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在标准条件要求下,ADD孩子显得“不正常”,个人特质没有发挥的空间。本文中,作者细腻地写出了在女儿的注意力无法集中、语言挣扎上等问题,一家人如何一步步面对和解决?

本文为作者亲身走过如何陪伴ADD女儿成长的学习笔记,全文分上、中、下,三次刊完。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 点击收听▾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作者丨莫非

主播&后期制作丨程枫

一开始摸索女儿的ADD问题时,曾一度混乱失措。外界对女儿的不谅解和不接纳,以及对做父母的指责,都曾带来伤害。

可在一点一点自我教育和经验累积后,遂发现我们与其做女儿的“围墙”,为她挡风挡雨,还不如成为女儿和外界的“桥梁”,往来传送沟通的讯息。一方面可以帮助外人了解女儿的问题,一起来协助女儿学习;另一方面也代替女儿对外表达,减少女儿和外界的误会、摩擦。这个角色转移,让我们从备受责难,转为主动沟通、取得谅解。

过程中也意外发现,每当外人了解父母对自己孩子的问题有主动掌控的知识和能力时,往往不会施加那么大压力,反而会转过来鼓励,甚至伸出仁慈的手来帮助女儿。

教会中一些主/日/学老师和弟兄姊妹,是我们多年的朋友。他们便是在这种状况下刻意留心女儿的问题,公开或私下给女儿许多赞美和鼓励。甚至,一位好友的女儿安姬,比女儿大五岁,一直以“大姊姊”身份照顾她,带她逛街,陪她玩。女儿进入青春期后,安姬更从信仰、学校、交友等多方面,和女儿深入交流,是每个母亲为孩子祈求上帝赐下的天使。

英文有一句俗语:“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kid!”(孩子的成长,必须经由整个村子一起来栽培。)是那样真实,又那么宝贵!为我们的“村子”感谢上帝!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toraise a kid
a village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在这种“桥梁”的作用下,我开始进入女儿学校打点环境。

因为对ADD孩子施行行为管理,家庭和学校的要求必须一致才能生效。然而一般老师的教学方式多针对“正常”孩子,注重的是维持整体秩序,对个人特殊状况比较照顾不到。

也有理论说,ADD孩子并非不正常,而是工业社会,将什么都转变成制式、要求一致,于是不能融入的孩子才会非常困扰;是在标准条件要求下,ADD孩子才显得“不正常”,个人特质没有发挥的空间。

所以和老师沟通,重点常要放在ADD孩子不是不会学习,而是注意力缺失导致了行为问题,希望老师不要一下就把她打入“不可教”阵营或责怪她“不用心”,甚至给她贴“笨蛋”“不听话”等会伤孩子心的标签,将孩子划分出去。总之,就是不要放弃孩子。

每次开学前,都会先和老师沟通女儿的问题,提供一些ADD孩子的资料供老师阅读了解;并建议老师让女儿坐在第一排中间,上课时不断呼叫女儿名字,唤回女儿的注意力,否则她又不知神游到哪国去了。

行为管理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原则,便是用奖励方式来鼓励更多的正面行为。于是,请老师每天给我们一个纸条,沟通女儿一天下来在学校的状况,回来后我们再按照纸条上的情况来做奖赏或提醒。为了省事,只请老师在纸条上画笑脸或哭脸。

女儿渐渐了解纸条的意思了,会很努力地争取更多笑脸。这套制度一直用到女儿小学二年级,便不再需要。

除此之外,我也常抽空到学校义务帮忙。美国老师很欢迎家长参与孩子教育,对父母常来义务帮忙的孩子,会特别关照。我也想多从旁观察孩子在校的反应,同时和校长、老师建立团队关系来帮助女儿。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一对一教导

然而对不专心的女儿而言,在团体中学习相当吃力,只有一对一的教导,才能抓住女儿全部的注意力。

因此每天放学后,我便在家中配合学校进度重新复习。每做完一道题目,便奖励一粒小熊软糖(Gummy Bear),好像喂小动物般地守在身旁。女儿不知她是千百粒小熊软糖喂出来的学习胃口。

渐渐地,可以放手离开了。我在楼下煮饭,她在楼上做功课,我过一会儿再回去检查她做得如何。但女儿仍然有走神的时候。一次上楼检视,竟然发现这宝贝把自己额前头发给剪了。另一次剪了眼睫毛,放学回来还天真地问:“我剪了眼睫毛,为什么没有人说我眼睛漂亮呢?”

她不知道眼睫毛要长才好看,我只能警告:“你千万不可动弟弟一根毛!”

教功课可真需要耐心。怎么讲都不懂,眼神又不知老瞄向哪,说她没注意听,有时又听进去了,很难摸清她的接收方式。而且她还常常今天终于搞懂,明天又回到一张白纸,全不懂了。大人的脾气也就渐渐升起。

换先生来教,好脾气的先生没多久声音也愈来愈大。渐渐,我摸出一个避免生气的方式,便是每次都假装没教过,从零开始。这是期望问题,没有期望便不会生气。

结果呢?女儿小小时便立志长大后要当老师,因为她觉得大人都不会教,而且没有耐心,她要自己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好老师”。所以我们每次怎么出功课“虐待”女儿,转个头,女儿便设计一模一样的功课来“虐待”弟弟。真的,她比我们会教,完全不需要生气,弟弟还没入学,便学会了所有英文字母和数学加减。真让我们惭愧!

当老师,是当宣教士之外,女儿一直坚持不变的志向。

语言的挣扎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ADD女儿另一个要挣扎的问题……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待续——
本文已收录《莫非爱可以如此》一书,江西出版社。
推荐阅读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上)丨莫非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长按二维码,阅读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购买请及时加微信13370121219
17710290580(电话同步)

补裂缝的人

所属主题
故事的呼唤
故事的呼唤
故事的美丽和力量,在于不只可以反映我们是谁,也可以改变我们是谁。 书写你的故事,可以更了解神的故事;书写神的故事,会让你的故事更有意义! 征召千万好笔,书写神的故事!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