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2 2 月, 2025
spot_img

英聖道公會來華的十二位同工的“決志宣言”(1908-1932,西南)

此前筆者在翻閱Missionary Echo時,留意到1908-1932年間,刊載了幾篇聖道公會教士們所發的介紹自己如何受感而后決定前往中國西南地區服侍的“決志文”,但不曾仔細閱覽過。最近對此頗有興趣,於是今日就重新檢索了一下,發現涉及來到西南地區的聖道公會成員共有十二人發表了文章(沒錯的話),各人講述了各自的經歷以及對未來禾場的憧憬。


這十二位先生女士,分別是蘇慕才、美論義、王樹德、Lewis、任若蘭、Barwick、高志華、顧德維、馬建忠、戴蒙德醫生、邰洛西、Button。有三位女士暫時還未知漢姓名,戴蒙德醫生是邰慕廉的兒子,也未知其漢姓名。名單中的部分,想必對這一塊歷史感興趣的會有些熟悉,但另外的部分,估計也是知之甚少。


以下,是對這十二個人所寫的文章的摘錄,是屬於他們前往一個新地方的“宣言”。可惜此處無法把全部文本展現給感興趣的朋友閱讀,衹能選擇一些段落刊發;另外,一些文字也作了處理,敬請諒解!


在閱讀這十二篇文章時,筆者有些許感觸。像他們這般年輕就願意奉獻,其背後,定是存在很多的努力。比如良好的成長環境塑造了他們的犧牲精神。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中,一直在經歷豐富的恩典,並且依靠心中所信,勇往直前……

1


蘇慕才

Lettie Squire


四年前,我的妹妹去了中國,這自然讓我對宣道工作更加關注。最近,我真心渴望阿爸父能呼召我去做一些明確的事工,去做一些需要奉獻的事。在上個月的教士會議上,地點是在埃克塞特大廳,柏格理夫人講述了那些令人驚歎的苗族人民。在她的演講過程中,她只是簡單地提到,苗族女孩需要一位教師。當這個需求被提及的那一刻,我的內心立刻產生了共鳴。我感到這就是我的工作,這就是阿爸父對我的呼召;從那以後,我從未懷疑過。

2


美論義

C.N.Mylne


“你為什麼要去中國?”這個問題經常被人拿來問我。不僅有人會問這樣的問題,還會免費提供他們的意見。有些人表示贊同,而另一些人則嚴肅地搖頭,仿佛在說:“我有我的想法。”有一位坦率的朋友甚至說:“你真是個傻瓜。”我確實是個傻瓜,因為我沒有早點做出決定,儘管他暗示的並不是這個原因……


無論才能大小,這裏都有足夠的空間;無論你是最傑出的還是最平凡的,這裏都有位置,而且所有人都有施展的空間和必要。

3


王樹德

W.H.Hudspeth


我決定投身布道禾場並沒有什麼浪漫色彩。我的呼召非常平凡,並沒有什麼特別或奇妙之處。然而,我相信,它並不因此而顯得不真實。


幾年前,我懷著熱切的盼望,希望將我的一生奉獻為我父手中的器皿,去引領人歸向他。我渴望獲得牧職。道路已然開啟。


我懇求你們為我禱告,正如我懇求你們為每一個在主葡萄園中勞碌的人禱告。


Jesus Christ對我說:“去吧!”所以我就去了。

4


Miss Emily Lewis


我以為是我尋找他;現在我知道,他這些年來一直在尋找我,而這種愛,這種已經找到我的愛,也渴望尋找每一個他迷失的、可憐的孩子,他們的心也在不安,直到他們在他的懷抱中安息。中國的千百萬人——時機之日;Christ的愛,為我,為他們;為他們的需要。誰能抗拒這樣的呼召呢?

5


任若蘭

Miss Nora B.Raine


生命中更重要的事情是超越理性的,我確信我的決定完全是出於他的驅使。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志向就是成為一名護士。也許這很自然,因為我的母親在結婚前就是一名護士。


我的成長環境一直具有鮮明的Christian特色,因此,我與Church及其所代表的一切之間的關係,對我而言是一種至關重要的影響。


後來,當我與我們的教士們交談,聽到他們與疾病和困苦抗爭的故事時,我的興趣變成了一種渴望,渴望通過為中國的弟兄姊妹們減輕痛苦,同時向他們講述圣子的故事,來服侍我的主。


我於1915年開始我的專業培訓。戰爭使得所有護士都必須投身於本國的服務,因此,我不得不暫時擱置我的申請。然而,在我的培訓尚未完成之前,機會已經出現,我可以向海外事工委員會提出申請,而當我被接受時,我感到無比的欣喜。

6


Miss Amelia Barwick


那時,Christ尚未作為一位個人救主向我顯現。當他這樣做的時候,我得到了極大的喜樂,並渴望服侍他。我所能做的很少,但有時阿爸父奇妙地做工,使用我作為他的器皿。


在那些等候的歲月裏,阿爸父堅固了我,直到我明白了真正的奉獻的意義。隨著我一步步沿著這條道路前行,我知道中國越來越近了。直到我能夠將一切放在祭壇上,他才會為我開啟那扇門。自從第一次看到關於中國的異象以來,已經過去了六年。主已經為我開啟了那扇門。

