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4 12 月, 2024
spot_img

包忠杰|一生服事华人的传教士

小引自马礼逊1807年来华,200多年期间有数万西方传教士前赴后继响应基督的大使命,在众多人中,包忠杰在中国事奉的日子,较大部份宣教士都要长。他前后在中国人中间事奉长达70年之久,晚年回到美国后,依然倾全力,为大批旅美华人认识福音事工克尽厥职

 

1904年7月19日,包忠杰(Paul H. Bartel)出生在河北大名府,成长于山东省曹县,其父包志理(Henry C. Bartel)是义和团事件后第一批从美国门诺会来华的宣教士,母亲包内利安葬在陕西省凤县。

包忠杰|一生服事华人的传教士

笔者在包内利墓前寻访


1925年,包忠杰回到美国在堪萨斯州他泊学院读大学;毕业后进普林斯顿神学深造。1929年又回到中国。

包忠杰|一生服事华人的传教士包忠杰在曹县的住房


1931年,包忠杰在武昌与白爱兰(Ina Birkey)结婚,婚后伉俪同心,一起前往四川和贵州边界的龙潭、松桃山区,从事宣教、开荒植堂,在龙潭期间,长女不幸在山区患上痢疾,因地处穷乡僻壤,医药缺乏,且交通不便,在赶往医院途中不治去世,令他夫妇俩伤痛欲绝,但他们仍能坚守原来意愿,继续留在山区二十来年,在其部署下成立了“川黔布道团”。

包忠杰|一生服事华人的传教士黔江区福音堂


1937年,包中杰全家回美国度假,适逢日军侵华,中日战争爆发。包忠杰把家人安置在南加州,毅然只身回到中国共赴国难,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工作。二战结束后,他回到美国与家人团聚,并且进入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完成文学硕士学位。

包忠杰|一生服事华人的传教士笔者拍摄的卢沟桥


1946年末,包忠杰抵达上海,恢复宣道书局(今宣道出版社),开始主持文字工作;次年又开始担任《圣经报》主编。1949年政权更迭,所有传教士相继被驱,包忠杰不愿返回美国,而是留在香港创办《灯塔》月刊,1955至1960年间担任《灯塔》编辑。《灯塔》普及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等地,销量曾高达35,000多份。

包忠杰|一生服事华人的传教士宣道书局创办者翟辅民牧师


1965至70年,他再度回港,担任宣道书局的经理和《圣经报》主编,该报在他离港返美后于1973年停刊。1970年,包忠杰退休返回美国,对中国教会情况的仍然梦魂牵挂,经常托人打听消息。1971年9月,在加拿大雷城(Regina)成立了第一间华人宣道会。

包忠杰|一生服事华人的传教士何义思与包忠杰夫妇


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年纪老迈的包牧师先后七次进入中国,96年最后一次已是92岁高龄他,依然乐此不疲;心系中国之情可见一斑。

包忠杰|一生服事华人的传教士1996年四川龙潭故居前


2000年在美国三藩市召开几次复刊筹划会议,当时年届96岁高龄的包牧师,特地远从加州圣巴巴拉(Santa Barbara)专程赶来,他头脑清晰,讲话满有气力。《圣经报》终于在同年12月实现复刊,并以简体字印制发行,使这份1913年由翟辅民牧师创办的《圣经报》“重见天日”。

包忠杰|一生服事华人的传教士包忠杰拿着复刊的《圣经报》


2001年6月25日早上,包忠杰在美国家中穿著整齐,安坐在摇椅上安息主怀,享年97岁。他将毕生的年月、青春和才智,完全奉献给了中国人民。

包忠杰|一生服事华人的传教士包忠杰自传

 

欢迎转发–

 

不做传教士、要做传教事

 

寻访者手机、微信:139 68832737


所属主题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
寻找过去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各地建造的教堂、创办的医院、开设的学校以及安葬在中国的坟墓。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