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我们可能误解了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话常被视为孔子歧视女性的有力证据,但站在孔子的那个时代,这句话实际上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看法,只不过孔子名气太大,而且还是圣人,所以我们有一种感觉圣人怎么能歧视女性呢?
这句话的关键是“小人”,人们都不希望自己被说成小人。“小人”这个词今天的意思被缩小了,“小人”是针对“君子”而言,同样的道理,“君子”也缩小了。先秦时期,君子是特殊人群中里面的一部分人,首先你必须是贵族,才有可能成为君子。“君”从造字上看,不仅拥有权杖,而且具有发言权,故君主指的是天子或帝王。因此,“君”必须具有权力,没有权力就不可能成为君。
“子”在先秦时期是一种爵位,而且必须是天子亲自分封,没有爵位的人就不能称其为子,所以君子肯定是贵族,但贵族不一定是君子,因为贵族有可能被变为平民。一旦成了平民就是小人,因此小人是指平民而言。今天谈小人和君子主要是品德方面,但在孔子的时代,小人大多数都是指一介平民。
“难养也”孔子已经解释的很清楚,即“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孔子无论是站在社会学的角度也好,还是站在政治学的角度也罢,老百姓确实存在一种普遍现象,你和他好他就会觉得你有动机,你离他远他就会抱怨你。相反,老百姓亲近或远离贵族中的君子,他们就不会有这样的反应,而女人也和平民一样具有这样的特点。
“近之”和“远志”有一种你把他当回事的时候,他反而端起了架子,但你不想搭理他,他还四处埋怨。故孔子都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也常被认为孔子的愚民政策。实际上,这两处都有误解,更麻烦的是我们的文化常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亚里士多德和孔子有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女性和奴隶在本性上有很多的相似性,这种本性不应该被违反,违反本性就是违反自然,违反自然就是不正义。奴隶最好就是好好地当一个奴隶,你如果让他知道不要当奴隶,对主人和奴隶自己都没有好处。“民”亦如此,好好地当一个“民”,如果知道不好好当一个“民”,对自己和统治者都不好。女性亦如此,好好地当一个女性,别违反自己的本性。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女性、奴隶谈论政治学是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孔子也是这样的观点,和民谈论这些事情非常愚蠢。至于为什么?孔子没有理由,亚里士多德有。我常和女性朋友讲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这不是坑人家女性吗?
我告诉她们一个男人如果不谈论政治学,那么他可能有问题。现在有很多男人都不谈论,那就意味着有很多男人都有问题。我们中国人讲“好男儿志在四方”,也将“男怕入错行”,今天的“事业”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都应该是“政治事业”,而非仅仅只是一个职业。哪怕你没有政治上的职业,但也必须有政治上的“事业”。
男人没有“事业”,就不可能具有勇敢、节制、智慧和公正的美德,而这些美德也是为了男人的“事业”。实际上,正是因为男人渐渐失去了这些美德,女性才不得不自己独立。男人靠的住,猪就不用上树了。女性的天性就是依赖男性,中国人讲重男轻女,但只有女人多生男孩将来才会靠得住。
现代女性甚至不需要结婚,这在古代根本无法想象,但长此下去对社会肯定不利,不结婚不能具有普遍性。我们形容女性的词语是“贤妻良母”,所以女性的回归应该是婚姻,而不是独立,哪怕经济完全独立,一个女人能不能成为母亲非常重要。
圣经也有这么一句话“宁可住在旷野,不与争吵使气的妇人同住。”这句话也常被看成歧视女性,但大家想一想“争吵使气的妇人”竟然迫使一个人不得不躲到旷野,这好像不是歧视女性,而更像男性被迫离家,反而女性的地位更高,至少在家庭中。孔子的“难养也”或许也有这样的苦衷,君子既要保持自己君子的风度,但遇到蛮不讲理的小人,也只能躲到旷野。而所谓的蛮不讲理实际上就是过于感性,就这一点女性和老百姓确实如此。感性的人最好由之,而非使其知之。
但君子就不一样,你不能对知之不屑一顾,一个不愿意知之的人和一个不能知之的奴隶一样,所以男人必须知之政治学,否则就是奴隶,而女人则必须娴静,否则就是真小人。对政治学不感兴趣的男人不值得托付终身,对过于追求独立的女性要小心。


所属主题
大圐圙 人文圐圙
大圐圙 人文圐圙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