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3 11 月, 2024
spot_img

【神学之思】真信仰,好社群——从申命记看如何构建健康美善的基督徒社群

【神学之思】真信仰,好社群——从申命记看如何构建健康美善的基督徒社群

若一个人悔改归主是上帝救赎的恩典在个体生命中的彰显,那么,当一个地区有一群人悔改归主,并聚集在一起,“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徒2:42),就是基督的国度在这世上国度中的彰显。显然,这一群人就形成了一个社群(基督徒社群),并以群体的方式为主作见证

如何构建健康美善的基督徒社群,使基督的国度以可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就成为教会见证主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牧实践。

其实,在当代中国,无论是教会还是社会,都极度缺乏一种健康、美善的社群经验。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呈现出的社群典范无非是以下四类:

1)基于刀剑的力量所构建的社群:政府、政党(以刀剑的权柄来维系)。
2)基于利益的力量所构建的社群:盈利公司(以获利的驱动来维系)。
3)基于血缘的力量所构建的社群:家庭、家族(以亲情、裙带关系来维系)。
4)基于共同的理想所构建的社群:NGO组织(以共同的理想追求来维系)。

基督徒社群与以上四类皆不相同。基督徒社群既不靠刀剑的力量,也没有利益和血缘关系。甚至,我们必须说,基督徒的社群也并非被共同的理想、价值观所维系。因为,基督徒的社群构建乃是唯独基于上帝恩典的救赎。若非如此,基督徒社群就依然只是人类的组织,而非上帝在地上可见的国度。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教会基督徒的社群构建并不成熟。有人如此形容“有中国特色的”基督徒社群:弟兄多的教会像水浒;姐妹多的教会像红楼;老年人多的教会像三国;灵恩派的教会像封神榜。意思是,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教会的影响依然多过了圣经信仰对教会的更新;意思是,基督徒社群在当代中国社会呈现出来的时候,既不够健康,也不够美善。如此,面对主“灯台上的灯,高山上的城”的托付,我们就多有亏欠。

那么,到底该如何构建健康美善的基督徒社群?或许《旧约申命记》能为当代中国教会的这一教牧实践提供某些启发。在以色列人即将进入迦南地之时,上帝藉摩西的口晓谕他们:进入迦南地后,你们到底应该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意思是,一群蒙上帝救赎而出埃及的百姓,在进入应许之地后,该如何保守圣洁、彼此相爱、在万国中做祭司,呈现出一个美善的社群样式。

申命记让我们看见,构建健康美善的基督徒社群,以下几点要素不可或缺:

1)信仰体系——吩咐、诫命、律列、典章。
2)牧养体系——各种节期、献祭的礼仪。
3)治理体系——首领、长老、官长。

这也成为日后在整个旧约历史中,上帝教导、牧养、治理以色列民的三条途径:上帝差先知教导他们(以出埃及记的律法为基础);上帝设立祭司牧养他们(以利未记的条例为基础);上帝膏立君王治理他们(以民数记的官长体制为基础)。(申17:14-18:22)

一、信仰体系是构建健康美善的基督徒社群的根基


申命记6:1-2:“这是耶和华你们上帝所吩咐教训你们的诫命、律例、典章,使你们在所要过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好叫你和你子子孙孙一生敬畏耶和华你的上帝,谨守他的一切律例、诫命,就是我所吩咐你的,使你的日子得以长久。”


1、信仰中应许的事实


这是上帝自己的应许。蒙救赎的百姓如何才能在应许之地过日子呢?就是听上帝的话。换言之,没有上帝的话,日子就过不下去(“你的日子”就不能“得以长久”)。这一信仰中的应许在申命记中被反复提及(共有几十处),以言明信仰中真实的盼望,是构建圣约社群的根基。这个世界,若没有从上帝真实的应许中所带来的盼望,就只能以种种虚假的应许所带来的盼望,作为一个社群的根基。其实,本质上都是以偶像为根基,不能带出健康美善的社群样式。


2、信仰中恩典的事实


申命记中,第五章的十诫呈现给我们一个从“真信仰”到“好社群”的典范:上帝用命令的语气颁布十诫之先,在“序言”中先用陈述语气表达了恩典的事实(真信仰):“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申5:6)意思即,是救赎恩典的事实带来对恩典的回应;是上帝先赐下恩典,然后才颁布十诫,命令这些被救赎的百姓,成为圣洁的国度(好社群),来回应救赎的恩典。由此可见,是信仰中恩典的事实带来好社群的构建。这个世界,若没有信仰中上帝恩典的事实所带来的恩典的回应,就只能是学习榜样的道德主义的表达。道德主义所呈现出来的结果与对恩典回应所呈现出来的结果看似表面一致,其实质却有根本的不同。对恩典的回应带来持久的生命中的谦卑与仰望;而道德主义的回应只能带来骄傲和重担。故此,信仰中恩典的事实才能带来对恩典的回应,才能构建美善的社群样式。


