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4 11 月, 2024
spot_img

看了5遍《海蒂》,来谈谈我的感受

看了5遍《海蒂》,来谈谈我的感受
虽然很早就知道了《海蒂》这部作品,但是真正拿起来读,还是几个月前的事。不得不说,我对《海蒂》一直存在偏见,因为读过类似题材的小说《我爱吕西安》,我总觉得,同样是以阿尔卑斯的小山村为背景,故事发生年代也差不多,主人公又都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同等比较下,没有哪本小说能够超越《我爱吕西安》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即便它的文坛地位远高于《我爱吕西安》,那也一定是去宗教化的缘故。

读完了《海蒂》,我的观点还是没变:《海蒂》稍逊于《我爱吕西安》。但我承认对它是有偏见的。《海蒂》是一部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品,它成书于19世纪末期,故事发生的背景要更早一点,在那个年代的小山村里,人们过着不富裕却知足的生活,有着朴实的信仰和价值观。基于这样的背景(100多年前的作者+100多年前的故事),这本书大概率是值得一读的。

第一遍《海蒂》,我读的是原著中译本

拿起书读了前三分之一,我终于知道这本书为什么这么畅销了。海蒂简直是瑞士的活名片啊,想必每个读了这本书的人,都忍不住想去一堵阿尔卑斯山的真容,去感受一下山上新鲜的空气、灿烂的阳光、芬芳的青草,还有那香喷喷的羊奶。纯净美丽的大自然,造就了海蒂这样一个健康活泼、天真善良的孩子,用书里的话说,“瑞士人呼吸着山里的新鲜空气长大,一辈子不沾染地上的尘土和俗气。”就算是为了推动当地旅游业,这本书也有着极大的商业价值(当然,这不在此文讨论范围内)。

这部小说的内容不复杂,讲的是一个叫海蒂的小姑娘,父母双亡,被迫与住在山上的孤僻古怪的爷爷同住,海蒂非常喜欢山上的生活,也感受到爷爷冷峻的外表下无微不至的爱,同时与放羊娃彼得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三年后的一天,海蒂的姨妈来,连哄带骗把海蒂带到法兰克福一富人家庭,做了富家小姐克拉拉的陪伴,克拉拉体弱多病,整日只能坐轮椅,海蒂的到来带给她极大的快乐,然而女管家却不喜欢海蒂,海蒂也不能适应远离自然的城市生活,思乡心切的她日渐消瘦,甚至得了梦游症,善良的主人得知她的情况后将她送回山上,不久克拉拉也来到阿尔卑斯山找海蒂玩,山上的生活让克拉拉心情愉悦,身体也健壮了很多,最终她奇迹般地站立行走,并与海蒂结下了终身的友谊

我读得比较快,为了赶剧情,很多细节都忽略了。说实话当时并不觉得有多精彩,甚至觉得海蒂的“圣母心”多少有点不真实。不过作为一本儿童读物还是非常好的,里面有大段的景物描写,可以培养孩子的文学审美,海蒂的人物形象,也能给孩子带来很好的道德教化意义。

第二遍《海蒂》,我看的是1974年宫崎骏拍的52集动画片《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海蒂》

这部动画片,90年代曾在央视放映过,也是很多80后的童年回忆吧(可惜我没看过),怀念那个年代啊,对比一下现在电视上放的那些……只能说,有些东西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看了5遍《海蒂》,来谈谈我的感受
虽然是50年前的老片子,但我可以说,现在的动画片几乎没有可以超越它的。我真的很不喜欢现在这种浓浓的数码感的动漫,在那个差不多只能手绘的年代,74版《海蒂》制作之精良、刻画之用心,足以让当今的很多动漫制作者汗颜。

看完这遍《海蒂》用了一个多月。我们一家人(除了老三)一集不漏地把它看了下来,连主题曲和片尾曲都不跳过。每天晚上七点都是我们最期待的家庭时光,我们随着剧中的人物一起笑、一起哭。无论是5岁的女儿,还是35岁的熊爸和我,都非常享受观看《海蒂》的过程,是的,好的作品就是这样老少咸宜,大人觉得幼稚的作品小孩也不该看,对小孩有益的作品大人也值得一看。

为什么说这部动画片拍得很用心呢?因为原著中几个非常重要的画面,在片中都非常棒地呈现出来了。比如海蒂的红披肩,这是一种土气的象征,却是海蒂非常珍爱的一件物品,在原著中,作者在描写海蒂穿着时没有提衣服、鞋子、帽子的颜色,唯独提了红披肩,并且在整本书中出现了不下十来次。

