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中国的“俄狄浦斯王”——阿城笔下的“树王”

这几天的大地颇不宁静,应该是动荡不安。光是俯瞰中华大地,除了最为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了几万人的身躯,还有四川的地震、湖南的禽流感,更不消说国外的各类天灾人祸,让人不禁感叹人类面对疾病、面对风云变幻的自然本质上实在是软弱的,是不堪一击的。

 

被隔离在家的日子(为了写论文),重新阅读了阿城的代表作“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和知青小说的重镇,阿城的中篇小说是极具价值的,洪子成先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即从基本的生存活动上表现‘芸芸众生’的‘文革’生活,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理想的精神,作为人对世俗生活超越的凭借。”其中《树王》极具生态价值,虽是上个世纪的文学背景,但对当下的社会处境与人性仍有有一针见血的批判意义。


中国的“俄狄浦斯王”——阿城笔下的“树王”


 

一、《树王》的生态主题

 

阿城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青年学生,他亲身经历了那个特殊年代“上山下乡”的生活。现代的影视文化将知青生活涂抹上一层浪漫田园的色彩与情调,但是切身体验过的人才明白,那是一段回首起来爱恨交加的时光,那是一段艰苦又异常真实的岁月,它给人留下的记忆是一辈子都不会抹去的。

 

“那一段生活(指知青生活)毕竟使我开始老老实实地面对人生,在中国诚实地生活。”《树王》的作者阿城也这样说。

 

《树王》的小说背景就是一群来自城里的青年去到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山沟,进行上山下乡的改造生活。他们是带着改造国家,建设国家的任务而来的,他们一路上啧啧赞叹原始森林的巍峨与壮观,然而为着“砍掉没用的树,种上有用的树”的抱负,不自知地充当了自然的刽子手,糊里糊涂又异常清醒地做出了“毁林烧山”的举动。

 

这与当时革命功利主义情绪泛滥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一群热血青年大多受到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的影响,打着“人定胜天”的口号,全然不顾森林的生态价值,无视自然生态对人的庇护和养育。为着“…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改变一穷二白。”的政治目标,他们要砍树;为着“它(树)的位置不科学。”的科学理由,他们不惜砍成百上千年的大树;为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旧的东西,是要具体去破的。树王砍不砍,说到底,没什么。可是,树王一倒,一种观念就被破除了,迷信还在其次,重要的是,人在如何建设的问题上将会思想为之一新,得到净化”的教育理由,他们排除一切拦阻,也抛却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终于,这些知青们将大山上的树都砍完了。他们却不知自然的惩罚和报复也早已酝酿成熟。一山的断树奇奇怪怪,翻倒的树木如同尸体,让人不寒而栗;每天早晨的太阳变得格外刺眼,一路上随处可见斩断的树木如光头,全不似初来时为人称赞的美景。一星期大雨后的景象更是惨不忍睹“烧过的山上的木炭被雨水冲下来,黑黑的积得极厚。一条山沟里,终日弥漫着酸酸的味道,熏得眼睛流泪。雨住了,大家上山出工。一座山秃秃的,尚有未烧完的大树残枝,黑黑的立着,如同宇宙有箭飞来,深深射入山的裸体,只留黑羽箭在外面。”

 

人类中心主义带来的是自然毁灭,实则亦是人类自身的毁灭。这些青年远离城市的喧嚣,真正亲近大自然,面对漫天遮盖的庞然大树时,一时间感到自身的无知与浅陋,竟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其宏大之貌;在紧跟步伐,力争多干快干的盲目砍伐后,面对满目疮痍的山林,心中又发生了极大的震荡。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尊重自然的生态内涵昭然若揭。


中国的“俄狄浦斯王”——阿城笔下的“树王”


二、《树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这部小说最精彩的部分,便是代表人类中心主义的李立与代表朴素生态观的肖疙瘩之间的抗争。作者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可谓下了一番苦工,肖疙瘩更是整篇小说的灵魂所在。李立作为一个满脑子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时代青年,作者并非简单把他刻画成顽固自私的反派形象,相反,在当时他是青年人学习的榜样,是时代潮流的领军者。

 