3、信仰中真理的事实


十诫的内容也是如此。十诫的前四诫表述一个垂直的信仰:爱那看不见的先爱我们的上帝(真信仰);后六诫是垂直信仰的水平表达:爱那看得见的不可爱的人(好社群)。前四诫呈现出美善的敬拜——敬拜独一的真上帝(真信仰);后六诫呈现出美善的关系——尊重自己的邻舍(好社群)。前四诫是表达内心的敬拜——事奉上帝(真信仰);后六诫是表达外在的治理——服事邻舍(好社群)。换言之,只有真信仰才能带来健康美善的社群,因为若拿掉了前四诫,后六诫中呈现的一切美好就都失去了根基。

离开了上帝自己启示的圣道,人就只能以刀剑、利益、血缘、梦想(本质上都还是偶像)为根基为自己构建一个脆弱不堪、不能爱上帝爱人的社群。申命记提醒我们:只有真信仰,才有好社群;没有真信仰,就没有好社群。就像迦南人以偶像(假信仰)为根基所构建的社群,呈现出来的就是:凶杀、淫乱、贪婪、不义(坏社群),以致罪恶玷污了那地。

教会是一个可见的圣约的社群,是以整本圣经的真理为根基。然而,近代启蒙运动以来,特别是近百年自由主义的兴起,教会渐渐失去了圣道的根基;于是,就开始从世界中寻求根基:以个人亲密的关系、群体共同的兴趣爱好等内容为构建社群的基础。笔者观察一些教会,有此类倾向:一些有历史背景的传统教会,常常会以一位属灵的长者为这一社群的纽带,而一旦长者离世或跌倒,整个群体的信仰就会面临极大的挑战;还有一些新兴年轻的教会或青年团契,常常会以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为整个群体的基础,这极易导致只有社群(俱乐部)而没有信仰内容的可怕结果。


故此,若不强调信仰中真实的应许、恩典的事实和真理的规范,就不可能建立起健康美善的基督徒社群。即使建立起来了,也不再是表达恩典与真理、见证基督、荣耀上帝的社群,只不过是一座“属灵的巴别塔”。如何构建健康美善的基督徒社群?申命记告诉我们:以上帝的诫命、律例、典章(应许的事实、恩典的事实、真理的事实)为根本,除此以外别无根基。


二、牧养体系是构建健康美善的基督徒社群的平台


有了纯正的信仰,是否就一定能构建健康美善的基督徒社群?显然并非如此。因为,真理若不踏踏实实地落实在实际的生活中,生命若不被福音真真实实地更新翻转,个人生命若不在圣约群体中被反反复复地破碎,美善的社群就无从谈起。然而,真理落实到个人生命、群体生活中必然要有很长的一段路去走。因此,牧养体系所建立起的平台,就帮助圣约的子民,将信仰真实地落实在个人生命和群体生活中。


1、真理落实在生命中


申命记记载,除了常规的安息日,一家人聚在一起敬拜上帝以外,上帝还设立了各种节期(逾越节、七七节、住棚节)来牧养、联结这一圣约的群体(16章)。上帝吩咐以色列人要“在耶和华你上帝所选择立为他名的居所”来守这些节期,并且在节期中以教导律法、献祭不断地重述救恩的事实。申命记牧养的焦点,就是借着节期中的教导和献祭,不断以可听(宣读律法)、可见(献祭)的方式聚焦可信的信仰(福音)。不仅在理性上认识这个真信仰,还在生活中真实地听见、看见、经历这一信仰。并将信仰落实在个人生命和群体的生活中。


2、生命联结于群体中


请注意,上帝不是吩咐以色列人在各自家里或者三五成群的来守这些节期;乃是按上帝的吩咐聚集,在特定的地方(一年三次上耶路撒冷)一起敬拜上帝。显然,这些节期的设立是为着牧养这一群体,联络这一群体,使他们不是各自为政,而是如同一人;使他们不仅在个人生命中活出信仰,也有机会在群体的生活中见证信仰;使他们的真信仰,落实在群体生命中,呈现出好社群的样式。

当代基督徒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容易只强调个体生命与耶稣基督独特的关系(这的确是重要的),但却忽略了委身在一群人中,以群体的生活方式,为主的名作见证,在其中被破碎,在其中操练顺服、舍己和彼此相爱,在其中以群体生活的方式,作公共的见证。然而,只愿意个人生命成长,不愿意委身服事,教会就会像一盘散沙,而不像一个身体;教会中就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属灵伟人”,却难以形成国度的样式。这其中固然有诸多的因素,但有一个因素是教会不可忽略的,就是教会缺乏有效的牧养将信仰落实,将肢体联络。使信徒不是一个一个的散兵游勇,乃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兵团。