在动画片中,红披肩也总是在关键时刻伴随着海蒂一同出现,从刚出场时披肩裹挟在身的沉闷难耐,到滑雪时披肩高高飘扬的欢乐洋溢,再到披肩里的面包撒一地的痛苦悲情……红披肩成了海蒂的标示性物品。

看了5遍《海蒂》,来谈谈我的感受
还有枞树,原著中多次出现,对海蒂来说,枞树的声音意味着故土的召唤。动画片的编剧肯定也读出了这层意味,所以给了枞树很多的镜头,甚至专门安排了一集叫《枞树的声音》,为后面海蒂在法兰克福听到马车声误以为是枞树声做铺垫,来体现海蒂的思乡心切。

类似这种“借物言事”,在片中出现很多,除了红披肩、枞树,还有海蒂的草帽、同为孤儿的羊羔小雪、彼得奶奶的祈祷书、能看风景的小圆窗、白面包……

作为影视作品,难免有一些改编,好在这部作品整体上还是相当忠于原著的,有一些加添的情节,如彼得参加滑雪比赛、森林野餐、女管家上山等,不仅没有画蛇添足之感,反而使得人物形象更饱满,甚至从精彩程度上要胜于原著。

比如在原著中,作者安排克拉拉独自和羊羔小雪作伴,克拉拉照顾小羊时,有了一种奇妙的体会:要努力去帮助别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接受别人的帮助。

而在动画片中,编剧安排克拉拉给彼得奶奶读她的祈祷书,奶奶听了很激动,克拉拉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抑,因为向来被人服侍的大小姐,第一次服侍别人,让她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我觉得这个改编就非常好,毕竟,服侍人肯定是比服侍羊更有价值感的。

还有,当克拉拉的爸爸告诉海蒂第二天她就能回山上去,海蒂却拒绝了,因为她怕克拉拉太孤单。这也是书中没有的、动画片中加添的情节。我看到这里也大为感动,因为海蒂就是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孩子,说这话和她的性格不违和,也给她增色了不少。

说了那么多这部动画片的好,也来说说不足之处吧。在我看来,唯一的不足就是把原著中的“宗教信仰部分”删减了,原著中克拉拉奶奶送给海蒂的圣经故事,在片中变成了格林童话,原著中海蒂给爷爷传福音、爷爷的悔改、和海蒂一起上教堂等,在片中也一概没有……考虑到收视率的问题,这也可以理解吧……

小兔说这部片子可以打9分,少的那一分,是因为它没有提基督信仰。

附上B站的观看链接(复制下面的地址,粘贴到浏览器地址栏即可)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60826?bsource=baidu_aladdin

第三遍《海蒂》,我看的是1937年秀兰·邓波儿演的黑白电影《小海蒂》

作为当年的好莱坞大片,这部电影充满了浓浓的美式乐观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不过,改编得有点不像话,尤其是到后来,爷爷化身孤胆英雄拯救海蒂于人贩子的魔爪……精彩倒是挺精彩的,只是,书里完全不是这样的啊。

看了5遍《海蒂》,来谈谈我的感受
电影更多侧重于海蒂和爷爷的感情吧,彼得只是一笔带过,和克拉拉情谊也不深,至于书中其他几个重要人物——彼得奶奶、克拉拉奶奶、医生等,则完全没有出现。

不过,虽然省略了很多,但是福音的部分却保留了,爷爷听了海蒂讲的圣经故事悔改了,还带海蒂一起去了教堂,受到了牧师和村民们的欢迎。

这部电影我不多做评价,在那个电影制作技术还很不成熟的年代,能够有这样一部一个半小时的完整电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还有,小童星秀兰·邓波儿实在是太可爱啦!

小兔给这部电影打7分,主要是因为改编了太多,好在还保留了基督信仰。

附上B站的观看链接(复制下面的地址,粘贴到浏览器地址栏即可)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289705?theme=movie

第四遍《海蒂》,我看的是2015年德国和瑞士合拍的电影《海蒂和爷爷》

说实话,这是我期待最高,却是最失望的一部。期待高,是因为在看电影之前,就被它那些美轮美奂的剧照给吸引了。那一望无际的阿尔卑斯山,青翠的草地和湛蓝的天空,不就是书里画面的真实呈现吗?还有爷爷和海蒂的形象、山上小木屋的样子、爷爷养的两只羊……也和书里高度吻合啊!

