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一个日子比如今天来特别地感恩并过节,这当然是有意义的,一来这是提醒我们这些忘恩负义的人,所得的恩典如此之多;二来这总比完全不知感恩的人,要好得多。但只在一个节日来感恩,是不是很容易落入一种人有意自设的巧计里——用一日来纪念,用364日来忘记,这并非没有可能。因为人心比万物都诡诈,谁能识透呢?
我们要省察自己的心思,是不是所有的感恩都是真心的感恩呢?如将感恩当作完成一项仪式,当作一项交易,当作一种自义,这难道是不可能的吗?这样的感恩态度深藏在我们内心,甚至把我们自己都欺骗了而不自知。更糟糕的是,我们搞错了感恩的对象,或者说将对象只停留在看得见的层面,感恩就完全没有抵达该感恩的真正对象,最终将感恩变成一种不折不扣的交易或者偶像崇拜。比如我们感谢太阳给以亮光,我们感谢空气给我们可以呼吸所需的氧气,却忘记了那造它们的主,这不仅贪墨造物主荣耀的贪污犯,而且是张冠李戴,有某种意义上的认贼(受造物)作父的嫌疑。
换言之,我们应该感恩父母、亲人,甚至那些帮助我们的陌生人。也应该感谢在灵魂上给你以帮助,带你听到福音的人以及牧者,但你永远不要忘记感恩你灵魂的大牧人。空气我们一刻也忘不了,那么造它的主,岂不是更应一刻都不能忘记吗?这正是每天都是感恩节,每时每刻都应该感恩的因由。也就是说,我们只停留在看得见的层面,而不思量那看不见的层面,你只感恩父母,忘记感恩造你父母的主,感恩看得见的牧者,而忘记那时时保抱怀揣你灵魂的大牧人,你就不是在感恩,你是在搞偶像崇拜。至于说那种逼迫式的市恩教育,就更等而下之,不值一提了。
今年我是五十八年来最忙碌的一年,真的没想到人生还可以这样忙碌。但忙碌中的喜乐与平安,且深感浑身有力,却也超出我的想象。可感恩的事项相当多,但于我个人来讲有几件事必须特别地说一说。
一:如果2015年五十岁是我人生颠覆性的大转折,那么今年就是我的人生进入更深的属灵操练中,学会在各方面去服侍人。我深知自己不配,但我成了何等样的人,是因主恩而成就的。
二:自打记事以来,我是个非常爱读书的人,甚至可谓嗜书如命。很感恩,书现在不再能牢笼我,因为知识不再是我的偶像。但即便如此,我依然要为今年完成特别的装备,得以毕业,献上感恩。至此,可以略略地感受一点,托马斯.阿奎那所说的“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的深意,那就是找对感恩的对象。
三:我要追念生命中给我各样帮助的人,从身体到知识,但我特别要记念那些在我灵魂上给我以深深引领的人。我也深深感恩我生命中的帮助者——妻子,是她让我看到我生命中缺少爱,乃至是无爱,或者是不会爱的一种真实景况。从而更深地依靠那赐爱者及爱的源头,以便在生活中回应各方面的爱,最终是深深地回应至高者的爱。
四:我要感恩那些受我服侍的人,帮助我能更深地明白自己的无能,却能得到他们的包容乃至是接纳。同时也要感恩一起搭配的同工,得以有彼此相爱的操练,但这是我的生命中欠缺却应当遵循的。愿那些在我服侍中受我伤害的人,能饶恕我在灵命上的不成熟。感恩神赐我各种服侍的心志,如带领“如何读书群”近七年读了八十本书(详见“书目一”),“读传教士传记群”读了近五年五十二本书(详见“书目二”)。
五:感恩流沙河吾师在世时对我的教导——今天是他去世四周年的日子——今年在甚为忙碌的状态下,依旧抽暇整理校订了他的遗著《<唐诗三百首>选讲》,向他尽了一个受教弟子的责任。
附书目一
1武志红《巨婴国》2约翰.班扬《天路历程》3桑多兹《沃格林革命:传记性引论》4提摩太.凯勒《为何是祂:怀疑主义时代的信仰》5普塔克《基督徒家庭生活敬拜》6罗伦.培登《这就是我的立场》7路易斯《人之废》8路易斯《天路回程》9劳威廉《敬虔与圣洁生活的严肃呼召》10爱德华兹《宗教情感》11奥古斯丁《忏悔录》12朋霍费尔《做门徒的代价》13薛华《前车之鉴》14路易斯《返璞归真》15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6斯普罗《思想的结果》17巴文克《我们合理的信仰》18梁家麟《福临中华:中国近代教会史十讲》19《祁伯尔《历史的轨迹:基督教会2000年史》20卡尔.亨利《现代基要主义不安的良心》21霍菲克编《世界观的革命》2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23拉塞尔.柯克《美国秩序的根基》24毛瑞祺《不同寻常的礼貌:基督徒怎样在失礼的世界中保持文明礼貌》25《三千年耶路撒冷》26王怡等《基督教古典教育》27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28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玛佐夫兄弟》29奥古斯丁《上帝之城》30殷海光《逻辑新引》31拉塞尔.柯克《保守主义思想:从伯克到艾略特》。32凯波尔《金石之言》、33钟马田等《清教徒的脚踪》、34提摩.凯勒《诸神的面具》、35《自由的崛起》、36《良心的自由》、37巴刻《认识神》、38卡森《尼布尔文化观再思》、39巴克斯特《圣徒永恒的安息》、40刘易斯《魔鬼家书》、41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42王怡《小要理》、43施玮《献祭者》、44霍尔《发妮哈钦森:清教徒的先知》、45卡森《宽容的不宽容》、46切斯特顿《回到正统》、47朋霍菲尔《狱中书简》、48提摩太.