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将有君自尔出
牧我以色列民矣
本公号所有文章均为作者原创
所使用配图音频视频等内容
如未注明则均来自于网络 在此声明
——评《魔鬼家书》
对于魔鬼,我们人类会犯两种错误,错误截然相反而程度不相上下。一种错误是不相信有魔鬼存在,另一种错误是虽然相信有魔鬼,却对魔鬼们抱有一种不健康的过度关注。
以上是英国著名作家,也是20世纪最杰出的基督教文学家、护教学家之一的C·S·路易斯,在他的作品《魔鬼家书》中的文字。而今天我所要向您介绍,与您分享的,也正是这部风格奇特、内容深刻、语言幽默又发人深省的伟大作品,以及它带给我自己的久久沉思。
C·S·路易斯(又译为刘易斯、鲁益师等)。英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护教学家。曾执教于牛津大学(1925-1954)。被赞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1954-1963年任剑桥大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英国文学教授。代表作包括了:《返璞归真》《四种爱》《卿卿如晤》《纳尼亚传奇》系列、《空间三部曲》系列等。而《魔鬼家书》(又译为《地狱来鸿》),则是他最为畅销的作品。
本书的主体部分,由在魔鬼界位高权重(相当于副部长级)的私酷鬼,写给他侄儿——一个刚刚开始实习试探人阶段的小魔鬼——瘟木鬼的31封书信组成。在这些书信中,私酷鬼教导它的侄儿如何使用各种手段,利用人的各种内在心理,以及各种外在环境与条件来引诱人、试探人,从而最终达到“保全他的灵魂”的目的。
按说作为一部书信体小说,阅读它应该并不困难,但事实上对于许多读者,尤其是基督徒读者来说,阅读本书却常有晕头转向看不懂之感。这主要是由于本书的叙述口气,是完全站在魔鬼方面的角度来谈论的。因此其中所说的“黑”,恰恰是我们一般人认为的“白”,其中的“好”,又正是我们所说的“坏”。
比如以下这些词汇,你就可以先感受一下……
病人,指基督徒或慕道友。对啊,在魔鬼眼中,我们这群吃饱了没事干的人信什么耶稣,不就是有病吗?
仇敌,指上帝或基督。魔鬼的仇敌不就是上帝或基督吗?这还用说。那么仇敌的军队啊、仇敌方面的勇士啊、仇敌的阵营啊之类的也就不言自明了对吧。
地下的父,指撒但。这个应该不需要解释,你懂的。
保全灵魂,指完全得到你。对!魔鬼一直都想完全得到你,一口把你吞掉!
怎么样,有没有感受到这种另类的语言风格?一旦你了解了它这种“颠倒黑白”的文学特点,再来阅读它时,便会感觉到它的妙趣横生,以及灵魂深处的振聋发聩!
至少对我来说,确是如此!
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便似乎开始从一个魔鬼的角度,窥视着一个人怎样从慕道友到逐渐接触福音,再到加入一间教会,走过信仰的高山低谷,经历其中的起起伏伏,直至最终进入天国荣耀的历程。
对于魔鬼们来说,从一开始便要以诡计引诱人远离福音。正如私酷鬼对它的侄儿瘟木鬼的谆谆告诫所言,要引诱一个人远离福音最好的方式不是用其他哲学或理论,而是要始终让他聚焦于现实生活,让他在每天的苟且、琐碎和忙碌中渐渐迷失自己……
我以前有个病人,是一位可靠的无神论者,过去常常在大英博物馆读书。一天,他坐在那儿阅读,我看到他脑子中有一串思绪开始要误入歧途了(指思考福音)。当然,仇敌那会儿就在他身边。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就发现自己二十年来的工作成果开始摇摇欲坠。如果我失去理智,开始试图用辩论来防守,那就全完了。但我可没那么傻。我马上旁敲侧击那人最受我控制的部分,暗示他午饭时间快到了……这个病人就开始变得快活起来……等他一走到街上,这场仗就打赢了。我引导他去看一个吆喝着卖午报的报童,然后看见73路公交车呼啸而过,他还没走多远,我就已经让他深信,不管一个人在闭门读书时脑子里有什么怪念头,一剂有益健康的“现实生活”就足以向自己表明,所有“那类事情”都不可能是真实的……现在他呆在我们的父家里,非常安全!
