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牧师/摄影人 冯君蓝(Stanley Fung,1961)
人是具有永恒意识的有限存有,活在有限的时空、日渐颓败的肉身与对永恒的乡愁之中。
人对永恒向往,但因为达不到所以忧郁、焦虑……。我希望能传达出这样的形象,表现出这种张力。
—— 冯君蓝
【微塵聖像】
Dust Icons
相应于整个宇宙时空,我们都像灰尘一样微小。但是即便是这样的微尘,在阳光之下依旧可以反射光线,上帝也给它荣耀的时刻。因此我说人是被光照的微尘。
圣经人物并不遥远,他们与你我一样,不过是在自身所处的时代回应上帝的呼召,反映他们的信仰,以至于成为一个可以启迪我们的人物。因此我们也应在所处的现世人生裡,去尽心尽性做好一个人,以便可以影响周遭或后代的人。
——冯君蓝
微塵 Tiny Dust
大衛——仰望上帝 David — Look up at God
月夜——牧童大衛 Moon night — David the shepherd boy
童貞女馬利亞 The Virgin Mary
期待上帝 Look forward to thecoming of God
預備著的童女 The virgin inpreparing
雅各 Jacob
青年約瑟 Young Joseph
信德 Faith
施洗約翰 John the baptist
呂便 Rueben
青年但以理 Daniel
流浪者 Pilgrim
失樂園 Paradise Lost
偽善的法利賽人 Pharisee
追想錫安 Think of Zion
以西結 Ezekiel
以實瑪利 Ishmael
該隱 Cain
哈拿 Hannah
福音之子 — 向無名的來華傳道者致敬 The sonof gospel — Pay the tributes to the innominatemissionaries to Chinese.
【自然園丁】
Nature's Caretaker
【自然园丁】阐释了基督信仰中的一种生态关怀。人类因为承载了「上帝的形象」而诞生因而具有思辨理性,能够借助观察自然,经归纳演绎建立对自然的系统知识;人拥有这种超卓的能力,也相应被赋予照护大自然的天职。(引)
主的使女 The Lord’s Handmaiden
《主的使女》这幅照片拍摄于台湾排湾族福音歌手郭晓雯离世前6天。晓雯于怀孕初期检查出罹患直肠癌,但她拒绝服从医嘱坚持保全胎儿,并最终产下一名健康的女婴。但由于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癌细胞扩散。镜头前的晓雯,俨然是一名圣徒,向我们见证了,爱更胜于求生,爱比死更坚强。(引)
亞當 Adam
夏娃 Eve
夏娃的女兒 Eve’s Daughter
先知阿摩司 Amos the Prophet
嫩枝 Young Twig
米利暗 Miriam
自然的衣襟 Nature's Collar
這個如同浪子的世界 The World isLike a Prodigal Son
自然的園丁系列之一
【关于摄影·冯君蓝】
人是具有永恒意识的有限存有
Humanity, a finite being endowed witheternal consciousness.
靜物系列 關係
靜物系列 三個 Three
(1)
一项讽刺的事实是,不论我多么自恋,却永远无缘〝直接观看〞自己的脸孔。
早前的人们借助静止的水面、别人的瞳仁、朦胧的金属面反射来观看自己,现在我们有了清晰的水银镜子。摄影术的发明无疑帮了大忙,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终于有幸借助科学仪器的帮忙,更进一步的观察自己;终于可以看见自己「正面直视前方」之外的表情和角度,以及我在过去历史中的形貌。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仍无法突破只能间接观看自己的限制,这个教人尴尬的现实显示出一项真理,即人只是一相对性的存在,而非什么自立自法的主体。
人是什么?我是谁?总说不清楚,我只是相对于另一时空、另一人、另一物种、另一存有的存有。
靜物系列 深淵 Abyss
靜物系列 深淵2 Abyss2
(2)
但正是这一相对而间接的观看(不管是借助一面镜子还是一张相片),此对现代人来说似乎再普通不过的寻常经验,却蕴含了魅惑的魔力。当我注视著一张〝我〞的相片,意味此时〝我正观看我自己〞,彷如灵魂出窍、濒死的经验,或在梦中的景象;我乃是站在超时空的道口,相片里的那人既熟悉又陌生,那人是我,那人却不是真的我;即便是被冻结了的酣畅笑容,亦饱含哀伤的成份。在一张相片里的那人,或站;或坐;或卧;或奔跑;或跳跃半空中;或挥动双手;或搂着他(我)的情人、他(我)的伙伴、他(我)的兄弟姊妹、他(我)的爹娘、他(我)的儿女;牵着狗;抱着猫;在自家中;在餐桌上;在郊区;在街市;在校园;在工作场;在艾菲尔铁塔前;在京都樱花树下;戴著方帽于毕业典礼上;在喜宴中举杯交皝;刚从护士手中接过他(我)才出世的儿…。他(我),在相片中,像一只蝴蝶标本一样死著,却得以永保持如许幸福的样态;英挺、娇俏、骄傲的、满足的,而现实中,我犹惨然猥琐的活著,凝视着相片,两眼茫茫……。
于是,活着的人不禁兴起哀叹;但愿我是在相片里死着……。
肢體1 Members1
(3)
但一张呈现某人肖像的照片,也只能是他曾经存在的证物,就好比物质性的血肉只是生命、精神与灵魂的证明,而不足以完全说明它,涵盖它,但物质与精神、生命、灵魂的关系又如何?物质与灵魂是二元对立的吗?
