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个别地区早餐涨价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习水县、绥阳县市场监管部门先后以发通知、约谈等方式,对个别早餐经营户试图集体涨价的行为进行警告,并责令已涨价的早餐店“降回去”。
显然,在贵州一些地区,市场这张看不见的手消失了。民众见到的,是政府有关部门行政干预蛮横而有力的大手!
看到这则新闻,我突觉又回到了恍惚中七、八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代。当年的中央高层,因为亟欲进行价格改革,希望放开价格管制,于是在1988年下半年开始“价格闯关”,此事引起了激烈的社会动荡,差点酿成了一场灾难。
历史才过去31年,怎么又要物价管制,感觉又要走回头路了?
自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已有20多年,政府部门本该逐步缩回去的大手怎么又肆无忌惮地伸了出来?如此作法,究竟应该点赞,还是果断叫停?
也许有人认为,市场监管部门有权介入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查处假冒伪劣商品,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甚至将个别涉嫌犯罪的企业法人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都是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
《价格法》第十四条也有规定,经营者不得有“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不正当价格行为。
有关部门强力制止早餐店涨价,似乎是有理有据。
问题是,习水县、绥阳县市场监管部门是否掌握了早餐店主们“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确切证据?还是仅仅出于怀疑早餐店主有“串通涨价”的嫌疑?
如果没有实际证据,只是想迎合百姓早餐少花钱的心理,讨好大众,为了赢得大批食客们的叫好,就贸然出手干预早餐价格,变相损害商家的利益,这种粗暴干预商家经营的行为必须果断制止。
遗憾的是,在有关新闻报道中,并没见到相关信息。
有人甚而指出,如此不问青红皂白的政府干预,会不会演变成当年的“吃大户”?以维护多数人利益之名,武断地剥夺少数人的权利和利益,是否值得提倡和效法?
也许,政府监管部门的初衷很好——保障民生,让老百姓吃上平价早餐。
公众的疑问是,多少钱的早餐算是平价早餐?8块钱涨到10块钱的早餐是否就不再平价了呢?
按照涨价后的早餐价格计算,即便每天都去早餐店吃饭,也只是每月多花了60块钱。区区60块钱,是否加重了消费者的生活负担?
反过来看,很多早餐店涨价的理由似乎更为充分。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3.0%,而食品中的猪肉价格涨幅迅猛,同比上涨幅度高达到69.3%,直接影响CPI上涨约1.65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猪肉价格上涨,是影响食品价格乃至整个CPI的关键因素。
更不要说,房租、员工工资连年攀升所带来的综合成本上升,而这些刚性支出,加大了早餐店主的负担,只能通过商品涨价进行摊销。
去年以来,“非洲猪瘟”疯狂肆虐,广大养殖户损失惨重,一时间猪肉价格扶摇直上,翻倍上涨,以至于很多人发出“吃不起猪肉了”的哀叹。
个别地方更是实行猪肉“凭票供应”制度,甚至国务院领导都开始操心起“养猪问题”了,可见形势严峻到何种程度。
而猪肉恰恰是餐饮行业最主要的食材之一,猪肉价格的上涨直接增加了餐饮行业的经营成本。作为绝对充分竞争的行业,餐饮行业是否涨价,完全是市场行为,可以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
猪肉价格暴涨,并没有见到执法部门出面约谈、警告猪肉生产企业,因为谁都知道原因。可为什么一顿早餐涨了两块钱,就让某些人觉得捅了马蜂窝,感觉像是在“太岁头上动土”?
如果消费者觉得定价过高,商家黑心,完全可以“用脚投票”,不去饭店,大不了回家自己做饭,就足以让店家关门倒闭,根本无需有关部门操这份闲心。
如果政府有关部门真有责任心,关心猪肉价格上涨,应该学习台湾等地的做法,对食品进口严防死守,堵死“非洲猪瘟”的进口。在“非洲猪瘟”已经形成既成事实时,果断扩大猪肉进口,增加供给,平抑国内猪肉价格。
贵州某些地区的做法,让人怀疑有关部门选择性执法,“柿子专拣软的捏”。
更何况,涨价的企业,早就不止饮食企业,更非一家。
很多年前,我去麦当劳吃饭,花十几块钱买到的巨无霸,一个人就可以吃饱。而今天再去麦当劳,加价买来的巨无霸,看起来更像一个夹心饼干。指望它填饱肚子,已是妄想。
很多商品价格虽然看不出上涨多少,可拿到手的东西越来越“袖珍”了。今天再去买馒头、包子,和十年前相比,明显都小了一号。
到底涨没涨价,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就在这两年,很多城市停车收费价格暴涨,甚至远在四环之外的医院,一下子也从6元/小时暴涨到12/小时,停车看病半天就要多花几十元,却并没见到市场监管部门出手干涉!
今年,苹果价格疯涨,由3元一斤一下涨到15元,涨了差不多一年,百姓叫苦不迭,也没看到哪个部门约谈、警告水果批发企业。
如果想减轻百姓负担,讨好消费者,迎合大众,有关部门这个时候应该果断出手才对?
悲哀的是,尽管民众千呼万唤,有关部门强有力的大手竟然彻底消失了。
司空见惯的,往往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自来水、燃气涨价,各地常常大张旗鼓地举行各种听证会。会上,热情洋溢的参会“群众代表”众口一词地为“涨价”叫好,并不见一个部门质疑涨价是否合理,有没有加重几十万、百万甚至上千万百姓的生活负担。
而这些行业,都属于公共服务行业,每年都有政府的财政补贴。为国计民生服务,本就不应当盈利,涨价的理由又在哪里?
十几年来,国际原油价格由2008年7月11日最高点147.27美元每桶,跌至目前53美元每桶,几近跌去2/3,而汽油价格却不降反升,由2008年7月的6.2元每升涨到今天6.7元每升,上涨幅度8%点多。
在中国逐渐转变为一个汽车大国的征途中,汽油、柴油价格不断上涨,它几乎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经济开支。油价上涨导致物流成本上升,而物流成本的加大又抬高了物价,使各种社会消费品价格逐年攀升,尤以对出租、运输行业影响最大。
在关系国计民生的油价问题上,尽管百姓反应强烈,极力要求降价,但始终不见一个部门出手干预。
见诸新闻媒体的,除了无关痛痒、蜻蜓点水般的价格下调,就是对几大石油巨头的巨额补贴,是“石油属于战略物资,需要垄断经营”的论调。
在当下的中国,真正需要监管的,并非早餐店这些利润微薄的商家,而是政府自己习惯干预的大手。
唯有有关部门学会管住自己的双手,市场自发健康成长,而不是为了政绩胡乱干预,百姓的幸福才能真正保障。
须知,历史上发生的很多悲剧,不是源于恶人们的滔天诡计,而恰恰是所谓好人们造福于民的宏伟理想。
注:图片来自360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