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3 12 月, 2024
spot_img

杨太太 | 教会里的星期一到星期六

杨太太 | 教会里的星期一到星期六


20岁左右,我和表哥有一天经过某教堂,出于年轻人闲着没事干的心态,就进去看看,里面在唱歌。这首歌叫“坐在宝座上圣洁羔羊”。我和表哥都有点震惊,天哪,这赞美完全是流行歌曲的调调的嘛。

 

那天我是抱着敬畏的心坐在那里的,感受蛮好,但是我还是不懂他们在唱什么。

 

如今,我常常看到有慕道友朋友(基督徒把来教会寻求神但是还不信的人,称为“慕道友”)也和我20岁的时候一样,过来坐坐听听,听听歌,觉得蛮好听的,听听讲道,虽然嘴上说不错不错,但是实际上估计也不一定能听懂讲道吧。问他们感受,感受好像也蛮好的。

 

很多人对“去教会”的理解,就停留在“星期天的唱唱歌,听听讲道”。但我如今的感受是:基督徒真正的更多的教会生活,是在星期一到星期六的时候。

 

——所以如果单单就是星期天去教会,也感受不到任何感受,你也别焦虑,因为我觉得那也挺正常。

 


 

一、牧师

 

我很感恩教会里有一位为父心肠的牧师。我能在很多地方感受到他对我们的爱:在他审视单身姐妹的对象好像嫁女儿一样谨慎的时候;在他工作日晚上认认真真给我们读钟马田牧师讲道的时候——有时候想想,我自己做妈妈都不一定有耐心给孩子读那么长的文字。


之前,我有一天晚上和牧师抱怨,杨先生如何如何,一直在打游戏(关于这个问题,最后是我自己的观点终于得到了翻转,见《这是一篇关于接纳丈夫的重修课作业》)。


当时我也在气头上,其实根本就没有指望牧师回复我,因为所有的牧师都很忙啊,而且牧师的太太那时候快临盆了。但是牧师回复我:“可能要和杨先生上新生命课程,一些基本的真理他需要知道。”

 

然后他又回我:“我安排一下。明天联系?可能要从下周开始。”

 

后来真的从第二周开始,牧师就在周间亲自给我们两个人开始上这个基要真道的课程。一共有七课,我们提了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他好像百科全书一样地一一解答。其中我很感动的一点,是他会区分他的个人观点,和他牧会的观点,并不把律法加给我们(他虽然觉得他的观点是对的,但不会把他个人的观点强加在我们身上)。

 

在这个课程上,他了解到杨先生还没有完整地读过一遍圣经。他很认真地邀请杨先生在过年前完整读一遍新约。他说他以前刚信主的时候就失恋了,失恋的时候他每天都很用力地读经(这个女朋友后来复合了成了他太太),两个星期就把新约给读完了。所以他觉得给杨先生两个多月的时间是绰绰有余的。

 

杨先生开始当然是推三阻四,但是牧师真诚又严肃地说他真的是在用“牧者的权柄”请他来读经,杨先生还是被震撼了。然后杨先生就答应了他。

 


 

二、弟兄

 

过去了一个多月以后,眼看着就要过年了,牧师家的孩子也生好了,可杨先生的读经计划还是只继续到了路加福音(大概完成了总量的1/4吧)。有弟兄知道了以后,热别热心地就给他做了一张表。 杨太太 | 教会里的星期一到星期六

看到这张表以后,我和杨先生都震惊了……什么,每天要读那么多吗?

 

第二天早晨,又有几个弟兄来跟进他读经进度的事,杨先生半开玩笑地给我发消息:

 

“快告诉我读经的APP有啥好的。催得比老板还紧啊。”

 

恰逢我们家那段时间特别忙(我们家其实从来都没闲过),为了协助他完成读经计划,我有几天晚上陪他一起读经。我们电视也不看了,游戏也不打了,一弄好孩子就开始闷头读经了。

 

那个场景特别滑稽,我说:“杨先生,让我拍个照片发朋友圈吧。”他一边读经一边头也不抬地和我说:“就文字描述描述就行了。” 

 


 

三、长老

 

因为我们的婚姻还是有一些问题,长老夫妇亲自来给我们做婚姻辅导(以下简称婚辅)。

 

我们在之前教会也做过婚辅,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也很少吵架了,更多解决的是一些更深层的问题。

 

