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197号的瑞金医院,始建于1907年,距今已有117年的悠久历史,是上海乃至中国的百年名院之一。
1904年,天主教江南教区法籍主教姚宗李(Próspero París),在上海法租界金神甫路(今瑞金二路)东侧购买了165亩土地开始筹建,首先建造了4幢两层楼房,其中两幢是病房,房子坐北朝南,冬暖夏凉,有病床100张,另外修女、职工宿舍各一幢。当时法租界当局为纪念姚宗李的成就,将区内一条道路命名为姚主教路(Route Mgr.Prosper Paris 现今“天平路”)。
姚宗李(1846—1931)
1907年10月13日举行了开院典礼,取名“广慈医院”,在教会内部法文名称则称为“圣玛利亚医院” (Hospital Sainte-Marie)。医院创设之初,仅有2名法国医生,一位是佛莱松(Fresson),一位是李固(Ricou)他们主要管理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则由8位大半来自法国的修女施诊给药,姚宗李将医院委托天主教仁爱会管理。
医院院徽
1912年,广慈医院东面隔着马斯南路(Rue Massenet,今思南路)、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开办的震旦学院开设医学先修科,广慈医院成为震旦大学医科的教学基地。震旦大学聘请广慈医院法籍医生李固和佛莱松担任临床指导教师,每周一、二、六学生前来做临床实习。1913年,有两名学生肄业于自然理化科,继又在广慈医院临床实习4年,于1917年毕业,成为震旦医科首届毕业生。
医学院第七届至二十二届同学合影
1914年,震旦大学正式成立医科,学制4年,皆用法语授课,广慈医院为其教学医院。1916年法国医学博士薛佩礼来校任教,并兼任医院内科主任,使内科声名渐起。此后,震旦大学从法国招聘教师来中国任教,但医护人员数量仍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重庆南路震旦大学医学院校门
1926年,医院在其左侧扩建一幢二层楼建筑,用作法国海陆军专备病房。1929年竣工,外籍病房楼坐北朝南,夏可避暑、冬可就日,沿宅置有回廊,南北互通。法式洋楼,红砖外墙上镶嵌白色玻璃窗框,门窗均为弧拱形,1951年此楼更名为9舍,先后用作理疗科、干部病房等。1986年,为配合6号病房楼建造,拆除原扩建部分,保留了最早建筑的原貌。2007年,医院为迎接建院100周年,对老9舍进行保护性修缮,并辟为院史陈列馆。2017年,医院为迎接建院110周年,院史陈列馆进行内部整修,展现了医院悠久的历史。
笔者在医院寻访
1932年医院创办25周年时,广慈医院已发展成拥有500张床位,分设内、外、产科及电疗、眼科和皮肤科的综合性医院。专职医师有9个是法国医学博士,3个震旦大学毕业的中国医师(后排:左一 孙忍德、左二沈永康、右一罗忠)。仁爱会修女24人,其中14人持有护士合格证书。医院职工近150人,几乎都是天主教信徒,这一年住院病人总数超过8000人。经过多年努力,广慈医院成为当时在上海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医院之一。
1932年广慈医院医生合影
1936年10月,医院成立了广慈医院附设高级护士学校,培养有专业护理水平的医务技术人员。
高级护士学校学生合影
1941年,“广慈医院”被日军强行占领,一座篱笆把医院一分为二,病房楼为日军野战医院,老房子为“广慈医院”。因为害怕日军的戕害,来医院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少,年轻的修女们纷纷回国,一些医生也迫于生计辞职谋生。
中央大楼正立面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广慈医院先后聘请了一大批医学专家,并陆续增添了一批年轻的医生。发展至1949年,医院形成了有房屋近30幢,病床数达到780张,医生人数也达到50多名,工作人员356名的规模。完成了学科齐备的综合医院的规模始建,逐步踏入国内一流医院之列,并成为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医院。
广慈医院大门
1951年10月3日,医院由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征用。1952年改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1967年,曾更名为东方红医院。1972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后,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欢迎军管会接管广慈医院
2008年,《美国读者文摘》在全亚洲范围内评选最具品牌价值的医院,中国大陆地区仅上海瑞金和北京协和名列榜中。
上海瑞金医院
–谢谢您的打赏转发–
(不做传教士、可做传教事)
寻访者手机、微信:139 688 3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