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王建明的師兄:西康的馬裕恆

引言

編者馬君裕恆很久就叫我敘述點苗族的情況,在本刊發表,貢獻給讀者,我當時是十分的高興,叫我有了這樣說話的機會,所以滿口是答應了馬同志的。——滇東王建明《現在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區——石門坎的介紹》,《康藏前鋒》1936年4卷3期,23頁。


《現在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區——石門坎的介紹》一文,是王建明所寫的第一篇文章。直到1938年他畢業前,包括他的畢業論文在內,總共寫了五篇文章。這五篇文章提到最多的就是“石門坎苗族”的情況。


就好比一個本科生,他在畢業前,除了自己的論文外,還寫了四篇論文,且被不錯的刊物刊載了,這已經是一個優秀的人才了。


回到上面的引言。王建明之所以寫了這篇介紹石門檻的文章,據他所說,是應《康藏前鋒》編者之一的馬裕恒之邀。那麼,為何他能受到馬裕恒邀請呢?又或者,馬裕恒是誰?


其實,馬裕恒是王建明在中央政治學院蒙藏學校裏的一位師兄。


馬裕恒,四川康定回族人,比王建明早兩年入蒙藏學校。如同當時在南京求學的西南彝族學子創辦了自己的刊物《新夷族》一樣,在南京求學的西北、西南回族學子,也創辦了自己的刊物——《突崛》,且这份刊物延续了十年的时间。馬裕恒在南京時,同時擔任了《突崛》和《康藏前鋒》兩個期刊的編者之一以及供稿者。


當時西南、西北民族都在竭力爭取自己的權利,兩位來自苗族地區的學子——王建明、李學高,自然也就很快和這些“志同道合”的彝、回學子“打成一片”。再者,經由苗族學子自己介紹自己民族的情況,讓文章顯得更加的有說服力了。


總之,在特定的年代和歷史背景下,他們之間產生了牽引力,又緣於自身的民族情感和努力的結果,所以才有了王建明這五篇我們今日還需要一讀再讀的文章。它們是民國時期阿卯“自我表述”的重要文獻,是我們今日了解民國時的阿卯歷史的重要參考資料之一。

所属主题
柏苗 顽石与窄门
柏苗 顽石与窄门
一個阿卯。我愛我的家人、家鄉以及朋友們。喜歡沉默,不善言辭。只喜歡寫寫文章,雖然寫的很爛。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