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6 11 月, 2024
spot_img

抗战胜利:学习“西南联大八年简史”

抗战胜利:学习“西南联大八年简史”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

        1937年7月29日,日本炸毁南开大学;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上海沦陷;

        1937年9月10日,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命令:成立两所临时大学。一所为“长沙临时大学”,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另一所为“西安临时大学”,设于西安。“长沙临时大学”后来再迁昆明,为西南联大;在西安者后来再迁汉中,为“北方联大”。西南联大青史留名,而北方联大不满一年即分崩离析;

        1937年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南岳衡山两地开学;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1938年2月19日,“临时大学”湘、黔、滇旅行团从长沙出发,经贵州前往昆明;

        1938年4月2日, 中华民国教育部改“长沙临时大学”为“西南联大”;

        1938年4月28日,湘、黔、滇旅行团抵达昆明。据吴徵镒同学在日记中记录,68天之中,步行的天数是40天,每天平均65里(32.5公里,正合一个马站)。

         参加旅行团的同学坚持写日记的甚多。《联大八年》一书收录有吴徵镒同学的日记;《联大长征》收录有林蒲、向常清、钱能欣、董奋、余道南、杨式德等同学的日记。有学者认为,“西南联大”之所以影响这么大,和同学们写下的这些日记(珍贵的历史记录)有很大关系。

抗战胜利:学习“西南联大八年简史”


         1938年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开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举行结业典礼,7月31日宣布结束,北大、清华、南开北还。

         西南联大从1938年秋季开学起增设师范学院。1946年北还时,师范学院留在昆明,即云南师范大学。

        西南联大遗址即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内。

        “西南联大”在昆明八年,如再加上在长沙和西迁中的路程,总计八年有半,与中国八年艰苦卓绝之抗战相始终。“联大”结束,其文学院教授冯友兰撰文纪念,当为千古经典: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

       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二十七年,增设师范学院。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于本校。 

       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 

       缅维八年支持之苦辛,与夫三校合作之协和,可纪念者盖有四焉: 

       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始,此其可纪念者一也。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此其可纪念者二也。 

       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此其可纪念者三也。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联合大学初定校歌,其辞始叹南迁流难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历历不爽,若合符契。联合大学之始终,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爰就歌辞,勒为碑铭。铭日: 

       痛南渡,辞官阙。驻衡湘,又离别。

       更长征,经峣嵲。望中原,遍洒血。

       抵绝徼,继讲说。书丧,犹有舌。

       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

       见倭寇,如烟灭。起朔北,迄南越。

       视金瓯,已无缺。大一统,无倾折。

       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兄弟列。

       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

       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

       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抗战胜利:学习“西南联大八年简史”



       附:1937年12月16日南京沦陷3日后将介绍《告全国同胞书》:

此次抗战,开始迄今,我前线将士伤亡总数已达三十万以上,人民生命财产之损失,更不可以数计,牺牲之重,实为中国有史以来抵御外侮所罕觏。中正身为统帅,使国家人民蒙此钜大牺牲,责任所在,无可旁贷;中心痛苦,实十百倍于已死之将士与民众,一息尚在,唯有捐糜顶踵,以期贯彻抗战到底之主旨,求得国家民族最后之胜利,以报党国,以慰同胞。

敌人侵略中国,本有两途,一曰鲸吞,一曰蚕食,今者逞其暴力陷我南京,继此必益张凶焰,遂行其整个征服中国之野心,对于中国为鲸吞,而非蚕食,已由事实证明。就中国本身论之,则所畏不在鲸吞,而在蚕食,诚以鲸吞之祸,显而易见,蚕食之祸,缓而难察。敌苟持慢性之蚕食政策,浸润侵蚀以亡我于不知不觉之间,则难保不存因循苟且之心,懈其敌忾同仇之义,驯至被其次第宰割而后已;今则大祸当前,不容反顾,故为抗战全局策最后之胜利,今日形势,毋宁谓于我为有利。

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诚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

故我全国同胞,在今日形势之下,不当徒顾虑一时之胜负,而当彻底认识抗战到底之意义,与坚决抱定最后胜利之信心。为我同胞约举其要义如下:

