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2 11 月, 2024
spot_img

看电影的方法:以《密阳》为例

明天也就是19日晚上7:30,我们一起看电影,并做一个关于此电影的讲解,帮助大家习得看电影的方法。zoom847 7702 1599,密码2023。欢迎有兴趣者参加。


2007年左右,我曾在“峨影频道”主持过一阵子的“鉴碟”栏目,当然看过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电影。彼时在成都比我还热衷于藏碟看电影的朋友就有作家洁尘与王怡——卖碟的袁老板常给我说某碟他们都买了,你也应该买之类的话——他们都出过影评专书,我只不过是在电视台“说说”而已。前者有《华丽转身》,后者有《载满鹅的火车》、《我有平安如江河》、《天堂沉默半小时》。最终是后者影响我更多,现在还常看常新,获益匪浅。


说如何读书的文章不少,甚至有著述讲如何读书,但谈关于如何看电影之方法的书与文章,相比之下就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固多,或许大多是因为电影更直观地诉诸于视觉、听觉在内的诸多感官,且以形象为主。除非你看电影时按键停下来,仔细用文字进行描述性的评判,否则对电影的评价,往往是感受多于理性研究,这和读书有很大的区别。


不过也有人觉得看IMDb想想全球电影排行的前250部,这数字是不是有某种隐喻呢)和豆瓣的榜单来引导人们看电影是一种方法。我认为这两种榜单,都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从中减少获取电影资讯的时间成本,但未必对看电影的方法有什么恰当的提升。因为你即便按这两类榜单去看了,对如何看电影大约也不易找着北。当然也有人通过将影片粗分成商业片和文艺片,来进行主题归类,但其实这两大类别,本身就是混淆在一起的,因为两者互不影响的电影几乎没有。商业与艺术的合作,在这个世代近乎偶像崇拜,但这还不是偶像崇拜最为露骨的表现,事实上它们还颇有些包装技巧。一如雷芬斯塔尔《意志的胜利》,之于一般的宣传片一样。


更用心的就认为要学著名编剧布莱克.斯奈德《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此书与艺术片和商业片的电影分类法相比,要细化得多。如“愚者成功”、“如愿以偿”、“超级英雄”、“推理侦探”、“金羊毛”等类型。但这只不过是多了些细化的类型而已,其实并没有抓住电影真正的实质内核。这就像中国比较有名的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绪源所著的《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一书,都出到了第四版,他也还是只将儿童文学母题分成“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大自然的母题”三大主题,做不到在更高的程度上一言以蔽之。


通常说来,我们会认为哲学要研究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是谁这样的“大哉问”。没有这样的“大哉问”,可以说只停留在实践伦理的层面上,甚至连价值论与知识论这样稍高的位置——提问和回答——都没有达到,这一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上都能全面地体现出来。故此,就连中国文化里有没有真正的哲学,并不是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至今仍是知识界争论的真问题。


如果我们不忘记对世界的诸种阐述中,有一种涵盖性更高的概括,那么我们愿意说,不只是哲学研究这些大哉问,就连一般的人类文化,当然包括文学和电影,都离不开对这些“大哉问”的探索。只不过是文学艺术更多是形象的传输,而哲学更多的是逻辑与概念的表达罢了。这也就意味着,文学艺术在某种意义有一种不可推诿的终极表达:那就是人类所有的表达,都在传达一种什么样的信息,有着什么样的终极指向呢?


让我们回到前面,著名编剧斯奈德在《救猫咪》一书所作的关于电影类型的划分,无论是“愚者成功”、“如愿以偿”,还是“推理侦探”、“超级英雄”等,都指向一个具有更为本质性的概括,那就是“救赎”,只不过不同的“救赎”所指向的对象有所差异罢了。同样的,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绪源将儿童文学母题所划分的三大类——“爱的母题”、“顽童母题”、“大自然的母题”,其实也可以用“救赎母题”来涵盖这所有的母题。这就是说,无论你探讨什么样的问题,若要推其原因,以及弄明白其背后更深的来源及指向,那么“救赎”是任何人类表达抹不开的总主题。差异只在于表达这个总主题的方式方法,或者是展现的深浅,以及是直接还是间接反应而已。说得更直白一点,想要与“救赎”没有关系的、人类有意义之表达,几乎没有可能。


