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在家教育 温柔行走 |笔峰书院记行-斯宅游学系列之二 By Wayfaring, 徒步客 2025年 2月 18日 33 头一天晚饭的时候,箴美见到弟弟手中一只蓝色的碗,上面还有小狗的图案,眼里全是渴望。和弟弟沟通无果,眼看着要吃饭,她却眉头紧皱,一脸难过的样子。 雪峰在一边亲切温和地给她夹菜,女儿也不领情。我就给大家解释了一下,孩子其实是睹物思宠,想念自己养过的蓝蓝了。太太起身领箴美到外面疏导一下情绪,我们继续吃饭聊天。 饭后,雪峰提议到茶室小聚。不大一会儿,就见到三杯热茶已经泡好,倪老师原本是打算下午就要返回杭州,怎奈雪峰热情之至,我则是拖家带口,能出来享受如此这般的待遇,实在是觉得上天特别的宠爱。 前面一篇文章主要是分享了聊天中对于诗歌的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到底什么是诗教?翻译玛丽奥利弗对于译者和读者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这个时代,继续传递“无用之物”意义何在?审美活动与批评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有的译者、编辑水平很高,但是交往起来很难相处?为什么中国古典文学那么多文本能够直接给孩子读的却不多?女孩子过早地受到文学的熏陶会带来哪些不可逆的负面影响?这些话题一个接一个,实在是聊得很是开心。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醒来,吃过美味的早餐竹笋面,雪峰就带我们步行,沿着上林溪继续行走,本来听说要大降温,但实际上风并不是很大,乌云在山头轻轻团聚,复又被阳光洞穿,隔着朗然入怀的绿林,更加觉得此地真是适合人居住,思索。 倪老师说昨晚回到住处,她又接到一个学生的电话,两人像母女一样,又在电话里交流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不禁担心,今天走山路会不会有些劳累,老师却说,住在山里,你会有一种不需要睡太久、吃太饱,精气神却依然十足的状态。她就跟我们分享和那个已经做了妈妈的学生之间的交流。 “我和我家先生都不善交际,喜欢读书,女儿小的时候,我们家从来不看电视的,一家三口都是各自在捧一本书。我从来没有催过她写作业,也没有给她报过一节辅导班。女儿喜欢看的书和我想的并不一样,她即使到现在也不喜欢文学作品。那她小时候都喜欢读些什么书呢?回忆起来,《封神演义》她读得津津有味,另外,女儿最喜欢读百科类书籍。她和别人不一样,如果去书店看到一本有关钓鱼的书,她一定要研究透彻,如果家里来了客人,说起钓鱼的话题,女儿一定加入进来:叔叔,你也喜欢钓鱼?那你知道钓草鱼需要什么样的钩子和饵料,钓鲫鱼需要多长的线吗?若是家里来了一位生物学朋友,女儿会问:你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吗?问完,接着问,那你知道蜂鸟有多少根羽毛吗?对方原本觉得小孩子只是知道点皮毛,最后竟然被问得有些不知所措。 后来我想,女儿现在选择海洋生物专业,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每天两天一线往返于住处和佛罗里达州的实验室,天天和水母打交道,这在外人看来,也许觉得很是羡慕,但其实如果不是出于真爱,怎么可能享受这种枯燥的生活呢?但所有这一切人生现在的抉择,其实都在童年埋藏下了种子。 我们现在很多父母总想着怎么教育孩子,怎么让孩子考入名校,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但最需要教育的其实是父母。因为你的教育观念是需要反思的,你如何看待孩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些问题如果不认真思考,就会被各种各样的碎片知识喂养。 我相信做妈妈的是有直觉的。你不一定要懂教育学,但是你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有爱的氛围。你甚至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因为你的生活本来就是你的教育场所。你自己不读书你觉得天天催孩子读书好意思吗?你自己不追求艺术、自然之美,你觉得孩子会觉得生活是美好的吗?所以,家长首先要受教育。家庭比课程更重要。 我们今天的教育都太急功近利了,哪怕带孩子去一趟博物馆,都想着怎么教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其实。真正的求知往往不是被动地灌输,而是去领略。哪怕当时孩子没什么看得见的成效,但是你一次次地把逛博物馆、看展当成是生活的一部分,把学习当作是好玩的研究,你就会获得真正的乐趣。 现在,我常常给学生们分享,以你们的成绩,足可以到中西部读一所985名校,但你们却选择了杭州,你们为什么选择杭电?不就是因为这座城市的文化,这座城市背后那悠久、鲜活、依然涌动着生命的一草一木吗?所以,周末一定要多出去转转,多去看看,我送给你们的《说园》,一定记得好好读读,读完你再去苏州、杭州的园林玩的时候,你就知道中国人的审美是怎么一回事了。 倪老师的分享,让我想到很多,尤其是帕尔默在《未来在等待的教育》中所主张的,所谓求知,便是去爱。我们学习,我们读书,不是为了以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去宰制这个世界。我们面对自然万物,不是一副征服者、改造者的姿态。荒野自有它的生命,湖泊自有它的万千气象,每个人的生命更是如此。 现在很热门的一个讨论就是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冲击,文科无用的观点,甚至是灭亡的说法不断地以乐观的、志得意满的姿态统治着世界。这是技术得胜的时代,更是消费主义独霸天下的时代。 神学家莫尔特曼说:“人不只是自我关联的存在,更是參與在关系之中的存在。人不是独立个体,而是群体中的个体。唯有参与別人,唯有通过別人,人才能自我关联;唯有在群体中,他才成為人格(Person)。人是因着一個性关系,受精為胎並誕生的。所有人的生命都在女性的身体中开始。人若失去了一切关系,就會经历一种社會性的死亡了”。 就此,我还是很认同中国古人所主张的那种有情的世界观。虽然到了后来宋明理学时代,那种有生命力的东西被扼杀了,但是回到这片土地,尤其是站在一棵200多年前栽植在笔峰书院门口的圆柏、玉兰面前,你会感受到一种和天地万物亲和,甚至是和祖先相互交通的感受。这里,风从未止息。 我们在笔峰书院里逗留片刻,雪峰带我们到书院最上面的一排房子,见到了在这里居住的一家人。 倪老师见到主人家有两只可爱的小狗,其中一只才两个月大,是一只田园犬,性格活泼,一点也不认生。倪老师就跟主人商量:能不能让这个孩子抱一抱小狗?她昨天不开心,今天我就很想让她抱一抱狗狗,让她开心一下。 很多斯姓后人都在海外扬名立业,不再踏上归途。这片土地需要源头活水,空寂的书院,再也听不到童子们的读书声,惟有苍苍古树,岁岁枯荣,等待着那复活的大日。 分享 EmailCopy URLFacebookTwitterPinterestWhatsAppTelegram 所属主题在家教育 前一篇文章温柔行走|为什么平凡而珍贵的普通人越来越稀少?斯宅游学系列之三下一篇文章温柔行走 |“诗歌本是一种凶猛的力量”,斯宅游学系列 Wayfaring, 徒步客实践真教育,探索新道路!公号名: Walking Education 行走教育 阅读更多 在家教育 映像 2025年 3月 3日 在家教育 爱在漫长旅程后 2025年 3月 3日 在家教育 以人为中心,是非善恶必相对化,丧尽天良就不远了! 2025年 3月 2日 最新文章 关于罐车混用不清洗事件,GPT如此回应 2025年 3月 8日 特朗普的属灵导师是谁? 2025年 3月 8日 维基百科创始人拉里·桑格信主带给我们的四点思考 2025年 3月 8日 事工遇到困难怎么办? 2025年 3月 8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