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不可以虚构呢?或者如何避免“胜者为王败者寇”的历史呢?据史书记载,当唐高祖李渊驾崩不久之后,唐太宗就迫不及待要求看他本人和父亲的实录,而这样的要求在他在位期间还有两次,尽管史官关于记录曾经六月四日之事已经非常隐讳,但太宗看过之后依然不满意,甚至还搬出周公杀死管叔而使周王室安定的例子,以混淆历史,即玄武门之变。
唐玄宗自比周公诛杀管蔡,实际上是为“玄武门之变“定下了基调,最后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就渐渐变成了今天世人皆知的面目。在唐代,太宗的后代再也没有人给玄武门之变的受害者翻过案,但到了宋代,就有人开始质疑史料的真实性。
尽管唐太宗主导了“玄武门之变”的实录,但历史还没有完全否定他杀死兄弟的事实,他当然可以伪造兄弟暴毙,甚至毁掉一切有关玄武门之变的事实。即便我们有所怀疑,但真的很难找到事实的真相了。
《汉书》对王莽绝对没有必要的客气,而现在我们关于王莽的定论也主要来源于《汉书》,但有意思的是王莽吃素是真,绝非作秀;他公开将自己的钱财散发穷人也为真,而且也没有暗中又搜刮回来;他的儿子确实因为杀死奴婢后自杀,并没有逃到国外或者有人顶替。如果有,东汉的史官绝不会放过他,但却没有任何记载。
我们以为王莽一直伪装自己,但一生都在伪装,那不就是真的吗?所谓伪装总有露馅,但史官在他身上却找不到,同时又不愿意给予他高度克制的评价,反认为是虚伪,最主要的可能是他姓王,而不姓刘,同时东汉的主导者也姓刘。
据说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王莽乃周公再世,这一点就连史学界都大致同意,但结论却是他居心不测篡权夺位。王莽的失败在于他的改革失败,而不在于篡位,如果他成功就会和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一样。他一方面要给百姓谋福利,另一方面又不想触及官僚的利益,这就有点书呆子气了。王莽直到最后,依然有很多人愿意追随他,随从人员全部战死,所有人宁死也不背叛王莽,这说明这个人还是值得跟随。
相反得天下者却都明白这个道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