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
几年前有一个苗族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来到昭通,想去传 教团看看,可当他走近时,看见传 教驻地高大的房屋,再想想自己低矮的小茅屋,又听见了看家狗凶猛的叫声,胆怯之余就想当然地认为,住在里面的英国人应该只喜欢和富有的汉人交往,也会欢迎诺苏大地主,但肯定不愿意接待贫穷的苗族人;于是他便没有了信心和勇气,选择了放弃直接回去。——W.A.格里斯特著Samuel Pollard传,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180页。
经徒会起初在昭通、东川一带活动时,他们是否在1904年才接触的苗族人呢?答案显然不是,我们在栢格理的笔下可以看到他曾经在街市上与苗族人有过照面。
1904年的7月12日,四位来自威宁的苗族人出现在经徒会的昭通站点,这为栢格理后来进入苗区提供了一个契机。在格里斯特的笔下,他反复几次提到这一“群众皈依运动”,是他们十多年前的一次年祈祷带来的结果。格里斯特说,万斯通曾经说过,栢格理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会在中国西部的土著民族中取得巨大的布道成就。而今——1904年,机会就来了!
1900年的义和团后,昭通地区也迎来了复兴的希望。经徒会来20世纪初的两三年里,迅速扩展了自己的工作范围。尤其经过几年的培养,汉族同工们也可以帮助他们了,于是事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昭通周边的村寨里,也有属于苗族的村寨。经徒会布道员们在各处奔跑宣讲的时候,也不免接触过昭通地区的苗族。于是,就有了上面的一个曾经进入昭通城,到达经徒会的站点,想要进去寻访“洋人”的故事。
格里斯特的叙述应该是真实的。如他所说,这位来自贫穷中的苗族,并没能走进房子中。然而,1903年,安顺的党居仁热情接待了几个苗族(阿卯)人后,他们看出了党对他们并没有歧视,以爱心接待他们,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安顺找他,并开始接纳真理的浇灌。
后来党把苗族人介绍给了栢,于是,四位威宁的苗族人就进入昭通城,找到了经徒会的站点,得以进入房子里。在这里,他们感受到了在安顺党居仁那里一样的温暖。此后,人们络绎不绝的前往昭通,寻求这份温暖人心的爱。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而那位曾经独自一人前往昭通找过传 教 士的人,可能后来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所以,才被后人记住,并记录了下来!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详细的关于栢格理以及西南地区的人们的感动故事,不妨买一本格里斯特的栢格理转看看!此书定然不会令读者失望!
作者格里斯特就是一位曾经来到西南地区服侍的教士。格里斯特回国后,作为「圣道公会」(1907-1931)的“海外秘书”(具体的称呼目前不知,暂时这样叫吧),负责该会的海外传 教的工作。其中的一项就是负责接受、整理海外教士们的信件和文章,并会在Missionary Echo上撰文报道事工的情况以及回动身前去游历各个传教点等。格里斯特就曾作为总会派往该会在中国和非洲所建立的站点考察、巡视。这本书初版于栢牧去世不久之后的1921年。由于他独特的服侍,加上他曾经和栢格理共同工作过等原因,他接触了非常详细的栢格理资料,并引用了许多人的话,写出的书也非常的精彩。这本书在讲述了栢格理这个人的生命旅程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生的一段动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