西阿书》中,SD吩咐先知何西阿去迎娶妓女滴拉音的女儿歌篾,书中记载后者为他生下了:耶斯列(男)、罗路哈玛(女)、罗阿米(男)三个孩子。
“耶斯列”此名在SJ中有特别的含义,这是以色列王国分裂后,北国亚哈王的都城,故址即今巴勒斯坦的伊茨雷埃勒。《何西阿书》1章4-5节中写道:
“耶和华对何西阿说:‘给他起名叫耶斯列;因为再过片时,我必讨耶户家在耶斯列杀人流血的罪,也必使以色列家的国灭绝。到那日,我必在耶斯列平原折断以色列的弓。’”
耶户,北国以色列的国王。他起初为了自己叛乱后政权的稳固,在耶斯列杀死了亚哈的儿子北国以色列王约兰和与之交好的南国犹大王亚哈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神吩咐先知给这孩子起名的含义,就是复仇与毁灭。这并非一般的毁灭,而是预示着一个彻底的毁灭;不仅邪恶的亚哈政权要被毁灭,整个以色列国也要被毁灭,甚至包括SD亲自预备毁灭亚哈之家的耶户家,也要遭受毁灭。
“罗路哈玛”(Lo-ruhama)这个希伯来词语的意思是:“她得不到怜悯”。《何西阿书》中这样写道:
“歌篾又怀孕生了一个女儿,耶和华对何西阿说:‘给她起名叫罗·路哈玛(就是不蒙怜悯的意思);因为我必不再怜悯以色列家,决不赦免他们。我却要怜悯犹大家,使他们靠耶和华他们的 神得救,不使他们靠弓、刀、争战、马匹,与马兵得救。’”
神在这里宣告了两个讯号,其一是以色列家将永远不被怜悯的讯号;其二是宣告犹大家将要得到怜悯的讯号,神要使犹大家单单依靠耶和华他们的神得救。
“罗阿米”(Lo-ammi)其意思是“非我民”,神借着给这个孩子的命名,宣告了祂惩罚和毁灭的原因:
“耶和华说:‘给他起名叫罗·阿米(就是非我民的意思);因为你们不作我的子民,我也不作你们的 神。’(何西阿书1:9)”
SD也在随后的经文之中启示了祂更新以色列人和犹大人的心意,预告那毁灭之后随之来临的回归与复兴:
“‘然而,以色列的人数必如海沙,不可量,不可数。从前在什么地方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的子民’,将来在那里必对他们说:‘你们是永生 神的儿子’。犹大人和以色列人必一同聚集,为自己立一个首领,从这地上去(或译:从被掳之地上来),因为耶斯列的日子必为大日。’”(何西阿书1:10-11)”
神要更新祂子民的名字,那时他们要彼此唤弟兄为“阿米”(ammi),就是“我民”的意思;称姐妹为“路哈玛”(Ruhama),就是“她得到怜悯”的意思。
淫妇歌篾代表着拜偶像的以色列,她生于淫乱,也浸于淫行。她从淫乱生下孩子,并且心里渴望着淫乱中混乱而繁多的“爱情”。她认为这些爱情给她提供了“饼、水、羊毛、麻、油和酒”(何西阿书2:5),最终却永远无法追寻,因为这些物品原本是神赐给她的,而非她的情人们。歌篾和以色列人一样,远离真正来自神和先知的丰富,去用“爱情”和敬拜交换现实的利益。
不过,后来神却宣告了祂改变和更新以色列人的心意:
“‘后来我必劝导她,领她到旷野,对她说安慰的话。她从那里出来,我必赐她葡萄园,又赐她亚割谷作为指望的门。她必在那里应声(或译:歌唱),与幼年的日子一样,与从埃及地上来的时候相同。’……‘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为妻,以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你归我;也以诚实聘你归我,你就必认识我耶和华。’耶和华说:‘那日我必应允,我必应允天,天必应允地;地必应允五谷、新酒,和油,这些必应允耶斯列民(耶斯列就是神栽种的意思)。我必将她种在这地。素不蒙怜悯的,我必怜悯;本非我民的,我必对他说:‘你是我的民’;他必说:‘你是我的 神。’’(何西阿书2:14、15、19-23)”
让我们在之后的故事里,感受作者的感动,并详细聆听这充满爱意的故事吧。
——正文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加利福尼亚淘金热的时期。主人公萨拉和歌篾有着同样的背景,她是一个被包养情妇的女儿。萨拉父亲和萨拉母亲的有着一段缺乏责任的婚外爱情,萨拉的父亲根本不想她的母亲生下她,因为他已经有了很多合法的儿女。而她的母亲则是希望能够有这样的一个孩子,以此博取情人的喜爱。所以萨拉的存在,成了她父亲和母亲感情的阻碍。他的父亲是“爱”他的母亲的,但前提是没有萨拉的存在。
书中在一次谈话这样描述父亲对萨拉的态度:
“我不想再听你忏悔,也不想再听到关于那个孩子的事情,她破坏了我们之间的感情。你还记得我们曾经多么快乐吗?我们从来不吵架,我总是迫不及待的来见你,希望永远和你在一起。”
年幼的萨拉偷听到了父母这样的谈话,她原本期待着父亲对她的喜爱,像一个正常的孩子那样,渴望着父爱。她原本在母亲的欺骗下认为父亲很爱她,为她购买了很多昂贵精致的礼物,却没想过那些礼物只是送给她妈妈而已。这一系列的事情,让她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她哭泣着在路上奔跑,扑进高高的草丛里发泄悲伤的情绪。