申命记中,上帝设立牧养的体系,使以色列人将信仰真实地落实在个人生命和群体生活中,使信仰生活化。不仅如此,这一牧养平台还带来彼此相爱的真实委身,在群体的相交中,使信仰国度化。如此,好社群的样式才呈现出来。


三、治理体系是构建健康美善的基督徒社群的表达


申命记16:18-20:“你要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的各城里,按着各支派,设立审判官和官长。他们必按公义的审判判断百姓。不可屈枉正直,不可看人的外貌,也不可受贿赂,因为贿赂能叫智慧人的眼变瞎了,又能颠倒义人的话。你要追求至公、至义,好叫你存活,承受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


1、公义在其中行走


申命记十二章之后,记载了各样的条例(治理):敬拜的条例(12章)、分别为圣的条例(14章)、节期的条例(16章)、惩罚的条例(19章)、战争的条例(20章)、商业的条例(25章)等等。以色列人伏在这些条例(治理)之下,就在这一群体中凸显出上帝的王权,表明这是一个上帝主权掌管的社群。健康美善的基督徒社群最终一定会有一个表达,就是圣洁公义的上帝在他们中间居首位、掌王权。在任何一个群体中,当公义缺失的时候,社群的美善就无从谈起。所以,申命记不断地重复强调不可“枉法”,就是不可不惧怕上帝。意思是,被真理更新的圣约的百姓,一个最基本的表现就是敬畏上帝。当人人都敬畏上帝的时候,才能以公义待邻舍;当人人都以公义待邻舍的时候,公义本身才能在一个社群中被呈现出来;当公义在一个社群中深入骨髓的时候,才是信仰在这一社群中的表达。此时,福音对社群更新的道路才算走完。当福音对一个群体更新的路径一旦走完,美善的社群样式就一定能渐渐呈现出来。


2、恩典在其中表达


而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这些条例的颁布中,又不断地穿插着另一个主题——恩典与怜悯。对于穷人、寄居的、奴婢,应如何怜悯他们(15章);对于被掳的妇女、所恶之妻生的长子,应如何恩待他们(21章);对于妇人、病人、穷人,应如何保障他们(24章)。这一治理体系,就是在不断地凸显,在一个健康平衡的基督徒社群中,公义的判断要被实施,恩典和怜悯的慈惠也要被表达,以此彰显一个健康的圣约群体愿意伏在基督的主权之下,享受公义的判断和恩典的赦免。

公义和慈爱,正是福音的表达。换言之,美善的社群的建立,最终就是福音在其中的彰显。然而,罪人天然的本性就是反福音的,就是不公义也不慈爱的。如此,福音所彰显的公义和慈爱如何才能持续不断地在一个群体中彰显呢?就是透过规范性的治理。上帝不仅以圣道教训百姓明白真信仰,以牧养的渠道帮助百姓将信仰落实在个人生命和群体生活中,还以规范性的治理帮助百姓活出公义和慈爱,回应恩惠的福音。故此,公义和慈爱的治理是一个美善的社群的表达。


结语


在变革转型的时代,教会不仅要担负福音使命,靠着耶稣基督恩惠的福音,将人的心意夺回,拯救灵魂;也必须面对整个时代和文化的挑战。而要有效地回应这挑战,就绝不可能仅仅靠着几个“勇士”和“名人”,而是需要群体性的公开见证,以基督国度的样式在这世上的国度中彰显基督的荣耀。

就如在初代教会耶路撒冷所呈现的样式:

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上帝,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徒2:41-47)

这段经文所描述的复兴场景,不仅是基督徒个体数量的增长(门徒约添了三千人,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更是公共群体见证力度的增强(众人都惧怕,信的人都在一处,得众民的喜爱)。故此,美善社群的建立,群体见证主名的方式,是教会在这个时代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在构建美善的基督徒社群的进程中,申命记提醒我们:以信仰体系为根基,强调救赎恩典的事实、真理规范的原则和福音中真实的应许;以牧养的体系为平台,将真信仰实实在在地落实在个人生命和群体生活中,联络肢体如同一人;以治理体系为表达,将公义和恩惠呈现在一个社群中,福音在其中呈现。如此,好社群就在真信仰中被建立起来。


作者为成都邻溪树归正教会传道人,正于国内某神学院修读道学硕士课程。

–转载于《教会》2015年3月总第52期

如果您对此信息感兴趣,请在朋友圈中转发;

如果您愿意继续收到相关信息,请在通讯录中添加订阅号:“gengxinvoice”,或者扫描一下二维码:


所属主题
更新之音
更新之音
文化信息交流、分享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