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爱他人有一种误解,以为我们付出了什么(情感上的、言语上的、或者行为上的),就表示我们爱他人。其实不一定。
你可能做了很多,却不是爱。
一个人也许会用各种方式去讨好人,却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被爱的需要,是一种投资,是为了索取利益。当他讨好的人没有如他所期待的回应他时,他就会伤心难过,或者生气、批评。这是偶像崇拜的一种。
这种偶像崇拜会带来比较,会把自己和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比较,无论才华,还是性格,或者地位,担心自己不够优秀,或者担心自己做的不够,不能赢得我们想要赢得的爱。
圣经中记载那些拜偶像者,为了得到偶像的回应,“按着他们的规矩,用刀枪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从午后直到献晚祭的时候,他们狂呼乱叫,却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也没有理会的。” (列王纪上 18:28-29)
《哥林多前书》13章1-3 节说:“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把所有的周济穷人,怎么还会没有爱呢?是的,有可能。
保罗接着又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书 13:4-7)
不求自己的益处,而不是思想我为别人付出了多少,而他们竟然没有回报。
爱与贫富和地位有关吗?
一个人是否能爱,与他是否优秀,是尊贵还是卑微,是富有还是贫乏,是做的多还是做的少,没有必然的联系。
耶稣在教训门徒期间,对他们说:“你们要防备文士;他们好穿长衣游行,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们的安,又喜爱会堂里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他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作很长的祷告。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罚!”(马可福音12:38-40)
“耶稣对银库坐着,看众人怎样投钱入库。有好些财主往里投了若干的钱。有一个穷寡妇来,往里投了两个小钱,就是一个大钱。耶稣叫门徒来,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因为,他们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里头;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马可福音 12:41-44)
有一个朋友经常得到一对基督徒老夫妻的关爱,既有日常的关心,也有其他的给予。偶尔这对夫妇没有像平常那样关心她,她就担心那对老夫妇不喜欢她了,就很伤心。
我说:“你不爱他们。”
她说:“我怎么不爱呢?我很牵挂他们,为他们祷告呀。”
我说:“你有想过他们需要什么关心吗?比如,他们今天没有回应你的信息,会不会他们有什么难处?或者有什么事情特别忙?“因为相隔遥远,你实在也没有什么机会给他们实质性的行动上的帮助,比如帮他们做点什么。他们也不需要你给他们什么物质上的帮助,因为他们虽然年龄很大了,却还在接待和帮助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你牵挂他们,为他们祷告,不应该是为了赢得他们的爱,而应该是因为你爱他们。”
如何才能有爱的能力?
为什么那个寡妇能把一切养生的都奉献出来?除非她在奉献之前先被爱了。
这爱不是人所能给的,只有创造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上帝能给。人的爱不能使你满足,你会不断向他人索取爱,也是令被索取者难以承受的。
“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因为上帝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约翰福音3:16-17)
今天是复活节,是为记念造天地万物与人类的上帝之子,道成肉身,担当世人之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日从死里复活,胜过罪和死亡的权势,显明祂是上帝。因此,我们才能不再因惧怕死亡而做罪的奴仆,而能在祂不变的爱和丰富的恩典中,拥有真正的安全感,不再索取他人的爱,而能给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