肢體2 Members2
(4)
某种角度观察,摄影确实与古老的炼金术,以及关在某个昏暗阴森的房间内,借着已死之人的遗物、咒语和水晶球以召唤死者亡灵的巫术颇有相似之处。那些曾经待在漆黑的暗房裡。仅仅借助微弱腥红的安全灯光作业的相片冲印工作者,当他把在放大机上曝光之后的相纸浸泡在盛满化学显影液的盆子中,不多时,相纸上银盐粒子随显影液所促发的化学变化,而逐渐呈显出一张人的脸孔…,这神秘的一幕,不是现代科学的召魂术或炼金术又是什么?而经过显影而被最后一道定影程序固定下来的清晰影像,不正是承载了上帝形象的亚当吗?
在去而不返以先 Before I go hence,and be no more
“在去而不返以先”出自《圣经·诗篇》39篇大卫的祷文,冯君蓝意欲透过作品表达基督信仰中的时间观与生命观,以及其中所暗喻,由迷到悟的觉醒之旅。
(5)
只是随着摄影日新月异的发展,此现代召魂术的神秘面纱也随之一层层剥落。早前一年全家上一次照相馆,以取得难能可贵的一幅全家福相片的仪式经验,已经被一卷三十六张的廉价软片、一小时快速冲印店,以至一张记忆卡可容纳成百计的影像所取代。若说上帝以其自身的形像造人,因而使人负载上帝的形像,则这些大量的科技影像所呈现出来的,除了现代人对生命的漫不经心,剩下来的就只是一毁损、稀薄的上帝形像。
其实不但是在玩票性质的〝业余摄影界〞,在商业广告摄影、报导新闻摄影、自然旅游摄影、或纯(艺术)摄影的领域…,我们同样看见上帝形象被稀释、被扭曲、被破坏、被逐出的事实;相对于亚当夏娃冒渎了上帝,在犯罪堕落之后被逐出伊甸园,现代人也从自己所发明所营造的影像世界中,硬是不客气的把上帝赶了出去。于焉在那一册册印刷精美,装祯美仑美奂的摄影集里,那在天主教神学中被称为〝奥迹〞的〝神的形像〞,已逐渐褪色、扭曲。
天路客 Pilgrims
(6)
任何一张照片绝非纯然的客观,你所相信的决定了你能看见什么。国家地裡杂志的摄影者看见的是〝人乃是环境的产物〞,报社记者看见的是〝人是政治、经济、社会性的动物〞;科学杂志主张〝人是複杂的生化机器〞;而透过宗教信仰,我相信〝人是一具有永恒意识的有限存有〞,他活在有限的时空、日渐颓败的肉身与对永恒的乡愁之中。
一张照片因此不单是对过去怀旧的忧郁物件,也是承载对不可知的未来,对永恒的焦虑的物件。
此文于2013年五月发表于冯君蓝的脸书主页,集成了他关于摄影的主要思想理念,由冯君蓝本人撰写,版权归冯君蓝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END —
如果您对此信息感兴趣,请在朋友圈中转发;
如果您愿意继续收到相关信息,请在通讯录中添加订阅号:“gengxinvoice”,或者扫描一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