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橡树书屋向大家推荐十种教育主题的图书。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两字连用始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成为常用词。究竟什么是教育?我们大都受过多年教育,也都有我们各自对教育的看法。本期书单中的著作则为我们提供了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关于教育的思考和洞见,特别展示了“古典教育”的风貌,希望能更新我们对于教育的理解。
9月7日至9月10日,本书单内图书满2本减3元,满3本减5元,满5本减10元。
《教育究竟是什么?》
乔伊·帕尔默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扫码购买
《教育究竟是什么?——100位思想家论教育》对两干五百年以来全世界100位最重要的思想家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全景展示,上卷考察了从孔子时代到杜威时代50位人物的生平和影响,下卷从前一卷终止的时间起继续考察从皮亚杰到当代的另外50位人物的贡献。这本书会引导我们从不同视角了解教育的真谛,启迪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教育”这一人类文化的永恒主题。
书中的每一卷和每一篇文章都遵循共同的版式。每篇文章的开头有一段引文,然后为读者提供该研究对象的工作概要和基本传记资料。各篇作者随后进行批评性的考察,目的是阐明该研究对象思想的影响、重要性或革新的性质,必要时还阐明他的研究和行事。每篇文章的末尾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更进一步详细研究的资料。
本书作者们远非单纯的描述,而是讨论了每位人物的生平、思想和著作所产生的理智上和实践上的结果的性质,或他(她)现在对我们的教育理解和实践正在产生的结果。
《教育的真谛》
尼古拉斯·泰特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1
↑ 扫码购买
为当代教育找到智慧之光!倾听伟大思想家对教育问题的回答,让我们变得更好、更智慧!
作者认为,当代教育讨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背弃了两千五百多年以来的教育思考。现代世界有一种特别的傲慢,这令我们一方面彻底打发掉了那种“老派作法”,另一方面又认为,所有的好主意都是我们自己的发明创造。同样基于一种错觉,人们认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博雅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就其积极的含义而言)的教育,其基本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开明和自由解放的时代。
但当作者反复阅读本书中的这些思想家时,他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大多数有关教与学的、基本的现代观念都不是全新的,几百年、几千年前的人在思考和写作时就已经更清晰、更微妙地表达过它们了。
这迫使我们思考,孩子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的真谛(目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来自社会、科技、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孩子去应对复杂的职业世界?是向他们的头脑中灌输各种知识?还是教会他们如何思考和探究,由此变得具有智慧,更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无数挑战?
要回答这些问题,作者认为,我们必须回到教育的本质,追问“教育的真谛”。自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来,各个时代的伟大思想家对“教育是什么”的问题都提出了强有力的观点。在本书中,作者回顾了其中十位思想家的主张,以期给当代教育带来智慧之光。
本书的每一章概括介绍一位思想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作为一位思想家介绍)对于上述问题的看法,从其著作中引用一些较短的篇章来加以阐明,并试着梳理其中某些可能对当代教育领域的争论有所影响的涵义。
《教育:让人成为人》
杨自伍(编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扫码购买
《教育:让人成为人——西方大思想家论人文与科学(第二版)》是西方重要思想家的教育思想论集,选文均为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引起强烈共鸣或激烈争议的文章,对于读者反思当下的教育现状、健全未来的教育宗旨,足为镜鉴。
书中所选各家,或为哲人,或为文豪,或为科学家,或为文理兼通的大师。文章皆为时而著,有感而发;针砭时弊,振聋发聩。人文精神,道德情怀,皆可称深极骨髓。全书视野开阔,视角独特,思想深邃,文采斐然。此第二版由编选者增补部分选文并修订译文,进一步丰富其内容。
《西方教育经典文献(上、下)》