后来,母亲为了取悦萨拉的父亲,当她父亲来的日子里,就让女仆带着她去镇上躲避。这个女仆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势利女人。她并没有太把这个可怜的孩子当成一回事,甚至将她独自丢在漆黑的走廊整整一个晚上,自己则去和男人胡混。她毫不在意这个可怜孩子的生活,因为她知道萨拉的母亲和父亲也毫不在意。她用言语刺激萨拉,对她讲述所谓人生的“真理”。
女仆的口讲述了这个世界对爱情本质的解释和看法——交换。她告诉年幼的萨拉,这个世界的男人总是想着利用女人来满足自己,即使女人把心交给男人,也会被他们撕成碎片。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爱,那些幸运的人们掌握着在感情里的主动权,而那些弱势群体,则只能任人宰割。
可怜的萨拉,她捂着耳朵想要抗拒这样的话,她不相信她的父亲并不爱她,却无济于事。女仆掰开她的耳朵,灌输着这个世界教育她的“真理”。
在今天,好像这“真理”大行其道。人们跪拜金Q,很多女人幻想着将自己变得漂亮,嫁入豪门;而对于那些富有的人来讲,他们只会拿金钱去购买年轻人的美丽,而不会因为女性漂亮而去分享自己的财产。甚至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很多的男人身上。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Q人身边会更换很多异性朋友,他们用金钱来享受异性的美丽。当后者随着年龄段增长不再美丽时,或者他们感到腻了的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一脚踢开。
那些比较明智的人深谙此道,他们会借助自己年轻面孔交换资财,为以后谋求出路;而愚蠢的人们则会消费他们的美丽直到美丽消失殆尽。本质上,这种爱情是物质的,是一种感情的交换。就如萨拉的父亲用被发现的风险、金Q和物质来交换萨拉母亲的美丽和爱情,而萨拉是这笔交易中最“赔钱”的意外项。
假如人们跪拜一种爱恋的“感觉”,其结果也是相同的。人们把彼此的吸引当做爱情的根基,那么这种感觉终究会消失,爱情也会退散。本质上他们不曾拥有爱情,拥有的只是一种偶像的崇拜。
最终,萨拉的母亲被萨拉的父亲抛弃,母亲带着萨拉住进了一个临海的小房子里,并以出卖肉体的方式来换取生存。在母亲做妓女的日子里,萨拉的心也在众人鄙夷的眼神中渐渐成了一块坚硬的石头,她渐渐藏起自己最敏感的神经,慢慢习惯对一切事情无所谓。直到萨拉八岁那年,她的母亲死在了冬天里。
母亲死后,萨拉的酒鬼养父终日寻思如何解决萨拉去留的难题。最终他把萨拉卖给了一个对小女孩有着特殊的“癖好”的公爵。这个可怜的酒鬼,从未想过,公爵会在交易完成的时候果断地处理了他,并把他的尸体丢进河里。
自此,年幼的萨拉彻底陷入魔窟。她开始对这个世界的爱情真理笃信不疑。年幼经历这种可怕遭遇,其影响也伴随着萨拉的一生。在后面的内容里,我们将会看到早年这些经历对她的影响,以及对她人生和三观的摧残。
以上的内容是该书的第一部《黑暗之子》的大体内容。在这一部里面,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女孩可怕悲惨的童年。她生于黑暗之中,不仅从没有感受过正常父爱的温暖,更是不幸成了一个童妓。她曾经幻想过父爱,却被冰冷的现实击碎;她曾经捂着耳朵抗拒女仆讲述世界的真理,而痛苦的遭遇却使她被迫相信。最终,她藏起自己,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以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生活着。
这不禁让人想到伊甸园的故事,当罪进入到了这个世界之后,万物都活在SD的震怒和咒诅之下。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渴望着那种能够仅靠自己就能分辨善恶的自由,他们追寻着自由。他们的咬下那口果子的一刻,他们就永远的与SD隔绝,不仅仅没有得到自由,反而得到了羞耻以及罪和魔鬼的奴役;从那一刻起,他们活在和SD的对抗之中,他们的后代也将生在这悲惨的境况之中;从那一刻起,他们进入了黑暗的世界,一呼一吸都触犯着圣洁SD的怒气,直到末日的审判。
伊甸园的故事正在历史中展示着。蒙神拣选的以色列民屡次试探神、叛离神,为自己寻找金银石头的偶像。神借着妓女歌篾的不忠,展示着祂百姓的背叛和邪淫。在与SD抗争和悖逆的历史当中,以色列民屡次惹怒神,触犯祂的律法。
伊甸园的故事正在如今的世界上演着。这世界诱惑着人们去追求今生的满足和自由,以及暂时的快乐和满足。世界给人们画出了美丽的海报和蓝图,使人们死心塌地地膜拜QL、金Q、爱情、容貌……
世界被咒诅了,笼罩在黑暗之下,每个人都活成了另一种样式的萨拉;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被锁链缠绕的我们,从未见过光明,即便有幸被光明照耀,也会剧烈地抗拒和逃跑。
伊甸园的咒诅如此沉重,把守园子的刀剑充满着地狱般的烈焰,任何人想要凭着自己的努力,都无法通过它们的阻拦到达生命树之路。于是人们走向另一条通往死亡的宽敞大街,追寻着梦幻迷人的暂时享受和“幸福”。
是的,若没有SD亲自的干预,每一个萨拉将如此过完着黑暗的一生,进入永恒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