当然,魔鬼的诡计未必总能奏效,也并非所有人都会一直围着现实生活打转。总有一群人会来到神的面前,来到教会里。那么好吧,既然他来到了教会,魔鬼就紧接着在教会的环境中对他展开新的进攻……
目前,我们重要的伙伴之一,就是教会自己。不要误会。我指的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跨越时空、扎根永恒的教会,她威武如展开旌旗的军队。我们当中最大胆的魔鬼见了这阵势也会觉得心里发慌,这我承认。不过,幸好这景象那些人类根本就看不到。你的病人看到的,不过是在新楼盘上那幢尚未完工的仿哥特式建筑而已。他走进去后,看到附近杂货铺的店主满脸谄媚地迎上前来,塞给他一本油光光的小册子,里面印的是一种他们两个人都不懂的礼拜仪式;还塞给他一本破旧的小册子,册子里有很多赞美诗,歌词错漏百出,多半写得不好,而且字也印得很小。他在教堂长椅上坐下后,开始环视四周,看到旁边坐的偏偏是自己一向回避的那种人。你可要多加器重这些坐在他旁边的人。让他的思绪在类似“基督的身体”这样的词语和前排座位上那些活生生的面孔之间游离不定。当然,坐在前排的人真正内涵如何,根本无关紧要。你也许知道这些人当中有一个是仇敌阵营中的大能勇士。没关系。感谢我们在地下的父,你那病人是个傻瓜。他邻座中若有任何一个人唱歌跑调,或靴子吱吱作响,或有双下巴,或穿着古怪,病人就很容易因为这些缘故认为他们的宗教必定有点滑稽可笑。
毫无疑问,在另一个方面,家庭从来都是魔鬼攻击一个人的重要战场,尤其是当一个人真正归向基督以后,魔鬼会更加肆无忌惮的进行它的引诱工作……
你必须先下手为强。要和我们那位看管他母亲的同事咕剥鬼保持密切联系,在这个家里,你们之间要倾力构建出相互厌烦、事小脾气大的良好日常习惯……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多年之后,总会有一些说话腔调和面部表情让对方难以忍受,这是人之常情。就从这一点下手。你的那个病人在幼年时就不喜欢他母亲眉毛倒竖的那副样子,要提醒他有意去注意这种表情,并使他充分意识到自己对此有多么厌恶。让他以为母亲明知道这有多讨厌,却专门摆出这副样子来气他。只要你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他就不会注意到这一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千万别让他怀疑自己是否有一些说话腔调和面部表情同样让她恼火。他既看不见自己的表情,也听不出自己说话的口气,因此这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
看见了吗?有没有从这点点滴滴中惊讶的发现自己的影子?日常的忙碌与烦躁、教会中的分心和家庭里的各种摩擦,我们究竟中了魔鬼多少的诡计啊!
透过本书,我得知魔鬼为了引诱一个人远离神,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比如,它会利用我的内在感觉来引诱我……
他们若专心仰望仇敌,我们就完了。不过,有一些方法可以阻止他们这样做。最简单的一种办法就是使他们把目光转移到自己身上,不再定睛于祂。要让他们一直关注自己的心,并按着自己的意思,努力在心里制造出各种感觉。如果他们想求仇敌赐下仁爱,就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开始为自己努力制造仁爱的感觉。如果他们想求仇敌赐下勇气,就让他们努力去营造勇敢的感觉。当他们祈求仇敌赐下宽恕时,让他们努力去感觉自己罪得赦免。要教导他们用是否成功地营造出了所需感觉来衡量每个祷告的价值;永远不要让他们怀疑,酝酿感觉的成败多多少少取决于在那一刻他们是健康还是生病,是神清气爽,还是疲惫不堪。
为了引诱人远离神,魔鬼非常乐意鼓励一切形式的极端活动……
仔细考虑一下到底是把病人变成一个极端爱国主义者,还是一个极端和平主义者。除了对仇敌的极端委身之外,所有极端性都要鼓励……只要对他而言,集会、宣传小册子、政策、运动、系列活动比祷告、圣礼以及仁爱之心更加重要,他就是我们的了——而且他越“虔诚”(在那些方面),就越会稳稳地落入我们的瓮中,我可以向你展示,地狱里这样的人可有一大笼。
为了引诱人远离神,魔鬼会利用一切机会告诉你祷告是没有用的……
