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7 11 月, 2024
spot_img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1. 感言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北京时间2017年10月26日凌晨近三时,本公众号推送出第一篇文章,明确表露试图传播和推进汉语巴特研究的异象。在准备推送第二篇文章的28日晚间,短短三四天,阅读第一篇文章的读者人数已逾一千二,关注本公众号的用户人数已过三百五。对神学、特别是巴特神学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居然如此之多,实在大大地出乎意料。极为感动,极为感恩!特别感谢大力支持本公众号的诸多前辈、友人和学生!此时此刻,脑海里浮现出符合巴特神学精神的一句话:真正吸引人的不是绚烂的形式与精美的包装,而是实实在在的实事本身。愿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指向巴特神学试图指向的实事!

 

对本公众号开设者本人而言,专注于自己在乎和喜欢的,这样的工作状态,真好,也真好玩。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想不完的点子,写不完的文字,就怕左脑缺乏足够的维生素B12,无法继续转动。无论如何,他都希望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工作状态,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多交流。

 

本公众号开设后,接连给身处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和美国的多位汉语巴特研究者去信约稿,已有数位研究者已经、或者答应惠赐大作,表示会关注本公众号建设,支持巴特研究在汉语学界的传播和推进,继续感动,继续感恩!


祈愿更多的巴特研究者、神学研究者、以及神学爱好者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或者成为我们的关注用户,与我们一同走上、走在且思且行的朝圣路上,与我们一同参与和见证巴特神学、及其所指向的实事在汉语语境中的继续扎根与生发,一同想象和期待汉语思想可能出现的一种将来新面相!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Karl Barth, 1886-1968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2. 近期推送预告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首先,本公众号将于2017年10月31日特别推送一篇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的文章。该文题为:“返本开新:为什么和如何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由瞿旭彤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神学博士)撰写,新近发表于《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10期(已分别获作者和杂志授权)。关于该文与巴特思想的关联,将于推送时说明。

 

之后,第四篇文章题为:“对今天的我们而言,谁是巴特”(Wer ist Karl Barth für uns heute / Who is Karl Barth for us today?),作者是瞿旭彤博士。在对“今天”和“我们”进行阐述后,该文依次择要介绍巴特生平、思想、及其影响,最后初步交代一些进入巴特神学思想的基本通路和基本书目。按照预计,两周之内至少能完成第一部分。


接着,本公众号将间隔性地发表汉语巴特研究者对其研究专著的简介、及其巴特研究文章。打头炮的研究文章来自香港学界的郭伟联博士(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助理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哲学博士),其博士论文题为:“The Relation of Narrative and the Triune Reality: A Critical Investigation of Robert W. Jenson’s Doctrine of the Trinity with Reference to Eberhard Jüngel”,主要处理这两位颇有影响力的后巴特神学家如何处理巴特三一论所引发的问题,并试图考察其叙事三一论是否能够回应尼采以来”上帝之死“哲学的挑战。郭伟联博士将要推送的文章题为:“巴特神学中的三一上帝启示与信仰的类比:云格尔的诠释之神学意含”。值得期待!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3. 长期可以期待的内容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首先,对巴特重要作品的简介和导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巴特研究在汉语学界的进一步生发极为重要、但也极为困难的是,如何介绍、理解和解释巴特长达九千多页的煌煌巨著《教会教义学》(Kirchliche Dogmatik, Zollikon-Zürich: Evangelischer Verlag, 1932-1967)。这部分内容将以堪称经典入门的Otto Weber 导论性报导(Karl Barths Kirchliche Dogmatik: Ein einführender Bericht, mit einem Nachtrag von Hans-Joachim Kraus zu Band IV, 4, 10. Auflage, Neukirchen: Neukircher Verlag, 1984,以后我们会专文介绍此导论)为榜样,用汉语撰写相关简述和可能的“批判性的推崇”(kritische Würdigung)。撰写这样的导论和引述,将是我们身为汉语巴特研究者、身处汉语学界最基本的研究和思想任务之一。我们希望,关注此公众号的读者愿意成为这一研究和思想行动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同行者。


其次,关于巴特研究专著的书评。书评是一项专门研究达到一定成熟阶段的基本标志。若没有对其他相关专业学者、特别是(就语言能力所能接触到的)学界(比如,德语学界和英语学界)相关主题已有研究状况的了解、理解和“批判性的推崇”,或者巴特反复强调的“爱、爱、爱!”,一项专门的研究很难称得上是一门科学的研究。这样的专门研究可能很“纯粹”,可能偶有天才式的精彩论述和惊人创见,但往往只停留于闭门造车的冥思苦想和自娱自乐,既“离地”于现实的思想处境,又”隔膜“于已有的科学与思想传承。巴特神学并非“纯粹“的神学,恰恰反对这样的闭门造车、冥思苦想和自娱自乐,恰恰反对这样的“离地”与“隔膜”。如同巴特神学思想的开放与科学一样,巴特研究也应该是开放的、批判的、科学的,并具有传承可能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这里所使用的“科学”概念源自亚里士多德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概念。我们采取批判实在论的形而上学立场(而非现代意义上的认识论立场、或者由特定认识论决定的形而上学立场),强调研究对象的对象性(而非现代意义上的、以研究主体的主体性为前提的客体/观性)。在我们看来,这样的科学性也是神学和哲学的根本含义之一。


谈到对书评的重视,我们想起我们的老同学和旧朋友江绪林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讲师、香港浸会大学哲学博士)。绪林曾在“豆瓣读书”撰写大量带有书评性质的读书笔记,影响广泛。让我们极为痛心和极为自责的是,绪林在孤绝艰苦的思想和生命道路上无法继续前行,不得不离开我们。借此机会,我们向他致以最深切的怀念和最崇高的敬意!愿他得着在人世间不曾真正放心享受过的爱与温暖!我们希望,本公众号的存在也是一种对江绪林思想和生命道路的纪念与延续。