克伯雷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
↑ 扫码购买
本书选编者是美国著名教育史学家E.P.克伯雷,原名《教育史读本》(Readings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1920年出版后经久不衰,在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是克伯雷在大学担任教育通史课程的教学工作时,不断搜集、积累、精选的西方教育经典文献的的汇编。
全书分为上下卷,共26个专题(共29章),覆盖了从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直至20世纪初西方教育各个历史时期,汇集了375篇重要的教育文献资料,颇具参考价值。
《什么是博雅教育》
布鲁斯·A.金博尔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扫码购买
这是一部关于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思想的通史性著作。博雅教育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重要、历史悠久,内涵复杂、遗留困惑多的教育观念之一。为了激活这一观念的现代活力,作者布鲁斯·金博尔八年磨一剑,在充分利用有关“博雅教育”问题的拉丁文、法文、德文和英文文献之后写就《什么是博雅教育》。
作者在书中系统地梳理了西方历史上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博雅教育”传统(雄辩家的传统和哲学家的传统),并分析了这两种大异趣味的思想传统对于西方高教史的深远影响。
这本书既是迄今为止有关博雅教育的最为综合性和系统性的一项研究,又是西方唯一的一部关于博雅教育思想的通史性著作,出版后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获得由美国学院和大学协会颁发的Frederic W. Ness奖,该奖主要奖励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方面的研究著作。
成千上万的演讲者在开学典礼时使用“博雅教育”这个词,但对它的意思懵懂无知。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头脑不够清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博雅教育的困惑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任何真正的改革,首要之务就是看得清楚、想得明白。如果我们想严肃地对待博雅教育的观念史,布鲁斯·金博尔就可以做我们的向导。
——约瑟夫·费瑟斯通
(Joseph Featherstone)
《教化:古希腊文化的理想(全三册)》
韦尔纳·耶格尔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扫码购买
韦尔纳·耶格尔(Werner Jaeger,1888—1961)是德国古典学大家,1914年任巴塞尔大学古典语文学教授,1921年继承其师维拉莫维茨的教席,1936年移民美国任教于哈佛大学,他一生从事古典作品的校注和古典学研究,《教化:古希腊文化的理想》是其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古希腊人精神史的活化石”。中译本《教化》(三卷本)是这部西方古典文明巨著在汉语世界的第一次完整呈现。
★ 文明不是苦难,是一种高贵,而高贵的形塑,缘自于一种“Paideia(教化)”。本书追溯了从《荷马史诗》直到柏拉图、伊索克拉底为止的希腊人的精神成长史,也是西方文明的童年史。
《教化》第一卷分为“古风时代的希腊”和“雅典精神”两部分,以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的作品、希腊肃剧与谐剧、智术师的论著、修昔底德的史著等作为文献基础,以斯巴达和雅典的城邦生活作为社会背景,探讨了古希腊文明与城邦政治形态的形成、发展与危机,描述了paideia得以形成的历史、社会与文化基础及其在希腊文化与社会中的实践,试图阐明古希腊文化的理想从精神、心灵层面的逐步完善,到寓于城邦的政治理想之中,直至最后终结于雅典帝国及其联盟的失败与消亡的整个过程。
第二卷从古希腊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出发,详细分析了柏拉图对话录,尤其以近半的篇幅对柏拉图的《王制》(亦译《理想国》)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作者以哲学这一希腊知识文化的成熟果实为核心,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出发,深入探讨了教育、德性、智识、公民的养成等希腊精神的基本方面,着重揭示了从古风时代孕育的paideia如何转变、成熟,如何体现于希腊人德、智、体、美的全方位塑造,并现实化为希腊城邦生活、社会交往的规范和理想形态,使得paideia成为塑造希腊精神形态的基本源泉。
第三卷在更为广阔的希腊文化背景中,将柏拉图《法义》所体现的政治教化与神圣观念作为参照,对古希腊医学、修辞学、泛希腊城邦的政治文化、激进民主政治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并着重探讨了伊索克拉底的修辞教育和德摩斯梯尼的政治实践,由此揭示了希腊古典时代晚期的复杂社会现实和多元文化理想,及其对于希腊精神、文化乃至paideia理想造成的多元冲突。