如果他祷告的事情没有成就,就多了一个祈求式祷告无效的证据;如果事情成就了,当然就要让他将看到这件事情成就的一些客观原因,得出“因此这件事无论如何都会发生”的结论,这样一来,那些已经兑现了的祷告和那些没有兑现的祷告一样,都能很好地证明祷告是没有用的。
为了引诱人远离神,魔鬼会利用一切机会让人忽略对今天的专注,陷入对明天的焦虑……
要阻止人心归向仇敌,焦灼忧虑是绝佳的街垒路障。祂希望人们专注于他们现在做的事,我们要做的则是使他们不断猜想将来会有什么事发生在他们身上。
为了引诱人远离神,魔鬼会在人间播撒错误的婚姻观念……
仇敌向人类所提出的要求让他们左右为难:要么彻底禁欲,要么遵行绝对的一夫一妻制。自从我们的父第一次取得重大胜利(指在伊甸园成功引诱亚当夏娃)以来,我们就已经使人很难做到前者。至于后者,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这条躲避性诱惑的出路被我们堵得越来越窄。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是因为我们通过诗人和小说家来说服人类,只有他们称之为“恋爱”的那种非同寻常、往往只是昙花一现的感觉才是婚姻高尚的唯一基础;婚姻能够而且也应该让这种激情持续到永远;一个无法维持激情的婚姻就不再具有约束力。
为了引诱人远离神,魔鬼甚至会利用教会里的宗派,以制造各种纷争让信徒之间彼此攻击……
我记得以前曾告诫过你,如果不能阻止你的病人去教会,就应该至少让他狂热地支持教会的某个宗派。我说的可不是在真正的教义问题上面分党;他对那些教义越不关心就越好。况且,我们主要不是靠教义来制造嫌隙。
阅读本书,不仅让我对魔鬼今天正在对我发动的试探和引诱保持警醒,也让我反思以往曾经上了它多少的当……
曾经,你是否也和我一样,以为被魔鬼引诱的后果都是犯下如通奸、谋杀、盗窃等大罪?但事实上,魔鬼并不关心罪的大小,它只希望你离神越来越远……
请务必记住,你从多大程度上把这个人和仇敌分离开来才是唯一要紧之事。罪再小都没关系,只要它们的累积效应是把那个人从光中慢慢推入虚空就行……通往地狱的那条最安全的路其实并不陡峭——它坡度缓和,地面平坦,没有急转弯,没有里程碑,也没有路标……
曾经,你是否也和我一样,以为一个基督徒若心有悔改便会让魔鬼大受打击,但事实上,魔鬼并不害怕一个人产生悔改的感觉,只要其不把悔改变成行动就行……
不管他对这次悔改有多么重视,只要他不把这次悔改转化成行动,就没有什么大碍。就让这小畜生沉溺于悔改中吧。他如果喜欢写书,那就让他写一本关于这次悔改的书好了……他做什么都可以,只要不把悔改付诸行动就行。我们若能把敬虔排除在他的意志之外,那他想象和感情当中的敬虔就不会对我们有任何害处……
曾经,你是否也和我一样,以为一个基督徒只要有了爱人之心就是最好的。但事实上,魔鬼也会利用各种手段来扭曲我们的爱心,让我们的爱心变得抽象而又空洞……
在你那病人的灵魂中,将会有一些爱心,也会有一些怨恨。最好把这些怨恨引到他周围离他最近的人那里去,让他把怨恨发泄到那些他天天都会碰面的人身上,却把爱心投射到遥不可及的圈子里去,对他素未谋面的人充满爱心。由此,这怨恨开始变得全然真实起来,而其爱心则很大程度上只存在于想象之中。
曾经,你是否也和我一样,以为一个基督徒若专心追求敬虔,那么他在生活中就必定一本正经,缺乏欢乐。但事实真相其实是,真正的欢乐从来都只有神才能制造出,魔鬼能做的只是扭曲神给人的欢乐,并且引诱人在错的时间用错的方式享受对的快乐……
我知道我们通过享乐虏获了很多灵魂。但这仍旧是祂发明的,而不是我们。祂创造了各样快乐:迄今为止,我们所有研究都无法使自己具备制造能力,连一个快乐也造不出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鼓励人类在仇敌所禁止的时间、以祂禁止的方式或程度来享受祂所创造的快乐。因此,我们一直夜以继日地工作,要把所有快乐从自然状态转化为最不自然、最不可能联想到其创造者、愉悦程度最低的状态。公式就是让他们对一种不断递减的快乐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渴望。这招更可靠;且格调更高。得到了一个人的灵魂却什么也不回馈给他——这深合我们父的心意。
