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19, 2024
spot_img

在雨中对死亡的随笔



2022.07.05日随笔感想

死亡,是每天正在上演的事,如同现在窗户外的雨水,滴滴答答,每一滴每一个都在出现,凝结,坠落,破碎,死去,这两天在这小小的县城里见到了几家办理葬礼的人,所谓的灵堂的左右两边就是卖奶茶的店,中间的人在哭,两边的店里挤满了买奶茶的年轻人,我觉得看着突兀,后来想想这也是人间常态,活着与死亡交替,藕断丝连。

在我家小区的后面是大大的墓地,昨天在雨丝里人哭哭啼啼,唢呐敲敲打打,有时也呜咽,书上说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正如此意,楼宇间是孩子的哭声和炊烟的味道,楼后面是对生命的埋葬和送别。

死亡,是今生的彻底决裂,任何语言去描绘都不够,言语苍白,只有站在死亡面前才能感受死亡,只有站在死去的人面前,我们仿佛才能忽略这个世界嘈杂的声音,只要在这一刻,我们才会意识到那些高楼那些反光的车窗,那些被我们引以为傲的一切物质都变得轻如粪土,在那一刻我们的感情都在翻滚。

很多人不知道死去的人要去往何处,更不知道他的灵魂在何处飘荡,面对着死亡的人,我们在他身边,又与之相隔甚远,在日光之下,竟然看不到距离,对于死者来说,他要走的路终究是今生无法揭示的秘密,书上说,死荫的幽谷,我们不知道那条道路的重量和材质,也不知道路两边的风景是雨中还是阳光中,是黑夜还是光明。

我想人们太需要知道很多事了,但是今生的很多的祭祀也好,礼仪也好,都是人在竭力的掩饰自己的无知,仿佛这些固定的礼仪是由某种虚无的传统下来的真理,其实是一点点积累下来的虚无,面对一个死亡的人,我们还是需要回归到原点,去思考,去本着对灵魂最终归属的方向做起初人类情感共通性的直接思考!

我所说的回归到本质,其实也很好理解,对于烧掉的纸来说注定是一堆灰烬,人也是这样,我坐在这里,能够打字,能够说话,我的眼睛还能睁开看见,看见五彩缤纷的颜色, 听见雨声,及至到了他为我们预备的终期,我这肉体只剩灰烬,我也听不见看不见,那在世界上引人情欲发动的事,引人血气翻滚的事,对于我那安息的肉体再也起不到作用,我们对死亡之人的哭泣,犹如面对着蝉蜕去哭泣,该去的已经去了,剩下的只有物质的沉默。

红楼梦里说质本洁来还洁去,我觉得这样说包含了很多主观性的内容,何谓洁?洁在哪里?洁的目的是什么?靠什么洁?这个问题弄不清,是不能说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这个问题弄不清,质也不是本就洁的,也不是去处是洁的,只能说是活着的人的一种主观评价罢了,我们甚至可以说质本好来还好去,甚至质本悲来还悲去!这种立场又不能以对逝者最后品德的虚浮尊重使然,这种背景下的使然其实掩盖了死本来的恐惧和罪恶,以及污秽!

我见过很多村里贴的对联,写着功德千古,或者永垂不朽,或者山高水长,这种褒义的夸奖,形成了大面积的整个社会性的不假思索的去给死者定性,更是在个体性上加以掩盖了,甚至抹杀了每一个独立的生命曾有的错与对,人生悲欢离合,错错对对,不是几句谬赞能够概括的,残破的身躯更是在这种浮夸下被裹挟着在活着的人的记忆中被淡忘,被遗失。

我非常喜欢书上说的人人皆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因为我深知活着的我是注定要有很多事被审判的,我不是洁的也不是好的我也有这肉体与生俱来的坏,我是一个又真又活着的人,我的人生中的点点滴滴不能以几句褒义的词语来定性,对一个死者全面真实的记录乃是对他曾经活着的基本的尊重,只是在我们的传统中,我们是不会在死者身后进行所谓贬义的评价,因为一种极高的夸奖会让人整体性觉得遗忘,而一种真实性的面对死者活着时候的错误却会让人常常的记起,常常记起这深不可测幽暗的死亡,对活着的人来说,对我们的传统来说是不合时宜的。

或许对于一个人的最真实的记忆存在于他的至亲身上,苦痛终要过去,葬礼的开始好像在叙说一个人的活着,但是我认为我们葬礼的开始在这一刻就在抹除死者种种存在过的证据,一种近乎绝望的苦痛,却在一种固定下来的仪式中被消磨殆尽,留给至亲的只能是诸多的疑问中无奈的哀伤,活着的人来不及对灵魂的归宿进行思考,这种仅有的应该被唤醒的情绪就在无奈中烟消云散了!
所属主题
zhaohewei 静默溪水旁
zhaohewei 静默溪水旁
分享个人读书感想,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