小说一开场,就描写李立下乡还带着一木箱的书,里面都是全套的书,给人一种吃苦上进的形象。此外,“李立平日修身极严,常在思索,偶尔会紧张地独白喘息,之后咽一下,眼睛的焦点超过大家,慢慢地吐一些感想。例如‘伟大就是坚定’,‘坚定就是纯洁’,任事业的伟大培养着伟大的人格’……女知青们尤其敬佩李立,又不知怎么得到他的注意,有几个便不免用天真代替严肃,似乎越活岁数越小。”在旁人眼中,李立竟是个受人敬重,甚至爱慕的对象。

 

李立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信奉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的知识青年,、对上头的砍树、烧山、再砍树的命令深信不疑,感叹“伟大。改造中国,伟大。”同时又自诩担负破除农民迷信思想的任务,立志要把那棵村民眼中的生长千百年的树王给砍掉。在李立眼中,树没有生命,仿佛是一个孤立的,任人宰割的存在,需要人来调控,他的无知无畏也无形中酿成了最后的悲剧。

 

肖疙瘩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却是我记忆中无比深刻的人物。深刻是因为他的悲剧性,就如希腊神话一般, 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那种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的悲剧感是一个故事,乃至文学作品的灵魂。

 

关于肖疙瘩的背景,小说略有交代:他从前是侦察兵,却因完成任务返程时因为手下的一个兵偷拿了老百姓的橘子,不幸被发现取消了军功。肖疙瘩无颜回去见父老乡亲,便在大山里做了一名护林员。他将这片山林视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将这些树木看成自己的“娃儿“,他们之间有着一种血脉相连的关系,他和自然的关系,甚至可以用舐犊情深来形容。

 

因此,当肖疙瘩面对知青的突然到来,内心是惶恐不安的,到达当晚的营火晚会上,肖疙瘩和“我”之间有着简短的交谈,面对月光下如鬼魅一般的原始森林,“我”浮想联翩里面有着许多的野生动物,肖疙瘩却神色黯然:“快不有了,快不有了。”面对“我”的提问:“树好砍吗?”他低头说了一句:“树又不会躲哪个。”这是多么沉痛的回答啊,也为后面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面对知青们一天天地上山砍树,肖疙瘩沉默着,也审视着这一切。他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作为森林的守护者,他不希望这里的一草一木受到让人类的毁坏与掠夺,但是他又不得不听从支书的指令,帮助知青们磨刀,保护他们的安危。当最后山顶的“树王”也要被砍到时,他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苦痛,他坐在大树底下,沉默地用自己的身躯来阻挡“暴行”的实施。

 

他和李立之间的几轮对话更是让读者看到一个粗糙汉子内心的柔软与执着,不禁潸然泪下:


肖疙瘩说:“我看有用。我是粗人,说不来有什么用。可它长成这么大,不容易。它要是个娃儿,养它的人不能砍它。”

 

李立烦躁地晃晃头,说:“谁也没来种这棵树。这种野树太多了。没有这种野树,我们早完成垦殖大业了。这种野树,是障碍,要砍掉,这是革命,根本不是养什么小孩!”

 

肖疙瘩浑身抖了一下,垂下眼睛,说:“你们有那么多树可砍,我管不了。”李立说:“你是管不了!”

 

肖疙瘩仍垂着眼睛:“可这棵树要留下来,一个世界都砍光了,也要留下一棵,有个证明。”李立问:“证明什么?”肖疙瘩说:“证明老天爷干过的事。”

 

最终,肖疙瘩仍然未能以螳臂当车之力保留树王的存活,树王倒了,肖疙瘩也从此一病不起,他的生命也在目睹最后的毁林烧山后颤栗着消亡了。

 

在小说中,树王的命运和肖疙瘩的命运融为了一体,朗吉弩斯说:“一个人如果四面八方把生命谛视一番,看出一切事物中凡是不平凡的、伟大的和优美的都巍然高耸着,他就会马上体会到我们人是为什么生在世间的。”肖疙瘩在森林中体悟到自然的永恒,感受到人和自然的灵犀相通。因此,他燃尽生命去持守对自然界伟力的敬畏与信仰


中国的“俄狄浦斯王”——阿城笔下的“树王”


三、《树王》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

 

