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历史的终结(二)

就激情而言,马基雅维利使用的是人追求荣耀的欲望、霍布斯使用的是虚荣或者骄傲、卢梭使用的是自尊、麦迪逊则是野心、黑格尔是承认、尼采称之为“红脸颊野兽”。

所谓激情,在柏拉图看来,或者苏格拉底看来,二者的思想有时候并不好分辨,就是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既感到厌恶又感到好奇而为此发怒,这怒气既非来自灵魂的欲望部分,也非来自灵魂的理性部分,而它既可能和理性结盟,又可能被欲望利用。

换用今天的说法就是“尊严”,既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当被人侵犯时就会产生愤怒,当未能为实现自我价值时就会感羞耻,当得到公平的对待时就会感到骄傲。

捷克首位民选总统哈维尔在《无权力者的权力》中,讲述了一个关于地摊小贩的故事值的我们思考。故事的大概意思就是某街头地摊小贩在自己的摊位上挂了一幅标语,上面写着“全世界工人联合起来”。

这幅标语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就小贩是否有如此崇高的理想,我们表示怀疑,但就挂标语的动机却十分清晰,他在迎合一些人的同时,也为自己立了一块挡箭牌。如果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动机,他应该写着“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只想踏踏实实过日子”。或者更直接“我是一个胆小的人,所以愿意无条件服从”。但小贩是一个独立的人,因此很难为情,尤其是后者的直白。这件事说明人们有时候会为自己的自然需要,屈从于自己并不晓得的意识符号,而这种更高明的符号,又为他提供了一个满足自尊的借口,何乐而不为?

不过,像索尔仁尼琴、萨哈罗夫和哈维尔这些人正好相反,决不屈从于这些意识图腾,他们情愿放弃舒适的生活,选择被流放被监禁,甚至死亡的威胁。或者说他们的激情不会服从欲望和理性,不论是面对任何个体和强权,而这正是正义核心所在,大多数人则只能年复一年地随波逐流。

尽管正义寄储在激情之中,但同时激情又和自私紧密相关,正如洛克所言“人不是自己的好法官”,因为人们容易和小贩一样,常常混淆激情与欲望的区别。正如走上街头罢工的工人,正真的动机应该是欲望受到了威胁,但他们打出的口号却是“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那些能激起民愤推翻政府的事件中,人们的口号绝对不能是“牛奶与面包”,它只能被当成喻体,本体应该是“民主与自由”,否则个体的自尊心会受到极大的侮辱,因为唯有崇高的理想才能使人们心甘情愿地去冒险,这也是伟大与普通的区别。人不能仅仅仅为欲望而活,那样就是自私,尽管大多数人的动机确实如此。

哈维尔认为“每个人都有正义感的萌芽”,这正是基于人的激情,但他在每个人身上发展的程度并不相同。不过,就个体而言却是集优越感与平等感于一身。正如阿Q在小D的面前优越感十足,但他却时时刻刻也希望可以获得姓赵的权利。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一个充满激情的护卫者应该和勇猛的狗一样,但如果它没有被训练,就有可能咬主人,因此教育就不是无关痛痒之事,而是必要之事。

马基雅维利则认为教育不可能让一个人变好,恶人需要的是制度,因此他建议用激情来对抗激情。所谓的混合政体,就是君主的野心激情需要被民众的独立激情制衡,二者缺一不可。就像美国总统,即便怀抱凯撒与拿破仑的野心,但他只能是卡特或里根。

不过,在一个几乎完全由教育决定的社会中,个体在没有入学之前就很可能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与此相似,清洁工和明星受到的尊重也不一样,而失业者更糟糕,因此现实中的人们为了欲望不得不放弃激情,或者说为了生活远离自由。

另外,为了促成平等,极端的例子就是集体化,结果所有人都失去了自由,而且也会深深地伤害所谓弱势群体的自尊心,尤其是生来残疾的人。

霍布斯对人起初的状态使用的是“孤独、贫困与污秽”,人们不仅为了必需之物大打出手,而且很多时候还为了琐事斗争不息,但仔细一想不过是为了虚荣,因此他认为利维坦(国家)不仅源于骄傲,而且可以说是一切骄傲之王。

现代消费主义加速了人们对虚荣的渴慕,除非愿意做一个纯粹的阿米什人。路易斯也非常担心现代人,他眼中所谓的“没有胸膛的人”,即完全由欲望和理性驱动,而一旦陷入这样的状态中,小布尔乔亚主义就会大行其道,并且他们也乐意生活在像弗朗哥统治下的西班牙,因为激情已彻底沦落为经济目标,不论是个体还是国家,误以为有钱就有尊严。

就文化传统而言,东亚社会原本就缺乏像索尔仁尼琴所代表的原则性个人主义尊重,甚至单独的个人主义会被认为精神失常,这就更加剧了激情被淹没的危险,即便我们也有所谓的“个性”,但很模糊,因为我们过于计算得失,它很容易沦落为肚腹,而自由最担心的就是这两样东西同时作祟。(未完待续)


所属主题
大圐圙 人文圐圙
大圐圙 人文圐圙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