★ 今日之世界,我们之所以要接受教育,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孕育一种德行,一种教养,一种高贵。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教化(育)人类的问题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早期基督教与希腊教化》
瓦纳尔·耶格尔 上海三联书店 2016
↑ 扫码购买
《早期基督教与希腊教化》与《教化:古希腊文化的理想》是同一位作者所著,这本小书是耶格尔1960年就任哈佛大学卡尔·纽厄尔·杰克讲座(Carl Newell Jackson Lectures)教席时所做的系列讲座合集。
作者以深厚的古典学学养,广阔的学术视野,以及丰富的史料,全面而深入地论述历史延续和希腊教化的传统在古代晚期对基督教世界的思想的影响以及发生的变化。揭示了古代希腊的文化理想如何逐步融入并影响着基督教思想,并由此对后世的西方文化保持了持续长久的影响力。
当我写作《教化》(Paideia)一书时,从一开始我就认为,这部著作应该专门有一卷篇幅用来描述希腊教化是如何进入早期基督教世界,并为其所接受的。然而,尽管拙作的大部分内容在古代基督教文学领域内都已有人做过了,但该书所涉及的广大范围仍无法实现我对整本书预先的设计,也就是说,我仍无法在那本著作中将历史的延续和希腊教化的传统在古代晚期对基督教世界的影响以及发生的变化全面展现出来。
现在,我不再确定我是否还能将此放在一个广阔的规模中来处理,我甚至放弃了达至这一目标的希望。目前我已对此有了充分的准备,我决定在这些讲演中设定一些主要的大纲,然后将它们作为一种对那个整体的补偿发表出来。
——瓦纳尔·耶格尔
《论灵魂及其起源》
奥古斯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 扫码购买
这本文集含《论灵魂及其起源》及《论基督教教义》两部作品。《论灵魂及其起源》所涉及的“灵魂论”,是早期基督教思想家普遍关注的一个主题,奥古斯丁这篇著作,预示了古典希腊灵魂论向现代人论的转向,对于我们理解基督教的灵魂观与希腊的灵魂观的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编入本文集的另一重要作品《论基督教教义》,是奥古斯丁出任主教期间初期写成的。他的目的是为基督宗教的圣经解释建立理论(前三卷),为宣讲者提供实际的指引(第四卷)。本书在中世纪影响广泛,是一切以圣经为基础的宗教教育的首要指导文献,也被称为“第一本基督教修辞学手册”。
《人之废》
C. S. 路易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扫码订购
《人之废》是C.S.路易斯于1943年在杜伦大学的演讲稿,于同年出版,副标题为“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书中路易斯反思了社会、自然以及教育中的诸多问题。他呼吁年轻人动用他们的想象力和感受性来体认和接纳柏拉图哲学体系所传授的、圣经启示所聚焦的、通往真理和品格的道路,并且援引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中的“道”(the Tao)一词为其命名,彰显了其普世性的内涵。
这在当时是一个具有前瞻性且颇具深度的主张。作者认为,在当时的英国,教育忽视了对最基本的道德和价值体系的教授和传达,片面狭隘地强调“理性”原则,使学生对伦理和道德的理解流于表面和功利。路易斯指出,这将对社会产生根本性的危害。他认为,20世纪颇为流行的价值主观论对教育造成了毒害,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观点是:现代教育无“道”,而古之教育则“有道”。
《人之废》译者对路易斯原作进行深度注疏,正文并有 “解释专名,疏解典故,本译说明,互证对参”四类译者附注,为读者阅读该书提供方便。
波士顿大学教授彼得·克里夫特(Peter Kreeft)把本书列为“拯救西方文明”的六本书之一。美国的National Review则将之评选为“20世纪百本最佳非虚构图书”的第7名。美国的Intercollegiate Studies Institute更是将之评选为“20世纪最佳图书”的第2名。此书篇幅虽小,却被英美世界精英广为推崇,认为其是一部“必读之作”。
《教学七律》
约翰·格里高利 团结出版社 2018
↑ 扫码购买
《教学七律》是一本经典教育名作,于1884年首次出版,此后被用作教师培训教科书,也被学校老师当作工具书。作者详细考察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总结出简明精准的七大教学定律,其独到的真知灼见,让众多教师和学子受益。虽然本书最初为教会学校所写,但其实用性已大大超出原范畴,书中所讲的原理和规则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铭记于心。
在这本短短一百页的小书中,作者提出了教育的七个要素,且根据这七个要素提出了七大定律,分别是:教师定律、学习者定律、语言使用定律、课程定律、教学过程定律、学习过程定律、复习定律。作者逐章详细深入讲解七大定律。
作为一本经典的教育著作,作者在每一个章节里都兼顾了理论性和实操性,既有理论指导,又浅显易懂,易于操作。这七大定律不仅对于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指导意义,对于个人自学,人际交流也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