阿城本人曾受到道家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棋王》中,通过王一生的“吃”和“下棋”,表明“清静无为”和“奋发进取”这两种精神状态统一在“天道”和“人道”之间。在《孩子王》中对自然天性的肯定和追求,以及在《遍地风流》中对峡谷、山川等自然风光的描绘与赞颂。

 

在《树王》中依旧不难看出其深刻的生态内涵,最突出的便是“万物有灵”,在阿城的笔下,自然万物和人一样,具有生命和丰富的情感、意志。比如那片原始森林就好像是一个“人类社区”,作者这样写道:“千百年没人动过这原始森林,于是整个森林长成一团。树都互相躲让着,又都互相争夺着,从上到下,无有闲处。藤子从这棵树爬到那棵树,就像爱串门子的妇女,形象却如老岖。草极盛,年年枯萎后,积一层厚壳,新草又破壳而出,一脚踏下去,‘噗’地一声,有时深了,有时浅了。”这里的花草树木自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人手不曾干预之处祥和又热闹地生存着。

 

再如对那棵树王的描写“树皮一点不老,指甲便划得出嫩绿,手摸上去又温温的似乎一跳一跳,令人疑心这树有脉。”恍若屹立在山顶的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形象。对最后烧山画面的描写则叫人胆战心惊“火中一棵大树腾空而起,飞到半空,带起万千火星,折一个筋斗,又落下来,溅起无数火把……”烧山以后,“一架山秃秃的,尚有未烧完的大树残枝,黑黑的立着,如同宇宙有箭飞来,深深射入山的裸体,只留黑羽箭尾在外面。”

 

而肖疙瘩的骨殖就埋在被砍伐的树王一公尺处下。“这地方渐渐就长出一片草,生白花。有懂得的人说:这草是药,极是医得刀伤。大家在山上干活时,常常歇下来望,便能看到那棵巨大的树桩,有如人跌破后留下的痕:也能看到那片白花,有如肢体被砍伤,露出白白的骨。”仿佛是治愈累累树桩的刀口,也好像在治愈肖疙瘩的心伤,读来具有神秘主义的味道。


中国的“俄狄浦斯王”——阿城笔下的“树王”


对比当下,生态意识可以说已经渐入人心,但是仍然有不少人蔑视自然的能力,存着侥幸和猎奇心理去挑衅自然。最近爆发的新型冠形病毒便是最为沉痛的教训,因为寻求吃野味的刺激而使得这一场瘟疫蔓延在人间,造成无数的家庭破碎,也夺走了无辜者的生命,更不消说使社会被迫静止下来,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深刻意识到自然界是轻慢不得的,为所欲为的贪婪必将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

 

人类对无限的宇宙与自然的认识是不完全的,科学研究的本质是顺应自然运行的规律与法则的前提下,探索与创造出有利于人类社会和人体健康的机制和物品。而不是一昧满足自己的私欲,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宰进而为所欲为。因为今天你对自然无知无畏的掠夺与轻慢,都在一步步酿成明天自然对你毫不留情的怒吼与降灾。而后果,是我们无法承受的。

 

卢梭说,大自然绝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只是我们自己。愿我们从心底里对造物主创造的自然万物心存敬畏,愿我们再次拥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般和谐美好的风景线。


————————————————————————————————————

痛苦写完课程论文后,趁着脑子里还有些东西写得随性小文章。


这段时间一直和父母居住在家中。平静又有些倦怠。每天的世间事让人心情起起落落。只有祷告让我的心中得到平静和安慰。为近处和远处的,为我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为逝去的和存留的祈祷,为福音祈祷。


疫情面前感到痛苦和无力,在线上的一起祈祷中感到盼望和力量。我相信,神的臂膀从未缩短,他定将万事都互相效力。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每当绝望蜷缩的时候,这句话永远给予我最温暖贴心的力量


愿每一个亲爱的你,都在这漫漫长夜中,因着那束光,不再害怕,不再哭泣,一起,勇敢前行吧。


晚安喔,好梦!

  

2020/2/7



 

-END-


用单纯的眼  注视和热爱

中国的“俄狄浦斯王”——阿城笔下的“树王”


细语微澜

自然  朴素  简单  真诚  

 

                                                                                                         


所属主题
清芷95 细语微澜
清芷95 细语微澜
聊生活,更聊生命;聊文学,更聊信仰。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