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我们都吃过吗?但吃吐过吗?蜂蜜吃多了也会吐的。箴言中说:“你得了蜜吗?只可吃够而已,恐怕你过饱就呕吐出来。”这里所说的『蜜』,不仅是指蜂房中的蜂蜜,更是指人们口中的甜言蜜语,在亲子之间,就是父母对孩子浅显的夸奖和赞美。这种蜜吃多了不好,难以消化,容易造成对身体和心理的伤害,最终还会呕吐出来。
关于父母对孩子无思考、无节制的赞美,中国古代就有一则有名的寓言故事,原文如下:
宋宣和年间,芒山有盗临刑,母来与之诀。盗谓母曰:“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怜之,与之乳(奶头)。不意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行刑者曰:“尔何毒也?”盗因告行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而杀之。”(出自苏轼《艾子杂说》)
芒山盗的故事发人深省,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省察我们的亲子家庭教育,是否也在步其后尘呢?
在美国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聪明伶俐,特别惹人喜欢。只要家中一来客人,她就会在人们面前表现自己的“无所不知”。
“我知道我爸爸在哪里出生的,我也知道我妈妈在哪里出生的,我还知道我哥哥在哪里出生的。”
客人们看见这么可爱的孩子,都忍不住会夸上几句:“你可真聪明啊,你知道这么多啊!”
听到有人夸赞她,这时她就会更起劲儿,又会吧啦吧啦说个不停:我知道这个,我知道那个……
有一次爷爷来到他们家,小女孩又兴奋起来,手舞足蹈地对爷爷说:
“爷爷,爷爷!我知道的可多了!我知道我爸爸在哪里出生的,我也知道我妈妈在哪里出生的……”
爷爷听见孙女这么说,心里忧愁起来,意识到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如果这个孩子从小在心里栽种“我无所不知”的种子,一直这样自信地生活下去的话,将来长大后她会不幸的。
“那么你知道爷爷在哪里出生的吗?你知道奶奶在哪里出生的吗?你知道姑姑在哪里出生的吗?”爷爷一脸严肃地对孙女说。
“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女孩心里明显受到了一些打击,音量降低了很多。
“爷爷比你知道的更多,但也没有到处说‘我知道’,你就知道这么一点儿,却以为什么都知道了似的。比起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更多。”爷爷语重心长地对孙女说道。
正如箴言所说:“吃蜜过多是不好的,考究自己的荣耀也是可厌的。”(箴25:27)爷爷折断了一次孙女的心,打碎了她心里的“我无所不知”,从而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从那以后,她不再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而是带着倒空的心不断学习,后来获得了总统奖章。她吐出了容易得到的蜜,却吃到了更甜的蜜。
历史书上曾记载有一个力大无穷的战士,名叫参孙,他喜欢上了一名美丽的异国女子,并多次前去与其约会。有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了一只少壮狮子向他吼叫,赤手空拳的他,上前将狮子徒手撕裂。后来他又一次经过那个地方,竟见死狮之内有一群蜜蜂,而且有了蜂蜜。于是参孙伸手取了蜂蜜,一边走一边吃,给他父母,他父母也吃了,但却不知道这蜜是从哪里来的。
到了娶亲的日子,参孙的父亲也下去要见一见这个女子,参孙在那里摆设了七日的筵席,有三十个当地的少年人陪伴他。筵席之间,参孙对同席的三十个人说:“我给你们出一个谜语,如果你们在七日筵宴之内猜出谜底,那么我给你们每人一套衣裳;反之如果你们猜不出谜底,那么你们就要每人给我一套衣裳。”他们回答说:“请将谜语说给我们听。”参孙对他们说:“吃的从吃者出来,甜的从强者出来。”但这三十个人绞尽脑汁,三天三夜也没能猜出谜语的意思。
那么这个谜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撕裂狮子,里面有蜜出来。同样,折断心,撕裂肉体,也会有比任何食物都更甜的蜜出来。
有直接得到的蜜,还有折断心、撕裂肉体之后得到的蜜,哪一种蜜更甜呢?哪一种蜜吃起来更健康呢?那么你现在吃的是哪一种蜜,给孩子吃的又是哪一种蜜呢?(欢迎留言回复)
我和孩子之间关于吃苦瓜那点事儿(此处略,完整内容请收听音频)。
(滑至最底部即可给作者发消息)
点“阅读原文”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