凯勒《工作的意义》、49索维尔《知识分子与社会》、50陶恕《智慧的开端:认知至圣者》、51康托洛维茨《国王的两个身体》、52戴尔班科《撒旦之死:美国人如何丧失了罪恶感》、53里尔克《杜依诺哀歌》、54伯克《自由与传统》、55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56王怡《我有平安如江河》、57王怡《天堂沉默半小时》、58亚当斯《成功的辅导》、59杨武能译歌德《浮世德》、60朱维之译约翰.弥尔顿《失乐园》、61切斯特顿《方济各传 阿奎那传》、62田德望译《神曲》、63伯尔曼《法律与宗教》、64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65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66仓田明子《十九世纪口岸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化——洪仁玕眼中的“洋”场》、67冈本隆司、吉泽诚一郎编《近代中国研究入门》、68王栋《中国的不等条约:国耻与民族历史叙事》、69叶夫多基莫夫《俄罗斯思想中的基督》、70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71范泰尔《为真理辩护》、72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73彼得.德鲁格《经济人的末日:极权主义的起源》、74提摩太.凯勒《婚姻的意义》、75葛培理《如何面对死亡》、76福克斯《殉道史》、77秦家懿、孔汉思《中国宗教与基督教》、78钟鸣旦《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79张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80巴刻《清教徒的肖像》。
书目二
1《戴德生自传》、2、菲利普斯《追寻之旅:奥古斯丁传》、3安娜.普鲁伊特、浦爱德《美国母女中国情》、4克蕾斯曼《山雨:富能仁传》、5费舍《狄考文传》、6约翰.波洛克《钟爱华传:洋医生的中国心》、7杨宓贵灵《多走一里路就是一台戏》、8简.亨特《优雅的福音:20世纪初在华美国女传教士》、9马克.奥尼尔《闯关东的爱尔兰人:一位传教士在乱世中国的生涯(1897—1942)》、10苏慧廉《李提摩太在中国》、11余恩思《汉人:中国人的生活和我们的传教故事》、12《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13苏路熙《乐往中国》、14赖弗伯格《中国西部与滇缅公路》、15汤森《马礼逊—在华传教士先驱》、16金乐婷《大西北的呼唤:女传士西北见闻录》、17凯伯等《戈壁沙漠》、18贝奈特《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1860—1883)》、19《马礼逊回忆录》(上下)、20艾伦.考伊《因着爱中国:从“苏格兰飞人”到“维县集中营囚犯”》、21雷孜智《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22米怜《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回顾》、23吉利克《伯驾与中国的开放》、24米克.利德贝克《我的祖父在中国》(1903—1930)、25海伦.倪维思《在华岁月》、26倪维思《中国与中国人》、27奥德兰德《客旅:瑞典宣教士对中国西部的生死传奇》、28格里斯特《塞缪尔.柏格理—在华传教士的开拓者(1864—1915)》、29慕雅德《中国:在华三十年的观察和回忆》、30沈迦《寻找.苏慧廉》(修订版)、31约翰.麦嘉湖《西方传教士眼中的厦门》、32卫斐列《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33汤普森《杨格非:晚清五十年》、34张陈一萍等《虽至于死:台约尔传》、35丁韪良《花甲记忆》、36胡美《中医与西医:一位美国医生在华三十年》、37吉森《愿将一生献中国:戴德生晚清纪事》、38阿信《用全命爱中国—柏格里传》、39小爱德华.布里斯《邵武四十年:美国传教士医生福益华在华之旅(1892—1932)》、40吉瑞德《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41海伦《学者理雅各》、42大卫.麦卡斯兰《直奔金牌:踏着戴德生的足迹》、43施赖奥克《近代中国人的宗教:安庆的寺庙及其崇拜》、44文忠志《出自中国的叛逆者:文幼章传》、45英格利斯《东北西医的传播者:杜格尔德.克里斯蒂》、46明恩溥《中国乡村生活》、47《游走在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48伊爱莲《施约瑟传》、49薄复礼《一个西方传教士长征亲历记》、50怀礼《一个传教士眼中的晚清社会》、51麦高温《多面中国人》。
2023年11月23日匆匆草就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