 

其三,就能力所及的范围而言,我们将陆续介绍各国学界的巴特研究者、研究机构、以及相关刊物。

 

其四,身为汉语巴特研究者,我们最为重要的历史使命之一是:参与和推进基督教思想经典的汉语翻译,为中国思想、特别是汉语神学思想的进一步生发提供一种可能的参照。我们主持的“巴特研究与翻译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会陆续推出相关翻译作品。若幸蒙相关合作机构许可,我们非常乐意在公众号上发表译稿,与读者互动,根据读者反馈,进行修订和增补。我们希望,这是“译场”的一种具体实现。

 

其五,我们不一定必须考虑什么周年纪念,但是,我们的确可以模仿Donald K. McKim主编的《巴特如何改变了我的心灵》(How Karl Barth Changed My Mind, Grand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 Eerdmans, 1986,同样,以后我们会专文介绍此文集)。在合适的时候,我们将邀请汉语巴特研究者撰写自己为什么开始或者不继续研究巴特、跟随或者不跟随巴特思想进行研究和思考的心路历程和科学探索。

 

其六,若能推送深受巴特思想影响、生发自汉语语境的汉语神学或哲学作品,则是我辈此世难以奢望的莫大幸事。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4. 关于异象的进一步说明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本公众号关注的是巴特神学、以及巴特神学所指向的神学实事:圣经所见证的、教会所宣讲的、神学所指向的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启示。这样的实事,是人类思想与生命自从有时间和历史以来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如果不说是唯一的最大挑战)。作为人类,我们不应该仅仅生存于平面的维度,仰赖时间的绵延、空间的拓展和思想(或者说,思想的思想,按照现代哲学的说法,则是笛卡尔-康德传统以来的意识)的超拔制造出似乎超出平面、但实则僭越的感觉与行动。也许存在如下可能:来自其他维度的、上帝在耶稣基督里面的垂直启示将开启人类生命与思想的新可能。对于这样的新可能,人类的时间和历史已有“如云彩般的”见证和说明。这样的新可能、以及由此产生的见证与说明,需要加以理解、解释、叙事和想象,特别是在具体语言和思想处境中的理解、解释、叙事和想象。汉语的神学思考也应该参与这样的理解、解释和叙事,也应该参与想象和期待由此所可能开启的将来可能性。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5. 是否要发表巴特研究之外的文章?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这一点还在仔细斟酌和听取有心者意见的过程中。本公号倾向于,对在巴特之前的(比如,Luther Calvin、Kant、Schleiermacher、Hegel、Kierkegaard、Marx、Herrmann、Harnack、Troeltsch)、与巴特同时的(比如,Martin Buber、Rudolf Bultmann、Paul Tillich、Friedrich Gogarten、Carl Schmitt、Ludwig Wittgenstein、Martin HeideggerEmil Brunner、后巴特的(比如,Emmanuel Levinas、Dietrich Bonhoeffer、Jürgen Moltmann、Eberhard Jüngel、Wolfhart Pannenberg、Robert Jenson、Ingolf Dalferth、Michael Welker)相关思想,我们也有必要在作者或编者清楚说明与巴特思想相关的前提下,酌情处理。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6. 其他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本公众号所推送文章,无须尚未发表,但均应获得作者授权(以及原发表文章期刊的授权)。在推送文章时,应详细注明文章原发表信息,并注明已获得何种授权。每次推送研究文章,编者将尽力做出评议。

 

再次热诚邀请各方汉语巴特研究者和感兴趣者惠赐文章,共同参与和推进汉语学界的巴特研究与思想。暂时没有稿酬。若时机和能力许可,将支付微薄稿酬。在推送已发表的期刊文章之前,请务必获得相关刊物的授权,或者书面委托我们联络相关刊物,申请授权。收稿邮箱为:[email protected]

 

本公众号试图秉承“慢工出细活”的[德意志]工匠精神(在此向每周出版一期的、追求报道质量的德国《时代周刊》[Die Zeit]致敬,这是我们目力所及的最好新闻报纸),尽量听取多方意见,把文章或文章评议加以打磨后再行推送。从此篇文章开始,本公众号在正式推送前,会先行征求热心读者的宝贵意见。您若愿意进行不同程度的参与,请把您的微信号发给本公众号。本公众号将邀请您参与相关微信群。在推文草稿发出一段时间后,经过初步打磨的文章或文章评议将正式推送。

 

所配图片尽量原创,若非原创,将尽力加以说明。配图纯属调节,内容不一定与文章有什么直接关联。


鉴于将来可能发出的作者稿酬、和公众号各项运作可能产生的种种费用,本公众号欢迎各界人士进行不同形式的捐资,或通过微信的打赏功能进行捐助,或与我们的合作机构与相关基金签订协议。相关事宜,敬请来信:[email protected]

 

未尽事宜,敬请随时赐教。再次感谢您的关注,也先行感谢您的赐教!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且思且行的朝圣路,

与君同行! 

巴特研究Barth-Studien微信公众号开场白(续)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审校: 热心读者和咨询专家

编辑: 巴特研究、语石、shooki


所属主题
巴特研究
巴特研究
分享关于德语神学家和思想家巴特(Karl Barth, 1886-1968年)的阅读、思考和写作,致力于传播与反思德语和英语学界对巴特的阅读与研究,致力于参与和推进汉语学界对巴特的阅读与研究。 公号:巴特研究 微信号:Barth-Studien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