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研究”微信公号:Barth-Studien
各位读者朋友:
新年好!感谢你在过去一年中给予”巴特研究”的关注和支持。为表谢意,我们特此收录读者朋友们在本年度刊发公众号文章中所做精彩留言!谢谢!
From: 巴特研究小编们
01
成 静 | 人写的书怎么会是神的话?
读者A
揭示又遮蔽的话语事件,隐约有海德格尔的生存解释学味道。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无疑是基督教的原点。
有些难懂,有没有相关书推荐
读者B
巴特研究
谢谢!中文不知。外文可看巴特自己的作品。相关文献可参:John Webster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Karl Barth, 2000;以及John Webst, Holy Scripture: A Dogmatic Sketch,2003。
谢谢大家的回应,我在写博士论文之前的文章大都是带着自己信仰的问题去学习某个神学家的理论,看他在多大程度上能回答我的问题。也许正因为如此,我的很多文章看起来会不“学术”。我所追求的是,凡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能读懂我的文章。谢谢前面一个朋友所提的,可能我结论部分的论述不是很饱满,希望通过以后的学习和思考能够充实。
成静老师
巴特研究
谢谢成静老师的谦虚回应!期待成老师有更多的成果可以分享给巴特研究微信公众号的读者们!
02
賴品超 |從佛學看巴特的罪觀及人性論
这篇非常好!在从本体论层面论述了罪的虚无,这就避免了行动疲软、嘴上赖账的可能。天天反省罪,天天还犯罪的做法可以休矣。
读者D
巴特研究
确乎如此!以为光反省就能避免犯罪,可能也是人的骄傲之罪吧。
巴特对罪虚无性的看法,避免了人把犯罪推脱给他自己以外的存在。因为按照此前的系统神学认识,人很容易赖账——既然我生来有罪(假如是实体的罪),为何要我承担?这就避免了加尔文神学中,人很容易把责任推给上帝的可能。打通了加尔文神学中一个堵塞。
读者E
巴特研究
谢谢您的评论与睿见!您的说法非常棒,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巴特对加尔文思想的推进,而且有助于对基督教神学,特别是罪论,的深入理解和继续发展。
03
瞿旭彤 |比自有神学更自由
看到瞿老师写:在进行更进一步的方法探讨和系统研究之后,我们将关注巴特与几位著名自由主义神学家的关系,特别是他分别与其神学导师、教会史大师哈纳克(Adolf von Harnack)和其同时代神学家、宗教哲学大师蒂利希(Paul Tillich)之间的关系。
很期待能聊一聊三个人的神学作为科学的不同见解,特别是蒂利希。
读者F
巴特研究
极为重要的问题,值得花功夫处理!另,借帖回应:巴特作为时代之子,其神学不仅承继自由神学,甚至可以说有自由神学的向度。瞿老师文章的主题是理解巴特神学与自由神学的差异,自然更会强调差异和断裂。关于《罗马书注释》前三版的解释学决定,我们将在日后推送瞿老师的相关专文,敬请期待和批判!
康德清算了经院哲学和神学,拓宽理性应用范围的同时划定了理性认识的界限,是当代神学的一大贡献者。
读者D
巴特研究
非常赞同!这是康德“扬弃”之真义:“因此,我不得不扬弃知识,以便向信仰(zum Glauben)得到空间 ”。这句话有时被误解为理性与信仰的对立与冲突:只有理性被“悬置”、甚至被“否定”,才有信仰的空间。孰不知知识对应的是纯粹理性,信仰对应的是实践理性?
04
曾劭愷 | 回應瞿旭彤教授一文
信仰寻求理解是大公教会传统,自由神学是反过来的,理解了才有信仰。巴特从始至终站在前者的立场。强调巴特与自由神学的接续是只看到了两者在学术论述上的形式一致,与自由神学断裂才真正回到大公教会的传统。个人意见
读者D
读者F
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曾老师指出,巴特神学的科学性在于其跟自由派的历史科学性(就其是一种知识学而言)不同的神学科学性,这一点清晰明了,我获益良多。另外,曾老师比瞿老师,在巴特是自由主义神学家这一点上,似乎更加表露巴特的自由派传人这一点。其实我认为,当巴特在《罗马书释义》第二版导言中说历史批判法应该更具批判性时,他的神学科学性的基础或许已经找到一个思考的出发点了,那就是历史科学性必须迈过它自身的那一道历史的门槛,才算真正彻底。而一旦历史科学性用自己的方法批判了自己,那个神作为实事的科学,似乎就呼之欲出了。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巴特跟自由主义神学的关系真是某种承接性的突破。
谢谢分享!你敏锐看到两位老师的不同侧重。曾强调连续,瞿强调断裂。相较于《罗马书注释》第二版和第三版导言,《罗马书注释》第一版导言才是自由神学精神的体现:世界之灵和圣经之灵是同一个灵,关涉同一个真理。第二版和第三版导言强调的则是批判和断裂,特别是从耶稣基督这一神学实事出发的批判。
巴特研究
05
李晋 马丽丨施密特和巴特的政教观…
读者D
两人的分歧焦点在于一个站在宗教大法官的立场,另一个站在耶稣的立场。前者是教会成为国家,完全误解了基督信仰的精髓;后者是国家成为教会,也是无解的人类处境的最终出路。陀老不遗余力地批判天主教,原因即在于此。
您对巴特的理解可能有偏差,巴特讲的是一切归于基督,即以他为元首的上帝国。
巴特研究
06
鄧紹光|康德式抑或海德格爾式?