看了5遍《海蒂》,来谈谈我的感受
及至看了电影,才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首先,红披肩哪儿去了?红披肩虽土气,可是你不能为了迎合“北欧风”,就让海蒂穿着一身低饱和度的“高级灰”啊!也许这更能衬托背景的蓝天和青山,但是,没有红披肩的海蒂,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看了5遍《海蒂》,来谈谈我的感受
原著中的海蒂是个小话痨,电影中的海蒂却话不多。比如海蒂住在克拉拉家时,有一次准备卷铺盖回去了,被女管家逮个正着,经过女管家一番询问,你看海蒂是怎么回答的:

看了5遍《海蒂》,来谈谈我的感受
而电影中的海蒂,一言不发,默默承受着女管家的责备。我可以理解法兰克福压抑的生活让海蒂变得沉默了,但是原著中的海蒂,在沉默中爆发了,电影中的呢?

海蒂第一次去看望彼得奶奶时,得知奶奶眼睛看不见,她先是表现出难以置信,随后伤心大哭。74版动画片把这一幕刻画得非常好,我看了都泪目了。可是在这个电影中,海蒂得知奶奶眼睛看不见后,只是微微一笑,随后就找彼得玩去了。

看了5遍《海蒂》,来谈谈我的感受
原著中很多的小感动,电影中都一概没提。比如跑到街上给克拉拉的爸爸倒一杯新鲜的水,既体现了克拉拉爸爸的善解人意(和女管家不是一类人),也引出了医生这个重要人物,而在电影里,克拉拉爸爸和医生的形象都是很空洞的,克拉拉爸爸只是个忙碌的商人,而医生更是只给了几个画面而已,完全不知道他是怎样的人。

海蒂识字了之后,给彼得奶奶读祈祷书的场景,也让我非常感动,这个在书里多次呈现的经典画面,电影里却完全没有。

当克拉拉的爸爸告诉女儿,海蒂马上就要回山上去了,电影中的克拉拉大发小姐脾气,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见人,和海蒂不欢而散。而书中的克拉拉根本就不是这样,克拉拉虽然也很不舍,但她完全能理解海蒂的处境,临别时送给了海蒂很多的礼物,并为她真诚地祝福。

上述这些和原著的“不对版”还是次要的,有一点最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电影加了一些情节,那些情节是书中完全没有的,也不是原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却又被很多看过电影的人们拿来细品,甚至视之为《海蒂》这部作品的精髓。比如电影中克拉拉奶奶对海蒂说的这番话:

看了5遍《海蒂》,来谈谈我的感受
你翻遍整本书都找不到类似的话。克拉拉的奶奶确实是海蒂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是海蒂的精神导师,她对海蒂最大的帮助,是给了海蒂一本圣经故事,教会海蒂阅读,告诉海蒂祷告的重要性,而不是这碗心灵鸡汤。
为什么会有这碗“快乐就好”的鸡汤呢?是因为电影擅自添加的另一处情节,说的是老师问孩子们长大后想做什么,有的说牧羊人,有的说农民,有的说铁匠,基本是子承父业吧,唯独海蒂说想当作家(写故事的人),这引得全班同学的嘲笑。后来克拉拉的奶奶对海蒂说,那些人都是鼠目寸光,而你是见过世面的人,如果什么事让你快乐,那就去做吧云云。

这已经不是画蛇添足的问题了,而是直接篡改作者原意啊!海蒂去过法兰克福没错,可是她被大城市的繁华吸引了吗?她对上流人士的繁文缛节感冒吗?她在法兰克福最大的收获是信仰和友谊,而不是所谓的见过世面,更不能因此就俯视那些“鼠目寸光”的村里人啊。

再说,做牧羊人和农民有什么不好,为什么要说人家鼠目寸光、没见过世面?海蒂和彼得一起牧羊,不是很快乐吗?说不定他们将来会结婚,子子孙孙都做牧羊人,那又如何呢?电影非要给海蒂冠以一个当作家的远大理想,居心何在呢?

