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新婚日记22 | 不受人惑


许多人的观点,都是经过水火的洗礼,慢慢稳定、发展、然后建立起来的。


在这个过程里,还有不能被忽略掉的诸多情绪:委屈、崩溃、妥协、释然。


像外科手术一样,被撞击,就要被打开,直至痊愈,一个步骤都逃不掉。而且,很可能还得饱受后遗症的困扰。


所以啊,当遇见截然相反的观点,我们的惯性,就是竖起汗毛反击。


谁愿意再痛一次呢?


我一直觉得,对这些人来说真理慢点浮现会比较好。更温柔,但更有力的进入到生命之中,一边打开伤口一边治愈,再治愈。也许在浑然不觉的隐隐刺痛中,就得了医治。


清醒的人更要清醒的是大部分人都有“知罪的心”,不必再教育比起指教别人的人生,不如一个尊重的眼神更合宜。


几年前,好朋友发给我一篇文章链接,标题大概是“从心理学角度告诉你,什么样的男人不能嫁”。我没有点开,也没有回复。


那天下午跑来我家,又聊起这件事,劝我读读。我笑了笑,只是告诉她我不太喜欢看这些。


大概一周后,她竟然超级生气的责怪我,当时为什么不说出来,那些根本就是可笑的、愚昧的世俗观点。


我不知道朋友是从哪里开的窍,也忘记了我有没有默默为她祈祷。但那时候,我感受到了不说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不过对精神上的懒惰之人,还需要多点鞭策。因为懒人不愿意劳心思考何为意义,何为真相。觉醒了又能怎样呢?力量的确微乎其微,随它去吧。


懒惰的人是无法真正让自己闲下来的。一定要追剧、吃零食、聊八卦、忙工作… 因为只要思绪空下来,就不得不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懒惰的人也无法阅读长文,一是真的读不进去,二是怕被文中的思考揭穿,被逼的不得不深入思考。三是思考了可能还要去做,去改变,更累。


所以,懒人无法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休息,无法花时间等待一个人,或者一个答案,也无法选择放手还是继续。


对他们来说,真理是不够的,觉醒也是不够的。需要有人花很多精力反问,逼问,再问,坚决不给出答案。直到他们开始动手,动脑。


我最近也在尝试做一个提问者,新奇的是,既便结论一致,但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脑回路,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除了被控制很深的工具人以外,我们带给彼此的受益,都超越了答案本身。



还有一类骄傲之人,不允许自己出错的人。


他们不惜代价的否定相反的观点,轻视别人说的话。所有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其它都是错的。


同时,还被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死死抓住不放。看不起和自己无法沟通,没有共鸣的人。甚至鄙视他们,心里默默把这些人归为白痴的行列。但他们忽略了一点,以经验换取的正确,未必能一直正确。


骄傲的人没有坚实的支撑。越往上飘,越只能看见自己的好和别人的差,越难回头。这样的话,聪明和优秀反倒成为了生命的阻碍。


那是不是宁愿”笨“一些更好?


汶川地震亲历者廖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和婆婆之间是有爱恋的」。


廖智问婆婆,为何丈夫Charles的中文名叫“凡”?婆婆说“因为担心他遗传了我的聪明,太过聪明恐怕对自身寄望过高,宁愿他甘愿平凡,却快乐无比。”


廖智说“双双都能入藤校,真是妈妈教育有方,想请妈妈来给我们年轻的妈妈上课。”


婆婆说“不,跟我无关,他们天生擅长学习,我就让他们自由发展。孩子能够成为自己又活得快乐,我就算得上称职的母亲了。我一直提醒自己,别想着怎么教别人做母亲,做母亲是恩赐的体验,不是一个技能。我们珍惜这个体验,尽情享受就够了。”


最后廖智总结,观察这些可爱的女性榜样,很容易发现一些共同点。她们都是能够在一个人时仍然感受到幸福的,能够独处,能够节制言语,能够不多管闲事,能够照顾好自己,能够坦然承认自己的缺点,能够大方陈述自己的优点,拥有终生学习的态度,再加上懂得打理自己外形的能力。


细读这婆媳间来回的对话,真的让人心格外欢畅。


在越来越浑浊的世界,不受派别和经验的牵制,不被媒体、权威和小道消息左右,不指教别人,不高看自己。


在观点与观点之间,做个不受人惑的自由人。挺好。

所属主题
得撒 TIRZAH
得撒 TIRZAH
𝐘𝐨𝐮 𝐚𝐫𝐞 𝐚𝐬 𝐛𝐞𝐚𝐮𝐭𝐢𝐟𝐮𝐥 𝐚𝐬 𝐓𝐢𝐫𝐳𝐚𝐡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