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1 1 月, 2025
spot_img

陆德礼|离开中国仍朝思暮想的传教士

小引:出生在中国的陆德礼,长大后追随父母的脚步,成为在华的传教士,被迫离开中国后,一直朝思暮想着那片眷恋的“故土”,不仅是出生地,还是自己的父母、两个姐姐、及自己的儿子安息之地。

 

190010月24日,陆德礼(Albert F.Lutley)出生于上海,其父母是从山西因义和团运动避难而来的内地会传教士,途中2个姐姐死于非命,为了感谢和纪念在逃难途中给了他们很多帮助、抱着小艾迪斯去世的伊娃·弗伦希(Eva French),父母为陆德礼起名艾尔伯特·弗仑希·陆特利(Albert French Lutley),大家也叫他伯特(Bert)。

陆德礼|离开中国仍朝思暮想的传教士1896年父母结婚照


1901年,陆德礼跟随父亲陆义全及母亲拜茜(Bessie)回到英国休养。1902年12月6日,一家三口凭信、因爱回到山西平遥宣教站。

陆德礼|离开中国仍朝思暮想的传教士1901年,在英国的一家


1905年,拜茜带着不满5岁的儿子陆德礼陪同陆义全去上海开会的途中生病了,母亲和他不得不留在芝罘(烟台)治病。身体好转以后,拜茜留在烟台的一所预科学校负责内务工作,年幼的陆德礼则成为了学校的学生。1906年5月,拜茜留下幼小的儿子在烟台内地会的寄宿学校独自学习,回到山西。此后,陆德礼每年回家一次,每次在家停留三个礼拜,直到11岁。

陆德礼|离开中国仍朝思暮想的传教士芝罘小学部及操场


1912年,12岁的陆德礼回到英国格洛斯特郡的切尔腾纳姆(Cheltenham, Gloucestershire)寄宿学校继续学业,18岁以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欧洲古典文学和神学,同时还学习希腊语、拉丁语和希伯来语。1923年,陆德礼获得奖学金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这期间,他邂逅了大学同学玛莎·布丽特(Martha Davis Bullitt),并于1925年6月9日与玛莎结婚。

陆德礼|离开中国仍朝思暮想的传教士玛莎·布丽特


19261月,陆德礼与新婚的妻子一同回到了阔别14年之久的中国,在父亲参与创建、时任校长的洪洞普润中学教授英文并同时学习中文。

陆德礼|离开中国仍朝思暮想的传教士普润中学教师楼


19273月,陆德礼的长子杰米(Jamie)出生。孙子的出生使陆义全夫妇欣喜不已,苦难的前半生终于翻过去了,三世同堂的欢乐充满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1929年2月,陆德礼的长女出生,爷爷陆义全给孙女取名玛丽·艾迪斯(Mary Edith)。他特意把死于义和团运动中两个女儿的名字合起来放在新生的孙女身上,以纪念他们在天堂的2个女儿。

陆德礼|离开中国仍朝思暮想的传教士玛丽·艾迪斯


19294月,陆德礼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中国回到英国,陆德礼也利用在英国的机会,继续完成教会牧师的培训并获得牧师资格。1931年被派往成都北边新都县的教堂担任牧师。 

陆德礼|离开中国仍朝思暮想的传教士1940年,7人全家福


1933年,陆德礼的第三个孩子在成都出世,取名伊丽莎白(Elizabeth),也叫贝丝(中文名陆英蕙),长大后在四川华西坝的加拿大学校读书1989年,她带着自己的儿子来到成都,看她的出生地;2008年又带儿子、孙子来成都参加老照片展览;2013年,参加新场的‘百年影像馆’开幕盛典。

陆德礼|离开中国仍朝思暮想的传教士贝丝(陆英蕙)


1935年2月10日,陆德礼的第四个孩子约翰(John Herbert Lutley)在烟台出生。3月22日,8岁的大儿子杰米死于麻疹和肺炎。5月30日,陆德礼的母亲拜茜安息主怀,加上去年逝世的父亲,在十三个月的时间里,陆德礼先后失去了父母及儿子3位亲人,他把他们安葬在烟台的公墓里。1936年,陆德礼第五个孩子玛格丽特(Margaret)在烟台出生。

陆德礼|离开中国仍朝思暮想的传教士1927年杰米与爷爷奶奶


1937年5月,陆德礼受教会的派遣,再次取道长江返回四川,在成都的华西协合大学教授英语,妻子玛莎则在华西加拿大学校教书。夏天,陆德礼利用暑假与同事彭普乐夫妇踏上了岷江上游的松茂古道,前往理县藏族村寨的杂谷脑,用相机将一张张照片编排在影集中,并在每一页影集上用繁体汉字和英文一一加以说明。1940年,陆德礼第六个孩子在成都出生,取名艾尔伯特·戴维斯(Albert Davis Lutley)。

陆德礼|离开中国仍朝思暮想的传教士华西老校门


1944年,陆德礼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加上教会的经费严重不足,不得不带着全家告别长眠在这里的5位亲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片生养他和他的孩子们的土地。一家老小经驼峰航线到了印度,并在那里停留了六个月。1945年2月,此时二战已接近尾声,战争更加残酷。陆德礼带着全家搭乘一艘美国的运兵船横跨太平洋到了美国,住在妻子玛莎的父母家。他试图在美国寻找工作,但一直得不到美国的工作签证,全家于1947年回到英国,继续从事牧师工作。

陆德礼|离开中国仍朝思暮想的传教士峰航线图


1960年,陆德礼慎重地将母亲留下的《圣经》交给了女儿贝丝。看到这本满目疮痍的书和奶奶在书里记载密密麻麻的笔记,想起父母经常讲的关于家族在中国的故事,勾起了贝丝对她在中国的童年记忆,后来她把这些故事写成了书——《Bessie(拜茜)》。

陆德礼|离开中国仍朝思暮想的传教士《Bessie(拜茜)》


1965年,65岁的陆德礼因心脏病发作退休,并在剑桥市买了一套房子安度晚年。1974年,陆德礼夫妇去加拿大多伦多看望生活在那里的女儿和孙子们,终于见到了刚从中国回来的苏威廉,了解许多关于中国的事情,终于解了他的相思之苦。1975年,陆德礼教授因心脏病安息主怀,享年75岁。 

陆德礼|离开中国仍朝思暮想的传教士贝丝家中的中国元素


201611月,由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和北京和平世界书画院加拿大老照片项目小组在奠基于1915年的华西加拿大学校大楼里建立了《华西加拿大学校陈列馆》,11月9日,17位CS孩子及其后代回到华西坝,贝丝将奶奶留下来的清代缎面服装捐赠给了《华西加拿大学校陈列馆》。

陆德礼|离开中国仍朝思暮想的传教士贝丝穿着缎面的服装


若有奉献可按住

下面本微信专用二维码

然后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为本寻访传教士足迹平台奉献

陆德礼|离开中国仍朝思暮想的传教士


 

欢迎转发–

 

不做传教士、可做传教事

 

寻访者手机、微信:139 688 32737


所属主题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
寻找过去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各地建造的教堂、创办的医院、开设的学校以及安葬在中国的坟墓。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