7


高志華

R.H.Goldsworthy


就我個人而言,我感到我的呼召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事情。我成長於一個濃郁的佈道氛圍中,我的家總是歡迎並尊重傳達好消息的使者,我的父母心中始終充滿佈道的熱情;受到敬畏阿爸父、熱愛佈道的主日學老師和對基督虔誠的牧者的影響,還有什麼比我去遠方傳揚他的事業更自然的結果呢?我之所以去,是因為我別無選擇。


正是在我與某些前經徒會巡迴宣道團成員的愉快交往中,我初次學會了熱愛雲南以及在那裏為拯救部落而奮鬥的勇敢的弟兄姊妹們。他們在群山中辛勤工作,我很快就意識到我父希望我在那裏為他服務。因此,我前往那裏——依靠Christ的力量,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那些“留守後方”的人的愛與禱告。

……


我前往服侍!誰願意跟隨?

8


顧德維

F.W.Coterell


我的呼召是在我八歲時來到的。


對我的父母給我的影響,我感激不盡。他們總是以身作則,從不強迫,他們作為榜樣和引導,使我如今在經過必要的準備之後,很自然地面向東方。

……


帶著這些異象和希望,我愉快地第一次面對中國。

9


馬建忠

Kenneth W.May


我自認為非常幸運,從一開始,我就擁有了Methodist牧者住宅的庇護以及那神聖而歡樂的氛圍。


我的父母親在我最早的童年時期——在記憶開始之前——就把我獻給了Christ。在聖道公會的蔭蔽下,他們把我留在那裏,直到我的雙手足夠強壯,能夠緊緊抓住信仰。他們為我做出了許多犧牲,使我得以準備好,而如今,我擁有這份極大的榮幸,我的主選擇了我在遠東服侍他。


被我的主和“家”呼召,我作為他的使者之一前往中國。我懇切地祈求,不要辜負他或他們。與我一起禱告,為我禱告!

10


戴蒙德醫生

F.S.Dymond


我決定離開學校後投身牧職,但就在離開普利茅斯搬到布裏斯托爾後不久,戰爭爆發了。


在法國服役三年後,我們所在的師在意大利的阿西阿戈高原進攻奧地利人時,我有機會回國接受醫學培訓。我立刻抓住了這個機會,因為那時我在野戰救護隊的經歷和訓練已經讓我對醫療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離開英國海岸時並沒有絲毫的犧牲感,因為我並沒有離開家和親人:父親、母親和六個孩子都在一起向東遠行。


11


邰洛西

Miss Roxie Dymond


我出生在中國的一座城市,最早接觸的人也是中國人,那麼這些人們聲稱那個嬰兒是他們自己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不想過一種毫無意義的生活。我希望在我死之前為他做點什麼。


我在那裏獲得了我的生命,簡言之,我回去是為了向那地之人傳永生和生命之道。


12


Nurse Mildred G.Button


由於我一直以來都生活在對父的事業感興趣的人群中,哪怕只是熱心人,我自然而然地從小就願意每週捐出一分錢,或者幫忙製作聖誕奉獻卡。有一段時間,我的興趣似乎僅限於此。


後來,儘管我在商業生活中過得非常開心,但我感到自己註定要從事不同的事業。我的腦海中浮現出宣教的想法,我立刻將其拋諸腦後,因為我確信自己成不了教師,更別提傳道人了。


有一天晚上,我和一位朋友聊天,討論我們未來的計畫,我們談到了護理工作,這導致第二天早上我便去詢問了培訓的具體情況。


兩個月內,我成為了薩福克郡伊普斯威奇的東薩福克醫院的見習護士,我在那裏接受了一般的培訓。在薩裏,我獲得了助產培訓,並且此後在一家私立護理院擔任過職務。


這五年從事護理工作,為我日後在宣教禾場的服侍打下了基礎,這期間我過得非常充實。如今,我期待著在昭通開展偉大的工作。


資料來源:


(序號作者/文章名|來源刊物/年份/頁碼)

1.Lettie Squire

My Decision For China

Missionary Echo(下同),1908,P11.


2.C.N.Mylne
My Decision for Foreign Service

1909,P10.


3.W.H.Hudspeth
My Decision for the Foreign Field

1909,P267.


4.Miss Emily Lewis
My Call to Foreign Service

1916,P152.


5.Miss Nora B.Raine
Why I go to China

1921,P19-20.


6.Miss Amelia Barwick
Why I go to China

1921,P20.


7.R.H.Goldsworthy
My Call to the Mission Field

1921,P225.


8.F.W.Coterell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1923,P206.


9.Kenneth W.May
Going East for His Sake and theirs

1925,P185-186.


10.F.S.Dymond
Trekking East

1926,P189.


11.Miss Roxie Dymond
To the Land of My Birth

1928,P196.


12.Nurse Mildred G.Button
My Call to the Mission Field

1932,P194.


文中所使用的圖片,都是對應文章所刊載的作者年輕時的照片,代表了他們即將遠赴他鄉之時的容貌。

所属主题
柏苗 顽石与窄门
柏苗 顽石与窄门
一個阿卯。我愛我的家人、家鄉以及朋友們。喜歡沉默,不善言辭。只喜歡寫寫文章,雖然寫的很爛。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