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如既往地给孩子上完最后一节课,发现他们的心散了:一半孩子没有做家庭作业,因为我布置的作业每周都是“写一篇故事,抄一篇故事”,目的在于让人养成好的习惯,不在于一周或两周的得失。我有一种失落感:我希望我的学生养成一生的治学习惯,而不是每天一个样子(电影叫:千机变)!
现代人的心,就是千机变,里面藏着一千个变化的机会,巧计多端,表现在教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变化莫测!
我给孩子们制定了《圣经的历史》自学路线图,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只在课堂上练习半个小时(有十来分钟,我用来展示孩子们的作品),一下课,就把自学的事情丢在一边,我问他们,现在兴趣班怎么样?孩子们告诉我,现在每周只有两门兴趣班了,但是家里要搞的活动很多,好忙——就是没有自主的时间,何来的自学习惯呢?
面对暑假的到来,我感到我输入孩子生活的学习习惯,本来是一个易碎的玻璃瓶,现在又遭遇一棒子!
我们知道,多数学堂的孩子,寒暑假和上学期间,是两种天差地别的生活方式;上课日和休息日(不谈主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作息方式,亲爱的家长,各位老师,您反思过,这对劲吗?您喜欢孩子养成一生的,治学或探究问题的习惯吗?养成能持之以恒,一边工作,一边生活,一边学习,热爱思考,擅长探索未知的习惯吗?
比如:
1、每天坚持写字记事:写下自己感悟的习惯:帮助人整理生活,反思自己,倾诉自己的心事,舒缓心事的好习惯;
2、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不需要参加什么比赛,或者拿什么级,就是喜欢动动!和自己生活的处境匹配的锻炼习惯,如跑步;
3、每天喜欢休闲读书:读书不能盯着要考试的份上,要完成父母或老师的作业,而是透过文字感受他人创造的文明,思想古今,乐在其中;
4、有自己喜爱的娱乐:几乎每天都想玩玩的游戏,如画画,如弹琴,如手工,如雕塑,如吹箫,如厨艺,如修炼,如装配…..乐此不疲,喜上眉梢,而不是打游戏或玩麻将!
5、碰到问题喜欢钻研:不光是面对数学,任何生活问题,都喜欢分析,琢磨,搞清里面的诀窍的习惯,我们自己养成吗?孩子呢?
6、与人分享自己的习惯:有什么重要发现,有什么成就完成,有什么吃的喝的,不但言语上与人交流,带来帮助,物质上能想到别人的需要吗?
7、作为人文学科的治学,需要很多好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知行合一,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博闻强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勤学好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8、作为自然学科的治学,需要人喜欢观察,喜欢实验,喜欢对比的习惯,诸如归纳、演绎、推理、概念(定义)…….逻辑思辨严谨的习惯!
等等,这些好习惯,如果假期交替,没有持之以恒的训练,潜移默化的感染,怎么能养成呢?
即便今天,想我大女儿在家教育五年多了,我感觉对比我上面的寄语,有很多失落!
各位家长,各位老师,面对一年一度的放假制度,您有什么想法呢?
……
……
……
……
……
……
……
……
……
……
除非治学,能帮助我们升官发财,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不爱阅读的民族之一,我们国家卖得最好的书籍,这几十年来都是“教辅”——除了逼迫孩子念书!
千万别说“治学”二字,对比犹太人、日本人和德国人,我们真寒碜!相关的阅读数据,在网上到处都是,不说了——
为此,我们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进各种培训班、兴趣班和夏令营,而不是由一个父亲、母亲或老师,持之以恒地带着孩子养成好的治学习惯!
如——
如——
如小仲马跟着大仲马,他们没有寒暑假期;
如小施特劳斯跟着老施特劳斯,他们没有寒暑假期;
如苏轼跟着苏洵,他们没有寒暑假期;
如司马迁跟着司马谈,他们没有寒暑假期;
如七十二贤人跟着孔子,他们没有寒暑假期;
如柏拉图跟着苏格拉底,他们没有寒暑假期;
如以利沙跟着以利亚,他们没有寒暑假期;
如十二门徒跟着主耶稣,他们没有寒暑假期;
如提摩太跟着使徒保罗,他们没有寒暑假期;
如马可跟着使徒彼得,他们没有寒暑假期;
…….
+++++++++++++
更多交流,欢迎加私人微信:
乐意支持基督化中文教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