(一) 此次抗战,为国民革命过程必经之途径,中国欲外求独立,内求生存,解放全民族之束缚,完成新国家之建设,终不能不经此艰难奋斗之一役。

故对日抗战,乃三民主义与强权暴力帝国主义之战争,亦即被侵略民族对侵略者争取独立生存之战争,与通常国际间势均力敌之国家相互战争,大异其趣。故抗战之始,非不知我之武器、军备、一切物质力量远不如人,而我之革命精神,则远胜于人。各国史例,凡革命建国之大业,本非旦夕所可期,所经之阻难愈多,所获之胜利亦愈大。惟赖我革命精神,无所挠屈,再接再厉,愈挫愈奋,则障碍摧毁之日,即最后胜利之时。敌人此次侵略中国,其最大目的,固不仅欲占我土地,屠我人民,灭我文化,而尤在消灭我三民主义与革命之精神。但使我革命精神一日不灭,即我国家民族,亦一日不亡。且今日所遭之挫折,尚未达到艰危之极度,若遂自退屈,则精神一衰,国随以亡,奴隶牛马之辱,有十百【倍】于今日战争痛苦而不止者。全国同胞,须知任何国家欲解除压迫,完成革命,决非少量代价所可希冀。此日多忍痛一分,将来成功亦多增一分,吾人为国家民族与世世子孙计,牺牲虽巨,亦无可辞,所谓当彻底认识抗战到底之决心者此也。

(二) 既明革命过程中之中国当以抗战到底为本务,则目前形势无论如何转变,惟有向前迈进,万无中途屈服之理。盖抗战虽不能必胜,而屈服即自促灭亡。

与其屈服而亡,固毋宁抗战而败。战败终有转败为胜之时,灭亡永无复兴之望,国家独

立之人格,一受敌人宰割,万劫不复。况战争成败之关键,常系于主动被动成分之多寡。此次抗日战争,绵亘五月,敌方最初企图,实欲不战而屈我,我方所以待敌者,始终为战而不屈,不屈则敌之目的终不能达。敌愈深入,将愈陷于被动之地位,敌如必欲尽占我四千万方里之土地,宰制我四万万之人民,所需兵力,当为几何,诚使我全国同胞,不屈不挠,前仆后续,随时随地,皆能发动坚强之抵抗力,敌武力终有穷时,最后胜利,必属于我。所谓当坚决抱定抗战必胜之信心者此也。

(三) 日本侵略中国,实为其侵略世界之开始,中国自抗战之初,揭橥二义,一为民族生存独立而战,同时即为国际和平正义而战。

数月以来,虽国际之制裁尚未充分发挥,而公理之是非固已大白于天下。吾人对于此种

伟大使命,当然不问国际形势前途如何,必当尽其在我,不可稍存依赖,但使世界正义不亡,则吾人目的,必有达到之一日。任重道远,不容少懈,此尤全国同胞所宜深念者也。

中正受命党国,有进无退,当此存亡呼吸之际,愿与吾同胞共勉之。

抗战胜利:学习“西南联大八年简史”

 1946年,北大、清华、南开北返迁徙,在西南联大旧址建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额“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几字由闻一多先生题写。其中“国”字缺一竖,代表金瓯残缺;“立”字乃一人坚挺卓立,亦西南联大校训“刚毅坚卓”之旨。西南联大旧址在今昆明五华区一二一大街云南师范大学校内。云南师大常年有学生志愿者义务讲解。

欲实地学习中国抗战史者可一往,胜读十年书。


为文寂寞,多谢赞赏转发:


抗战胜利:学习“西南联大八年简史”




所属主题
阿信微言
阿信微言
阿信,独立学者,私学教师,以研究中国私学教育传统及译介外国传教士传记为治学方向,有一个4岁的女儿,陪伴女儿阅读和成长,在国内开展阿福童经济公民教育。 欢迎来信交流育儿、读书体会。有信必回。[email protected] 公号:阿信微言(ashing1989)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