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仰生活 小万工|好久没有,在书店里因一篇小说流泪 By 小万工 2024年 2月 9日 214 配图名 海 来自程远 眼泪来得猝不及防。 一小时前,我还在这家海边书店,点一杯“海海人生”,饮品旁的卡片里写着: 《海海人生》是艺术大师横尾中则的自传,书中记录了他如大海般狂趣多变,波涛汹涌的传奇人生。而这款特调,海盐奶盖自然使人联想到大海的味道,再配上肉桂粉、牛奶喝咖啡,苦咸中又遇甘甜,就像横尾忠则所言:不可思议的事情重重累积,偶然召唤更多偶然,出乎意料的事物和人自然而然聚集而来让我实现梦想。 觉着有趣,拍照跟同事吐槽:加了肉桂和海盐奶盖的咖啡,真是黑暗料理。 细品,像咽下一口海水。 来海边,不是为度假,是出差,坐飞机又倒高铁,精确计算每一次换乘的时间,全程奔跑着赶车,旅途与浪漫无关。 来书店,不是为看书,是考察,想在江城引入类似书店,恰好回程高铁在下午,上午便来走走,这样心里大概有数,知道是什么模样。 总之都不是什么风雅的动机,工作而已。 打开书也是偶然,转完周遭,时间尚早,想到下午高铁嘈杂,带本书累赘。便随手取了架上最显赫处蓝色封面不知名作家的书,窝在书店的落地玻璃窗旁,默想,随意翻翻,不买。 第一篇小说和封面同名,叫《夜晚的潜水艇》,读完没觉出好。 短篇的小说集子,首篇常是巅峰,不好便整本都不好。有些懊恼,想把书放回去,但看时间,所剩无多,便耐下性子,再翻一篇试试。 没翻到目录,却翻开了这篇《传彩笔》。 小说的开篇平实无奇,一个中文系毕业,已经对文学几乎失去兴致的青年,偶尔翻开自己少时喜欢的家乡小城作家叶书华无人问津的博客,读到一篇小说。 小说中,小城作家于梦境中到达某处公园秘境。 秘境中的老者问:如果你可以写出伟大的作品,但只有你能领受,无论你生前或死后,都不会有人知道你的伟大——你愿意这样过一生吗? 我想了想,问:“你说的伟大,是那种孤芳自赏的意思吗?” “不是,是绝对的伟大,宇宙意义的伟大。伟大到任何人看到你的作品都会倾倒、折服,迷醉。但没有人会看到,这就像一个交换条件。” 我已到人生中途,写作三十余年,自认天分并无多少,对文学的虔诚却少有人及。何况,这只是一个假设。于是故作旷达地一笑,说:当然了,为什么不愿意。 于是,作家得到了这支笔,而我立刻被这开头吸了进去。 后来的故事瑰丽至及,拿着笔的作家仿佛打通任督二脉,上穷碧落下黄泉,写出自己原本绝无法企及的文字,他日日陶醉于创作的狂喜之中,发现笔下的文字竟可以穷尽宇宙的奥秘。 唯一的遗憾是:他永远没有办法让其他人看到这些文字。 这些有如神启的作品一旦示之他人,就如朝阳下的露水般蒸发殆尽。 在世人眼前,作家江郎才尽,就此封笔。 开始作家并不在意,创作本身带来的狂喜足以平抑没有他人评价的遗憾。 但渐渐地,他竟因这狂喜开始疲倦,甚至怀念没有得到这支笔,仅凭自身天分写作的日子——得一点他人的肯定,踏实继续,似乎也能有不错的人生。 只是如此闪念,他便重归梦境,问了一个和开头老者同样的问题,笔就归了另一个同样回答“我愿意”的女孩。 从此,他永远失去这支笔。 读至此时,书店的店员,猛然跑来跟我说,对不起:我们书店在修理空调,有些噪音,希望没有打扰到您。 我被迫从小说营造的幻象中惊醒,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眼泪要涌出,几乎失态。周遭巨大的电钻噪音,刚竟丝毫没有觉察,忙摆手跟眼前的店员说没事,才埋头,继续读完故事的结局。 失去彩笔,小城作家接下来的一生在不上不下中度过,他也挤出过一些文字,虽自己不忍卒读,他人评价却远胜当年。但这评价却再难入他心,毕竟曾尝过那至高滋味的人,再难耐世间庸常。 作家最后的作品便是忍耐着在博客中记录下关于传彩笔的故事,从此他不再写作也不再阅读,枕着当年曾经记录过伟大文字的空白笔记本入睡。 小说最后,读到这篇博客的青年,拜访作家的儿子,得知作家两年前已离世。 而儿子已然是另一类收入颇丰的作家,网络小说、公众号、影视改编都做的风声水起,收入远胜当年老父。那些空白的笔记本,被儿子视为老父去世前疯癫的记号,清明时一并烧掉了。 故事戛然而止。 此时,我感到脑后酥麻,灵里被触及的温暖洋溢全身,起身,将书签夹在这一页,掩卷,魔怔一般去付钱。 店员问我,这是样品,需不需要再拿一本未曾开封的新书,我说,不必,就他吧。 