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6 11 月, 2024
spot_img

要读懂《论语》,先读懂这篇文章

要读懂《论语》,先读懂这篇文章

   谢良佐是程颢先生的高足。世多以程颐程颢称“二程”,但在学问个性上,二程差异明显。从程颐、杨时到朱熹,开“理学”源流;从程颢、谢良佐到陆九渊,流出“心学”一脉。

   学问之道,坦如大道,而又至精至微。如长江黄河,不可混淆。囫囵吞枣,不得夫子其门而入。

   良佐乃河南上蔡人,因此人称上蔡先生。程颢在今河南周口扶沟县做官时,谢良佐前来求学。程颢对他很客气,用朋友的礼节对待。告别时,良佐告诉程颢:“我这次是诚意前来求师,愿以弟子礼拜您!”他再来做了学生,程颢让他住在客房门边,那里四处透风,一下雨,屋顶还漏雨不止。大雪天来到,雪花飘落铺盖,晚上不给蜡烛,白天更别提炭火烤火。很少能吃上热饭,真是又冷又饿、饥寒交迫。收完学费的程颢理都不理,但良佐毫无怨色,执师礼愈恭。

   这样过了一个多月,一天,良佐突然恍然大悟,程颢才跟他说话。(原文:上蔡初造程子,程子以客礼肃之。辞曰:“当求师而来,愿执弟子礼。”程子馆之门侧,上漏旁穿。天大风雪,宵无烛,昼无碳,市饭不得温。程子弗问。谢子安焉。踰月,豁然有省,然后程子与之语。)


   让学生处在饥寒交迫的环境,一个多月爱理不理。这学生突然有一天恍然大悟,明白学问精深的道理。世界真有如此牛的教育方法。那时谢良佐年纪轻轻,已经考上秀才,正在志高意满,被程颢这样裁抑。老师用的可纯是中国私学之秘传和“心法”!

   良佐学有所成,终于体悟中国学问的奥秘,及读《论语》之入门路径。我读他写的《论语解·序》,回顾我当年读阳明之情景,有惺惺相惜、千载知音之感。

   《西南联大国文课》首章是《论语选读十章》,后附上蔡先生《论语解·序》。如此编排,西南联大大一国文编辑委员会杨振声、朱自清、蒲江清、罗庸等大师乃真知《论语》者也。最近我手抄谢良佐先生《论语解·序》,并预备在闲暇时仔细揣摩,翻译成现代汉语,作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之素材。

   今日幸遇亲近母语徐冬梅老师,一番晤谈,受她激励,于是帖上蔡先生《论语解·序》于下。请冬梅老师及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读懂此文者,可与之谈中国传统。

   

附:论语解·序


/ 谢良佐

 

天下同知尊孔子,同知贤于尧、舜,同知《论语》书弟子记当年言行,不诬也。然自秦、汉以来,开门授徒者,不过分章析句尔。

魏、晋而降,谈者益稀。既不知读其书,谓足以识圣人心,万无是理。既不足以知圣人心,谓言能中伦,行能中虑,亦万无是理。言行不类,谓为天下国家有道,亦万无是理。

君子于此,盍阙乎?盖溺心于浅近无用之地,聪明日就雕丧,虽欲读之,顾不得其门而入也。

圣人辞近而指远,辞有尽,指无穷,有尽者可以索之于训诂,无穷者要当会之以神。譬诸观人,他日识其面,今日见其心,在我则改容更貌矣,人则犹故也。为是故难读。

今试以读此书之法语诸君焉:勿以为浅近而忽,勿以为太高而惊,勿以为简我而忿且怒,勿以为妄诞而直不信。圣人之言,不可以训诂形容其微意。今不复撰次成文,直以意之所到,辞达而已矣。

盖此书存于世,论其切于用而收近效,则无之。与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之学,西方见性之说,并驾争衡,孰全孰驳,未易以口舌争也。谈天语命,伟词雄辩,使人可骇可慕,曾不如庄周、列御寇曼衍之言。笼络万象,葩华百出,读之使人亹亹不厌,曾不如班、马雄深雅健之文。正名百物,分辨六气,区味别性,可以愈疾引年,曾不如黄帝、岐伯之对问,神农之药书。可以资听讼折狱,可以饰簿书期会,曾不如申、韩刑名。陶冶尘思,模写物态,曾不如颜、谢、徐、庾流连光景之。至神怪卜相之书,书数博奕之技,其皆可玩,获售于人,而此书乃一无有也。


欲使敏秀豪俊之士留精神于其间,几何其不笑,且受侮与!邈乎希声,一唱而三叹,谁其听之!淡乎无味,酒玄而俎腥,谁其嗜之!虽家藏人有,不委尘埃者几希矣!

 

余昔者供洒扫于河南夫子之门,仅得毫厘于句读文义之间,而益信此书之难读也。“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唯近似者易入也。彼其道高深溥博,不可涯如此,傥以童心浅智窥之,岂不大有迳庭乎?

方其物我太深,胸中矛戟者读之,谓终身可行之恕诚何味。方其胁肩谄笑,以言人者读之,谓巧言令色宁病仁。未能素贫贱而耻恶衣恶食者读之,岂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未妨吾乐。

注心于利,未得而已,有颠冥之患者读之,孰信不义之富贵真如浮云。过此而往,益高深矣,可胜数哉!

是皆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

唯同声然后相应,唯同气然后相求。是心与是书,声气同乎?不同乎?宜其卒无见也。是书远于人乎?人远于书乎?盖亦勿思尔矣!能反是心者,可以读是书矣。孰能脱去凡近,以游高明,莫为婴儿之态而有大人之器,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莫为终身之计而有后世之虑,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不求同俗而求同理者乎?

是人虽未必中道,然其心当广矣,明矣,不杂矣,其于读是书也,能无得乎?当不唯念之于心,必能体之于身矣。油然内得,难以语人,谓圣人之言真不我欺者,其亦自知而已矣。岂特虑思之效,乃力行之功。至此,盖书与人互相发也。及其久也,习益察,行益著,知视听言动盖皆至理,声气容色无非妙用。

父子君臣,岂人能秩叙。仁义礼乐,岂人能强名。心与天地同流,与神明为一。若动若植,何物非我。有形无形,谁其间之。至此,盖与书相忘也。则向所谓“辞近而指远”者,可不信乎?

宜其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好恶取舍之相远也。

学者傥以此言为可信,则亦何远之有!以为无隐乎尔,则天何言哉,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以为有隐乎尔,则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是岂真不可得而闻也哉!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此天下之至显,圣人恶得而隐哉?所谓“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也。“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此天下之至赜,圣人亦恶得而显哉?宜其二三子为有隐乎我者也。

知有隐、无隐之不二者,舍此书其何以见之哉!知有隐、无隐之不二者,岂非闳博明允君子哉!

诸君可无意于斯乎?


 ——选自《西南联大国文课》

 阿信,2018818日晚抄写





所属主题
阿信微言
阿信微言
阿信,独立学者,私学教师,以研究中国私学教育传统及译介外国传教士传记为治学方向,有一个4岁的女儿,陪伴女儿阅读和成长,在国内开展阿福童经济公民教育。 欢迎来信交流育儿、读书体会。有信必回。[email protected] 公号:阿信微言(ashing1989)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