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22, 2024
spot_img

葛赤峰笔下的天生桥教会小学校——读《黔西穷陲步行记》一文n

《黔西穷陲步行记》,这是一篇未完稿的文章……


作者葛赤峰叙述了他与同伴在威宁的种种经历和看见。驱使其前往这么一个”穷乡僻壤中的穷乡僻壤”地方的动力,是”好奇心”与”爱国心”,是”抗战建国”思想下的引导。日本全面侵华后,成为抗战后方的西南,显得那么引人入胜,唯有把握住这一块从前从未”用心”对待的土地,才能把它变成抗战下的一片真正休养生息的土地。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汪洪亮曾写过一本《抗战建国与边疆学术: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边疆研究》,主要研究的就是抗战期间迁入四川成都华西坝,与本地的私立华西协和大学组成五大学的其他四大学的边疆学术研究。对于民族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地理学家等来说,对西南和西北的历史、民族、语言、地理等等的研究,是他们当时”抗战建国”的首要做的事情。而对于文人记者来说,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是他们能为”抗战建国”所出的一份力。许多的人前仆后继地游走在西南的每个角落,希望能通过考察、旅行采访等,得出一些有益于国家和民族团结的研究,也是出于作者个人的爱国情怀和抗战决心。


葛赤峰的这篇文章发表于《时代精神》(1939年,创刊号,127-133页)上。


作者分析了威宁的经济状况,四个字表达,即”昔富今穷”。作者认为清代时因本地矿产丰富,曾经一度有过一丝的繁荣。今日看来,则有感”今不如昔”。这固然受于自然环境之因素,也是中央政令难以到达此处的缘故。总之,对于平民来说,无论清,亦或民国,其生活都是处于一种及其痛苦的环境中。对于生活其中的最”落后”的苗族来说,其生活状况更甚。


作者介绍了许多民国时期威宁的风土人情,从经济、政治、教育、思想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探讨了这块土地上的人的生活,读后觉得颇有意义。这对于了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威宁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某些面向,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关于作者所描述的威宁的各种详细内容,不再赘述,仅列出作者文章的目录,以供参考。而对于作者所见之”乌蒙教会学校”,可叙述一番。


一 威宁人民之烤火生活

二 昔富今穷的威宁经济

三 生面别开的土、豪统计

四 值得倡导的苗汉通婚

五 乌蒙山中的教会学校


作者葛赤峰与其同伴,一共五人,从威宁县城出发,欲往威宁西北而去,因为他也听闻了这深山处,名声鼎沸的石门坎,想去一睹其风采。


经过了县城的休息整顿,他们踏上了前往石门坎的旅途。


一路的辛苦,这天他们来到了狗街,正好遇到赶集日,于是他们体验了一把当地赶集的热闹,也看到了人们的生活百态。来赶集的,除了汉人,还有苗、彝等族。


之后到了切冲苗寨,寄宿在一家苗族人家,这里设有小学一所,作者认为这里的苗族相比于于水城及安顺郎岱等处的苗族,其”住屋与生活……已见进步”。跟随葛赤峰而来的一位记者对这家苗族人所拥有的牲畜进行了一番统计:牛三头,马三匹,猪七,羊十六,鸡三十,狗二。可见,这家苗家还算可以。


离开切冲,经过一片松树林,跋涉了许久后,才到大寨。在大寨休息一晚,第二天出发,前去天生桥。到天生桥,夜晚宿于此处的基督教堂,一行人受到在次服侍的牧师张君的招待。葛赤峰叙述了他们在天生桥所看到的教会小学的情形,他说:“附近有苗民数十户,并有小学一所,学生五十余人。牧师张君,亦苗族,武昌华中协和神学院毕业,承厚为招待。傍晚,记者曾参观其小学,此间教育落后,师资缺乏,所出榜示,每多难解。在教室门首,见校示一张,其中一段写:三科不及格者降级,五科不及格者留级。三、五两字,显系倒置,又统计榜示上的学生,留级与降级者在半数以上”,作者认为这种比较严格的要求,是”不合教育原理的怪现象”。


为了适应本地苗族及其自然天气的情况,天生桥小学暑假假期缩短,有时可能放三个星期的假,其他时间多用来上课;而寒假天气寒冷,学生路途遥远以及天寒地冻,不易来校上课,所以学校规定寒假假期时间较长。这样的一种”为了适应特殊环境”的教学安排,葛赤峰认为是”比较合理的办法”。


作者写到该处小学一天的教学时间,“上课时间颇长,上午自七时半至十二时二十分,下午自一时至四时”,周一至周五如此,周六上午有课,下午无课。可见,当时的天生桥小学,课程相比于今日威宁本地的小学教学活动安排,确实比较长。我想,这也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情景下的安排,也足见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之高且严格。


到了天生桥后,作者算是在威宁行走了十几天了,也第一次吃上了米饭,见到了玻璃。离开天生桥后,他们继续向西北进发。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行走于泥泞的小路,作者和他的同伴们,对此地的社会生活情形,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等到了石门坎后,葛赤峰一行人,在石门坎光华小学师生的热烈欢迎之中,走进了这块闻名于世的地方。


作者这样写到:”行近石门坎,忽闻紧急集合号声,走近石门坎的时候,则叫苗民小学学生约百人,分立道侧,吹号行礼,表示欢迎。使我对于石门坎的兴趣,不知不觉间,又加深了一层。”


我想,使得作者兴趣大起的,是本地淳朴、善良苗民所表现出来的的文明之风!


关于葛赤峰及其同伴在石门坎的所见所闻,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写了”待续”两个字,但笔者没有找到他的续文。按照一般情形来看,续文应该也是发表在《时代精神》的后期中的,但笔者并没有瞧见后期中有葛赤峰的续文,不免有些可惜!


不过,从《黔西穷陲步行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天生桥所属的光华小学分校的教学内容之一角,为我们了解光华小学的学校制度及教学安排,提供了一份不错的资料。

所属主题
柏苗 顽石与窄门
柏苗 顽石与窄门
一個阿卯。我愛我的家人、家鄉以及朋友們。喜歡沉默,不善言辭。只喜歡寫寫文章,雖然寫的很爛。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