为什么会如此呢?那是因为人没有绝对的安全感,而人自带一种崇拜因子,必要找一种依靠或者救赎。那依靠(救赎)可能是钱与权,名与利,或者是一种自嗨的自我崇拜(存在主义在某种意义上便是如此,西绪弗斯故事当如此解释才能透彻),也许是被灌输的民族、国家等外在身份及认同感。这也就意味着,人人都有一种崇拜的需要(当然自我中心的人类都有一种制造崇拜乃至被别人崇拜的需要),除了真神以外,无人不陷在偶像崇拜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尔文说,人心都是制造偶像的工厂,可谓一语中的。


看了这样的说法,或许你会说,那不是世界各地的神话,都带有这样一种天然的偶像崇拜的性质么?是的,你说得没错。还可以更直接地说,所有的神话,都指向一种他们自以为的救赎。只是救赎走偏了,因为对象是虚幻的偶像,而落入深渊。有人还因此认为圣经是神话,我们不否认那些世界各地的神话在外在形态上与圣经相似,却与圣经有本质的不同。简单地说,世界各地的神话是人写的,是制造偶像,而圣经是神所默示的神的话,而非大家所习称的神话。换言之,如今的电影业制造许多神话,诞生不少偶像,唯有那些深具福音表达的电影,在把人们引向一种真实的救赎寻求之中。


所以与斯奈德的《救猫咪》相比,其实对看电影从方法论上更有帮助的是另一位名编Brian Godawa所写的《好莱坞世界观—看电影的智慧》一书,才是真正得着观察电影、理解电影的有效方法。他从主题(表达的是什么)、英雄(主角是谁)、英雄的目标(想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对手(其主要对手是谁)、角色瑕疵(什么样的缺陷使其陷入困境而不能得到释放)、显著的失败(什么样的挣扎使其反复陷入泥潭)、自我启示(什么样的智慧及人物帮助他更新了对自己的认知)、最后的对抗(高潮性的解决)、圆场(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充满想像空间的结局)九个方面入手,逐一解析,使我们从中明了导演想表达什么,演员的传达能力如何,其内在自恰的因素何在。换言之,我们看电影时,要看主角的困境是什么?何以处于这样的困境?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使其脱离困境?脱离的方法及最终结局,是否真的解决了此一困境而得了平安。


我们想用这样的视角来看电影,帮助大家在纷繁的世界中,增添一种可靠的化约能力。化繁为简可以堪称人类的本能,但真正化繁为简却又不丧失其本质的能力,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这种化约的能力才是可靠的,否则那种看似简单的化约能力,带来的是对事物认知的偏移,或者堕入另外的泥坑而不自知。此次我们选择一部韩国电影《密阳》来做一点“试验”,以便我们今后在观看诸种电影时,不致于莫明所以,显得茫无头绪。为了更好地理解《密阳》,我还读了导演李沧东的小说集《鹿川有许多粪》,发觉他即便是短篇小说,也擅长于使故事显得跌荡起伏,而且叙述视角有一些独特之处。如《鹿川有许多粪》若是从洪俊植的弟弟或者妻子的角度来写,其张力恐怕就没有像洪俊植视角一样充足。下面用以上我所说的方法来,从以下几个方面带领大家观察《密阳》:


一:《密阳》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主题?

二:为何申爱是主角?而不是宗灿?人物出现的时长在判断其是否为主角时,起什么样的作用?

三:申爱的生活出现了什么问题?她想达什么样的目标?

四:申爱对手为谁,是丈夫的去世,还是杀他儿子的人?还是她的虚荣,或是最终幻灭的信仰

五:申爱的挣扎本质从何而来?

六:其反复挣扎的核心何在?

七:申爱最终有无对自己的重新认知与良好定位?

八:在片尾理发店里的爆发,是一场最终的对抗么?

九:开头与结尾有何关联?主要配角为谁?其理由何在?

十:结局意味着什么?


2023168日断续写就,8日改定于成都


所属主题
冉云飞 小书卷的甘苦
冉云飞 小书卷的甘苦
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