读者G
康德为了建立知识的合法性可谓煞费苦心:先为质料性的经验添加形式(先验感性论),再为形式性的逻辑构建质料(先验逻辑),再用图型法把两者捏到一块。先验逻辑虽然是有内容的逻辑,因而不同于形式逻辑,却也还是逻辑,终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如果巴特走这条路子,那么上帝的存有、内契三一和第一客体性不也被架空了?超越的、决定性的东西难道只能是一些知性抽象的、干巴巴的东西?同时,上帝的行动、经世三一和第二客体性也被贬低为质料性的存在。
关于康德对巴特的影响,巴特学界聚讼纷纭。回复者认为,巴特对康德的继承只停留于认识论层面,即人借着自身认识能力和方式不可能认识上帝。进而,巴特会认为,康德的批判不够彻底,因为康德通过实践理性重新后设了上帝的存在。就此而言,巴特在形而上学上是批判康德的,他强调上帝的主权和行动。
巴特研究
07
张旭| 論巴特神學的意義
读者F
巴特对自由主义神学的质疑,是否要早于一次大战?在一战开始时,所谓文化新教内部对德国参战的态度似乎也有一些差别?
是的,你说得没错!阅读和研究巴特同时期的讲道,兼具历史和文本,或许是把这个讲清楚的最好进路。
巴特研究
08
曾劭恺 | 教会教义学推荐
读者H
不分你我,只相聆听!
09
邓绍光 | 从天台佛学看巴特的基督论
读到结尾处想到巴特说过,上帝是人的上帝,人是上帝的人。
读者I
10
曾劭愷|論范泰爾對巴特的評價
读者J
的确就像文中所说,华人改革宗信徒对于巴特神学是非常拒斥的,但这种拒斥不是基于深入理解和研究后产生的智识结果,而是基于华人改革宗教会中广泛存在的“身份政治”。似乎只要给巴特神学打上了“新正统”的异端标签,他的一切神学思想就都是错误的,他的一切神学著作就都是不能看的。闻“巴特”之名而色变,就是华人改革宗里秉持范泰尔主义的牧师和盲从他们的无知信徒所惯有的表现。其实不只是巴特,之前有认识过一个在奥克兰大学就读英语文学硕士的华人改革宗信徒,他居然连伊格尔顿的文学理论著作都不看,只是因为伊格尔顿是天主教徒的缘故,而且只关注有改革宗信仰背景作者的文学作品,简直是被“敌我意识”搞昏了头脑。
其实,巴特来自改革宗传统,他也自认为是改革宗传统的继承人,并且在改革宗传统地区(比如,苏格兰、南非、美国和香港)非常有影响。要不然,范泰尔犯不着要如此猛烈地批评他。此外,华人改革宗所自认为的改革宗也只是改革宗大传统中的一只而已。
巴特研究
读者K
感谢曾老师的分享,客观中立又不失自己的见解。确实经过一番深入了解,曾老师的治学态度让人钦佩。
曾老师可以很精确地把握逻辑语言,也认为这种平面的语言可以把握圣经真理。范泰尔和巴特的神学差别,根本上不在于逻辑,或者把持住了某个先验的根基。而在于,范泰尔的神学语言是哲学的、前后一致的,巴特的语言是诗性的,看似矛盾和不彻底的,但又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
读者D
11
林子淳|巴特:啟示實證論者?
小编 Lea
读林老师此文,如逢桃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精彩再现巴特和朋霍费尔两位神学巨匠划时代的思想创见。欲穷其林,竟险象环生:早期巴特神学复兴以启示的上帝作为神学言说之主体,其崭新的思考方式却显露出清晰的德国观念论痕迹,暗藏独断论危机,而朋霍费尔小心翼翼发展的社群神学也显示出同样的挣扎。若以朋霍费尔的做法发展巴特的固有进路,甚至有滑向巴特毕生所反对的人类学进路的危险!林尽水源,却仿佛若有光:从朋霍费尔的思想出发,迈向一种开放性的社群诠释进路,甚至可切合后现代的群己性讨论,或许未竟不是巴特的看法,非自我中心的人类学方法也可以是忠于上帝自我启示的神学进路。此番林中探路,纵有艰难险阻,毕竟风景独好!
12
曾庆豹 | 巴特,非基礎與後現代神學
我有幸当面接触过曾老师,也曾有幸拜读过曾老师的很多文章,我很欣赏曾老师能够将自身对神学问题的思考同后现代哲学联通在一起。在我看来,把握西方文化和思想,哲学、神学和文学都是无法完全割裂进行独立讨论的。我很荣幸能够负责此篇文章的推送和制作。在元旦之际,再次拜读此篇作品,我又有新的体悟。从惶惶终日到笃信前行,堂吉诃德终将从悲剧英雄跃迁成信仰的骑士~谢谢曾老师,期待再次相遇!
小编 语石
关注我们
巴特研究 Barth-Studien
谢谢大家的赞赏与支持!
编辑:语石
校订:巴特研究、Imaginist、Lea、Vanci、Kimeikei、伶利、Iris等。
注:图片未经注明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