我揣着书,没有如往常一样坐班车,而是安静地沿着海,走在回酒店的路上,反复咀嚼这个故事。 为什么会流泪呢? 因为近来很久很久,我都处在一种类似的追问当中,那就是,你为什么要写作? 书中的问题是: 如果你可以写出伟大的作品,但只有你能领受,无论你生前或死后,都不会有人知道你的伟大——你愿意这样过一生吗? 只是对于我来说,设问略有不同: 如果你可以写出祂喜悦的作品,但只有祂知道,没有人会读到这作品,即使读到也没有人喜悦,你愿意吗? 理论上,我面临的问题显然更加容易,因为前一个问题,只关乎作者自身。而后一个问题,保留了一段关系。 可我仍不愿意。 也许我原本是愿意的,正是对于写作和信仰的虔诚,曾促使我拿起笔。 我也曾体会过写作中那种近乎通灵的狂喜。 但慢慢地,我就逐渐意识到难以驾驭我的笔,就像我无法保守我的心一样。在内心深处,我渴望用文字讨人的喜悦和赞赏,远胜于讨祂的喜悦。 我越想讨人的喜悦,就越拿不动那支笔。 那种忘却一切沉浸其中的狂喜,就如以色列人在旷野中尝过吗哪的滋味,就如小城的作家拿起传彩笔,传承创作的喜乐。 可只要身处世间,这狂喜就是暂时的,经验越多,越被现实挤住。 这些心理上微末的变化,于我而言常常来自莫名被HX的文章,来自书籍编辑善意修改的字句,来自关注列表里那些失联的公众号,来自某个读者谩骂的反馈,甚至来自阅读数和赞赏的金额,来自出版的书籍。 他们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写作,每每谋篇布局,我都会不自觉地想,这样写会不会被S稿F号,写这些有没有可能出版,怎么样的标题更容易被传播,如何做才能被更多人看到——却唯独忘记了,这些都与祂无关。 我没有办法忍受那种孤独,那种不被人看见,只单单讨祂喜悦的孤独。 就如以色列人觉得吗哪乏味一样,就如小说中的作家开始怀念自己的平庸人生一样。我渴望他人的评价,厌恶单调圣徒生活。甚至我发现,自己并不倾慕历史中那些被世人视为疯癫的圣徒,反而艳羡世俗的成功。 哪怕人世短暂,哪怕成功速朽。 在这些文字的映照中,我愈加看清自己灵魂的虚假。 回头想想,小说家的故事里,作家注定是会失去那支传彩笔的,熙熙攘攘的现实世界,许多时候,文学本身并不足以支撑信仰,文学带来的功名利禄才是创作的源动力。 而至高的配享永恒的文字,本不属于人间,只属于祂。 我无力战胜这世界,甚至常常觉得祂也不帮助我,或者说我并不全然相信祂。 而这个意外遇见的,素不相识的小说家,借着他细腻的文字,叫怜悯的心肠如清晨的日光般从高天临到,让那些几乎已经消失的纯粹的书写的渴望在灰烬中微微燃起。 我终究抱着这本蓝色封面的书上了回家的高铁,虽没有如愿补到坐票,却满心欢喜。 我就在车厢末端的行李舱里放下箱子,在人头攒动的车厢,辟出仍可书写的一隅,窝在角落,打开一侧的小桌板,架好笔记本。 回顾那张卡片上的言语:不可思议的事情重重累积,偶然召唤更多偶然,出乎意料的事物和人自然而然聚集而来让我实现梦想。 其实不可思议的事情不可能重重累积,偶然也不能召唤偶然,我遭遇这一切,不过因为我仍在他手里。 列车轰鸣声中,车厢顶一直在咿呀,脚下的地板前后轻晃,光从身后透过来,我坐在自己的行李箱上,敲击键盘,流出的文字如同隔绝人世的结界,让我仿佛回到了清晨熹微的光中海边的理想国。 顿时对这趟意外开启的奇妙旅程,充满期待与感激。 |全文完| 分享 EmailCopy URLFacebookTwitterPinterestWhatsAppTelegram 所属主题信仰生活 前一篇文章我们该怎样度过明天的除夕下一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赴那万古之处预备好的筵席 小万工有信有望有爱 公号名:小万工 (xwglovegod) 阅读更多 信仰生活 结出爱的果实 2025年 3月 8日 信仰生活 如何放平心态 2025年 3月 8日 信仰生活 在挫折中选择爱 2025年 3月 8日 最新文章 关于罐车混用不清洗事件,GPT如此回应 2025年 3月 8日 特朗普的属灵导师是谁? 2025年 3月 8日 维基百科创始人拉里·桑格信主带给我们的四点思考 2025年 3月 8日 事工遇到困难怎么办? 2025年 3月 8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