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信徒有问题时,是教会主动施助还是信徒主动求助?

作者:李慕


有一次,笔者欲去探望一位由于学业压力太大而精神崩溃的学生Jack,因为笔者知道Jack有位舅舅是带职传道人,所以邀请他同去(Jack在读书期间一直在他舅舅所在的教会参加主日学)。Jack已经休学三四年,但精神状况一直未见好转,Jack老家教会在这些年间也经常去探访、代祷,但他的舅舅和其所在教会从未去看望过他。在探访回来的路上,笔者忍不住询问这位舅舅:“Jack这样的状况已经持续了三四年,为何你和你的教会从未去看过他?”他说:“他们家没有来邀请教会和我去代祷。”笔者追问:“整个小区的人都知道他的事,教会还需要他们邀请才去吗?”舅舅理直气壮的说:“当然要邀请,你没看到歌也在唱‘邀请耶稣’吗!”

Jack舅舅的这个回答完全出乎我所料,他当时的口气和神情俨然一副自己非常在理,反而我的诘问是多么天真和不谙事理。而这之后,我又得到Jack爸爸的想法:我现在家庭弄成这个样子,而且他的病不是一时半会能好的,怎么好意思开口叫人来探访呢?

 

相信很多信徒对以上这样的事件并不陌生,有Jack舅舅这样想法的也大有人在,前段事件江绪林博士自杀后,笔者提出教会应该反思:我们的神学能否给寻求者带来终极的方向?我们的信仰能否给绝望者带来永恒的盼望?我们的教会生活能否给受伤者带来真实的温暖?我们这圣徒的国度能否给世上的公民带来真切的归属感?

有一些肢体给笔者留言表达不同意见,认为教会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人的需要,信徒有事应当主动去找牧者,否则出了问题怪不了教会。

 

我当然不排斥这些肢体的看法,我更认为信徒有了问题能主动找牧者是一种健康的状况。但是,教会不总是健康的,不是每位信徒都是主动者,也不是每位牧者在会众的心中都是和蔼可亲的,特别是在大教会里,牧者可能在某些会友眼中高不可攀。当一个信徒陷入窘境时,拦阻他去找牧者的因素会更多,除了性格因素外还有其他难以预料的拦阻存在,而这样的情况下撒旦也会不断攻击软弱的肢体,所以各式各样的负面想法就出现了。比如,“牧师那么忙,不会在意我这点小事的”、“我和牧师不熟,他会对我上心吗”、“这么害羞的事,我怎么好意思说出去”、“我这样的状况只会遭来牧师的厌烦”、“出了这样的状况,教会都没人知道,说明大家不关心我,又何必去摇尾乞怜”、“我这么软弱,会不会被人嘲笑”、“牧者会不会把我的情况泄露出去”…

 

其实,当一个人软弱到一定程度时,他会连求助的力气也没有,我想每一位真实经历过软弱的信徒,或多或少会有不敢求助、不想求助、无力求助的经验。以利亚就是很明显的一个例子,他的生命少有人能及,但他陷入低潮时并没有向神求助,反而是求死。以利亚尚且如此,更何况灵命处于婴儿期的众多平信徒呢?所以,教会当及时发现无力求助的信徒并主动给予帮助,而不能一味要求信徒自发寻求牧者辅导。

 

清教徒曼顿(Thomas Manton)说:“当你的灵力气用尽,你再折磨它,这就把神的工作变成捆绑了。”这是非常真实的洞见,当一个信徒已经软弱到所有属灵生命的力气都用尽时,教会再要求他主动去寻找牧者求助,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教会不能主动去解决这些信徒的问题,反而责怪他们不委身、不主动、不与肢体交通、不过团契生活,这些责怪就可能会变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使信徒从此对教会失望,甚至远离教会。

 

对于婴幼儿,父母总是百般呵护,时时关注他们的状况,好的父母会在婴儿的表情中分辨出到底是饿了、渴了、病了,还是尿裤子了,然后根据所得的情况给予及时解决。神对牧者的要求是当有为父的心肠,故此牧者当时时关注会众的灵命状况,对于那些软弱的、初信的会众,牧者更要主动关心他们,及时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圣经总是要求牧者要主动付出,去寻找失丧的、领回被逐的、缠裹受伤的、医治有病的,而那些不寻找主羊,只知牧养自己的牧人,神要与他为敌。(参以西结书34章)

 

基督教的牧者和其他宗教的领袖是不一样的,他们不应该是坐而不动的拉哈伯(拉哈伯是大嘴巴的意思,形容人只会说不会做),他们不应该是高高在上受人追捧的偶像,他们不应该是坐等他人上门求助的能人。他们是众人的仆人,是要主动束上腰带,挽起袖子,弯腰给人洗脚的人。

 

有些人会从现实角度出发,认为羊群太多,牧人太少,所以不可能要求牧者主动去帮助会众。但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羊多牧人少本身就是问题(这并不能成为牧者不主动的借口),造成这问题的原因很多,也不是本文所探讨的,我只想针对该问题引用清教徒理查德·巴克斯特的话:“神不会要求我们去作不可能的事。祂不会让我们对如此之多的人负责,以致我们无法认识每个人,也无法按祂所要求的方式去看顾他们。”巴克斯特又说,如果牧者无法照顾每位会众,请把你的薪水分成两份,再去聘请一位牧者。

 

但愿巴克斯特的观点能挑战每一位牧者,愿我们都能按着神的旨意照管群羊,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出于贪财,乃是乐意。(彼前5:2)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所属主题
拿细耳
拿细耳
让真光驱散黑暗,让信仰点亮生活~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