这次的婚辅和过去挺不一样,每次长老都根据我们的情况给我们发了一堆材料,并且要我们看了以后来讨论。不得不说,在这个过程里,我和杨先生的交流深度和彼此的关系,都有很大的长进。

 

我们过去因为一直吵架,恨不得每周都婚辅。这次,反而因为材料太多,加上杨先生“繁重”的读经任务,我们申请把婚辅延后一周,好让我们消化消化。

 

长老说:“我帮你们在那一天订了一个蛋糕,婚辅虽然没了,蛋糕还是会送来。”

 

那一瞬间,我真的好感动。



 

四、姐妹

 

我们教会蛮强调门徒训练的。

 

这里所说的门徒训练特指那种大家一对一,自发的,每周花一些时间见面或者交流,共同成长的关系。门训关系可能是半年一年,也可能更长时间。

 

简单来说,就是有一个姐妹,我们会约着每周一起读一本书之类的——老实说,我世界上的朋友有很多,但是愿意每周都花时间来彼此陪伴的,并没有一个。

 

我以前在教会总是等着人家来培训我,但是后来有个姐妹和我解释说,门训就好像保罗和提摩太一样(圣经里情同父子的两个人),一个人当然可以和自己的保罗来门训,但是和提摩太门训也是对彼此很有益处的。

 

我那时候还是觉得有很多困惑,那要怎么开始门训呢?难不成就和别人说:“你好,我想和你门训,好吗?”那人家拒绝的话不会很尴尬吗?我得到的答案是:“不尴尬。就是这样的。”大家就好像打招呼一样,彼此问问对方有没有门训对象,也不要怕被拒绝,拒绝别人也是正常的。

 

我现在有两个门训对象,一个姐妹我和她正在一起读保罗区普的《人要怎样改变》这本书,我们每周通话一次讨论彼此的感动。另外一个姐妹有四个孩子,因为白天忙孩子一忙起来就没时间读经了,所以我们就约在早晨6点起床读经,630通话,讨论一下今天读的经文。

 

和姐妹们的深入相交,除了友谊,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激励吧。世界上的朋友或许也能很要好,彼此见面也会打招呼“你最近好吗”——但是关心我的生命和灵魂的,真的只有这些弟兄姐妹了。

 


 

五、成员

 

我以前从来不知道教会还有“成员制”的。解释一下,成员制并不是要收会员费的意思——


成员制只是明确了一个边界:“谁是这个教会的成员”。

 

感谢有弟兄花了很多时间和我解释什么是“成员制”的教会。其中最打动我的是:如果不是成员制,牧师怎么确定谁是他的羊呢?如果一个人三天两头不聚会,那牧师怎么为他/她的灵魂向上帝交账呢?

 

每每想到今天我的牧师有为我的灵魂向上帝祷告,我就很感动。

 

我发现成员制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关怀到那些被边缘化的人。我们过去可能和教会里的一部分弟兄姐妹相熟,但是另外一些被边缘化地弟兄姐妹可能也就这样被长期地边缘化。但现在因为成员制,我就特别知道“谁是我的弟兄姐妹”。教会也鼓励成员在周间的时候,为自己的弟兄姐妹一个个点名祷告——嗯,想想是这个理,爱人如己,总是也从身边的弟兄姐妹开始的嘛。

 

我加入教会以后,开始在周间主动去人家家里走访。我的想法也蛮单纯,亲戚朋友都尚且要走动,何况这是亲兄弟姐妹。这个过程给我很多感动和震撼,之后会另外写一篇文章。

 


 

六、总结

 

我很能理解慕道友的心情,因为我20多岁的时候特别不想信主的原因之一就是基督徒有每周日要去教会的“宗教义务”,想想就觉得头大,礼拜天懒觉也不能睡了,而且累了一个礼拜,到了礼拜天我娱乐活动很多的好嘛。如果偶尔去去教会,给心灵一点洗涤,那还可以。如果每个礼拜都要去,我肯定吃不消的,太浪费时间了。

 

但是如上文所说。教会并不是一个周日聚会的场所。我加入了神的家,就多了很多弟兄姐妹。


在教会里的美好充满了每个星期一到星期六——我过去不信主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这样美好的体验。




后记:


这篇文章写于两个月前,那时候还不觉得我们主日相聚是什么很珍贵的事。但如今,因为疫情线上聚会了一段时间,才发现我们在地上的肉身相聚是何等大的恩典。

 


杨太太 | 教会里的星期一到星期六

所属主题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基督徒,四宝妈妈,刑事律师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