放下这本书,平复一下激荡的心情,我陷入了深思之中。因为我发现魔鬼不仅会利用每个人所处的特别环境来引诱他,更会利用每一个大时代,甚至去主动塑造一种社会潮流以达到引诱人堕落的目的。而这部成书于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其中某些观点如今看来,简直如同预言……
我们已经秘密策划,要让社会尺度大大放宽,使那种捏造出来的裸体人像(不是像真人一样的裸体人像)在艺术领域任意表现,在舞台上或海滨浴场里尽情展示。当然,这全都是假的;在流行艺术中的那些人体被画得与真人相去甚远;那些穿着游泳衣或紧身衣的真人其实是被勒紧、支撑起来的……而一个自然而然发育完全的女人根本不可能瘦到那个地步。同时,我们却教导现代人相信,这才是“率真”、“健康”、回归自然。结果,我们一步一步让男人的欲望指向某种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让眼睛在性欲里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与此同时,使眼睛所渴求的越来越难以在现实中找到。你很容易就能预见到结果会怎样!
现代人之所以在性方面对守贞有抵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相信身体归自己“所有”。但身体其实是一笔巨大而危险的财富,搏动着那股创造世界的能量,他们还没来得及同意,就发现自己在身体里面了,而他们何时被撵出这些身体,也全由不得他们自己!就好像一个国王出于爱,把某个地域辽阔、由一些明智之士管理的省份列于自己的小儿子的名下,而这个小王子却因此以为这些城市、森林和粮食像育婴室地板上的积木一样真的归自己所有。
看看如今的现实世界,有多少基督徒正热衷于就各种无关紧要的问题发生争论,而对真正的亲近神却毫无兴趣;又有多少基督徒打着关注公义的旗号,其真正的意图只不过是要在人间实现自己的野心。谁敢说他们的背后没有恶者的作为,他们没有在不知不觉中,甚至是心甘情愿中上着魔鬼的当呢?
就让他们去讨论“爱情”是“对”还是“错”好了,或者让他们去评判爱国主义、独身主义、在祭坛上点蜡烛、绝对禁酒主义、教育这类事情的是非对错。你难道不知道这些都是根本没有答案的?要紧的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一种精神状态会使一个特定的病人靠近仇敌呢,还是离我们近一些;除开这一点,那些是非对错全都是无所谓的。
我们真的很希望人们把基督教当成是一种手段;当然,最好是将其当作是他们自己升官发财的手段,倘若不成,就要使他们把基督教信仰当作达成任何一个目标的手段——甚至以社会公正为目标也无妨。重点就在于,首先要让一个人出于对仇敌心意的领会,对社会公正推崇备至,然后,就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之所以对基督教有很高的评价,是因为基督教有助于实现社会公正。而仇敌是绝不会容许自己被人利用的。那些想要利用复兴信仰来建立一个好社会的人或国家,简直就是缘木求鱼,他们没准还以为自己可以用通往天堂的梯子搭出一条捷径,直达最近的一家杂货店呢。
最后,我要再次强调的是,本书虽然名为《魔鬼家书》,但其中的内容却绝不是如今那些拿天堂地狱说事,标榜作者个人奇异经历的作品。所以您若是想通过阅读本书来一窥所谓的灵界奥秘,掌握某种属灵战场上的新式武器或驱魔赶鬼的神功大法,那么您实在是进错房间了,还是不要阅读它的好。请直走,不送!
但是,假如你想换个角度好好反思一下自己走过的信仰道路,在其中上了撒但多少当,中了魔鬼多少计,又走过多少的属灵弯路,假如你想识破恶者透过各种环境,引诱试探人的种种手段,那么本书绝对值得一读,甚至我觉得它是基督徒的必读书之一!
因为它的深刻,正在它的颠倒黑白之中……
~END~
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上帝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
长按二维码赞赏支持原创
关注即同行 留言即交流
赞赏即支持 转发即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