这部电影虽然豆瓣评分很高,但我觉得离原著相差甚远,也许又能拉动一波瑞士的旅游业吧,从商业角度来看,它是成功的。幸好原著作者斯比丽夫人早已不在人世,否则的话,看了电影不知会作何感想。

小兔给这部电影打6分,纯粹是因为剧中赏心悦目的风景。

这部电影很容易获取,想看的可以百度网盘直接搜

第五遍《海蒂》,又读了一遍中文全译本

因为想写这篇文章,我又重读了一遍书。这一次,我是认认真真读的,虽然一个下午就读完了,但还是被感动到了。和第一遍读的感受不太一样,可能是因为我代入了74版动画片的场景吧,很多文字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不得不说,74版海蒂的形象太深入我心了。

其实,我一开始只是想找找书中克拉拉奶奶到底有没有对海蒂说过“只要快乐就好”一类的话,哪怕只言片语,意思接近也行。可惜真的没有,由此可以看出,15版的电影真的曲解了这部作品。

那么克拉拉奶奶对海蒂到底说了什么呢?

第一是告诉海蒂一定要学会认字,这样就可以读精彩的故事书了,奶奶拿的书是一本有图片的圣经故事,海蒂被其中《浪子的故事》的图画吸引了,很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好奇心的驱使让她渴望认字读书,因着这个契机她努力学会了认字。

看了5遍《海蒂》,来谈谈我的感受
第二是告诉海蒂,如果心里愁苦,可以向上帝祷告。海蒂此前没怎么听过福音,因为爷爷不去教堂。后来海蒂在祷告中遇到了困难,她认为祷告没有用,上帝根本不听,是克拉拉奶奶再次开导她,告诉她要永远相信,忍耐等候。

由此可见,克拉拉的奶奶是一位信仰虔诚,能体恤、理解孩子内心的难能可贵的老人。

海蒂会被牧羊人的图片吸引,显然是怀念起了山上的生活,而在书的第一章,借着海蒂的姨妈,我们知道了爷爷之所以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山上,是因为他有一段不堪的过往,他原本家境殷实,可是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把家产都败光,像极了圣经中的那个浪子。

海蒂从克拉拉家回到山上,就立刻把她最喜欢的那个故事读给爷爷听,而爷爷也和那个浪子一样,流下了悔改的眼泪。第二天,他就带海蒂一起去教堂,同上帝和村民们和好。

看了5遍《海蒂》,来谈谈我的感受
海蒂再次见到壮美的自然,这一次,她把一切的荣耀赞美,都归给了创造这一切的主宰。

看了5遍《海蒂》,来谈谈我的感受
让海蒂感到最幸福快乐的事情是什么?不是和羊群作伴、和彼得玩耍,而是给彼得奶奶读她的祈祷书、陪伴奶奶,让奶奶感到开心和光明。

看了5遍《海蒂》,来谈谈我的感受
当医生来山上看望海蒂,海蒂看出了医生的悲伤,同样,她用上帝的爱来安慰医生,还给医生念了一首曾给彼得奶奶念过的祈祷,让医生沉痛的心得到了释放。

看了5遍《海蒂》,来谈谈我的感受
我想,从上面的描述,读者应该可以知道海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吧?她开朗热情、热爱自然、单纯善良,但是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海蒂最大的特点是,无论是对谁——爷爷、彼得奶奶、医生或是克拉拉,海蒂都懂得用上帝的爱去帮助他们。

这个人物形象,我认为和74版动画片契合度最高(虽然省略了福音,但是强化了海蒂懂得爱与付出的人格特点),其次是37版电影,最不忠于原著的,就是最新的15年电影了。

然而,15年电影却是最迎合当今大多数人期许的,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女孩子,她必须要“做点什么”才能体现其人生价值。我不禁要问,人生的意义,到底在于所谓的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还是做一个敬畏上帝、热爱生活的普通人?我想斯比丽夫人给出的答案是后者,可是当今世代那些不信神的人,怎么能理解得了呢?

海蒂原著成书于1880年,邓波儿版电影在1937年,宫崎骏版动画片在1974年,最新的电影在2015年,在这期间还有很多部翻拍的作品。通过文中这三部代表性作品,你能很明显看到基督信仰的落没,人本主义的兴起,哪怕主人公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人们也会把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强加在她身上,从原著的保守主义,到37版的个人英雄主义,然后是74版的自然主义,再到15版的人本主义,难以想象,再过个三五十年,《海蒂》这部作品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End


看了5遍《海蒂》,来谈谈我的感受

喜欢我们的文章,

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加熊爸微信,

以防失联~


看了5遍《海蒂》,来谈谈我的感受


所属主题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