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9月 7, 2024
spot_img

命运是亲眼所见的谜团——《沙丘2》与《俄狄浦斯王》


最近电影《沙丘2》热映,对于作为书迷+影迷的我来说,无疑是这段时间最大的好消息了,于是早早看了这部片子,看完后的感受只剩下震撼。


首先是因为视效的成熟,导演维伦纽瓦将他心目中沙丘小说中的场景为观众展现,一点不觉夸张违和,妥妥的视觉盛宴。


其次便是其中的音乐和声效,这一特点在电影第一部时便已将我折服,那是一种独属于双耳的沉浸式体会,不知觉间便可带你由声音而临其境。


此境并非电影场面而已,而是《沙丘》这一故事所附带的那种氛围,是导演、音乐家对小说作者弗兰克·赫伯特之境界的理解和外化。总之这部电影带给人的只有享受,推荐每一位喜爱文学电影的朋友去看。


在之前看《沙丘》这部小说时,便能感受到,这一长串的故事,蕴含着许多主题,有政治、伦理、爱情、命运、宗教等等。这些主题都十分深刻,也正因如此,小说的内容必须够长才能将这一切都融于其中。


正是因为如此,当导演将《沙丘》小说第一部的内容分作两部来拍电影时,我就能感受到,导演就是在其中将这些主题拎了出来,每一部分配了其着重要体现的那个,并会在电影中删去一些扰乱这一主题的情节。



第一部的内容我也很同意许多人说的,这是一部“预告片”,也可以看作一本书进入正文之前的楔子。因为第一部的内容需要为观众介绍许多背景知识,给予原著,交代人物之间最原初的关系。这一部的最后,是男主保罗正式踏入沙漠时戛然而止,其中的缘由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是前面那个还未直面命运的男主的故事到此就是一个阶段,其次是第一部时男主被灭族的经历已经可以作为一个完整故事的重要转折了,因此在这次看完第二部后,我十分理解导演为何在那里停下。


作为观众,我也因此十分期待下一部,男主踏入沙漠后的生活将会如何展现,穆阿迪布融入大家的过程如何表现,幸存者会如何出现……


在制造悬念这一功夫上,维伦纽瓦绝对是很强的,尤其是在看完第二部之后,大家已经在苦等第三部上映了,不知他要如何展示接下来的主题,猜测他将会着重在哪个主题上。


因此我会将《沙丘2》当作一部独立电影来看待,男主在电影开场后,很快便融入了弗雷曼人当中,并适应了厄拉科斯的环境,双眼渐渐变蓝。并且在弗雷曼人中,不少人相信他便是他们星球的救世主——李桑·阿尔-盖布,在姐妹会又被称为:魁萨茨·哈德拉克。


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命运,且是明知结局的,虽然这个故事的场景是宇宙,时间是未来人工智能战争之后的时代,但保罗遇到的命运的困境,同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是一模一样的。



俄狄浦斯,这是我在看原著时想到的最像男主的角色,在索福克勒斯笔下,俄狄浦斯是一个出生就被赋予巨大使命的人,即杀父娶母。这一命运让许多人惊讶,也让不少人惊慌,最为不安的便是刚做父亲的拉伊俄斯。而他就是第一个对抗命运的人:


他决定将自己的儿子杀死,派自己的手下将本应在襁褓之中的婴儿丢弃。结果弄巧成拙,婴儿俄狄浦斯的命竟被人的良心保住,并被他国国王收留抚养.


直至长大成人,成了只凭一己之力便能杀掉在他寻亲路上偶遇的国王的勇武之人,而这个路过的国王便是俄狄浦斯的亲生父亲拉伊俄斯。并且俄狄浦斯还十分聪明,以至于他来到忒拜(他的故乡)胜过了怪兽斯芬克斯,拯救了这城邦的居民,被拥护成了国王,娶了忒拜城先王的孀妻,也就是他的亲生母亲。


可天神因为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行为,再次降灾,有瘟疫临到忒拜城,于是他求得神谕,探查案子,在寻找杀死先王的凶手,却发现线索都在自己身上,并揭示了自己的身世之谜。最终,俄狄浦斯的妻子/母亲自缚于寝宫,他也刺瞎了自己的双眼,从此过上了被流放的生活。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整部剧都在围绕着命运这个主题,在剧中,俄狄浦斯一开始并不相信关于自己的预言,甚至辱骂了最开始便明示了结局的盲眼先知特瑞西阿斯。


但当他亲手一层层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后,便不得不直面自己的命运了。在这期间,他不断地想要抗争那越来越清晰的命运,结果却掉进了命运的漩涡之中,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沙丘2》当中的命运,男主保罗从故事最开始,便是大家口中的救世主,并有一套完整的预言,述说着他即将经历的一切。然而保罗并不愿意接受这一切的安排,更不愿意相信预言的真实性,他极力地反抗着一切,努力地想要成为弗雷曼人当中的一分子,而非他们眼中被神化的角色。


可命运就是如此,在他靠着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帮助弗雷曼人一次次对抗哈克南人后,他还是遭遇了自己最痛苦的时刻。他面临绝境,要么被哈克南人俘虏杀死,要么就出发去往南方。可后者将会是李桑·阿尔-盖布诞生的必经之路,保罗并不想,也不敢承载那份属于自己的命运。


因为他在自己的预知能力中,看到了宇宙悲惨的未来,也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未来,他对恋人契尼说,如果他跟随命运,最终会失去她。


可命运就是如此捉弄人,保罗的恋人,也就是这部电影的女主契尼是弗雷曼人中不相信预言的那一派人,她认为预言只不过是个骗局,自己一切的行为路径都是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于是她秉着理解保罗的心情,劝说他选择活命,选择去南方躲避灾殃。但是她并不知道,这一凭着自由意志的劝说,却是保罗正式踏上命运之路最关键的一步。



在《沙丘》的世界观中,命运和预言之所以能那么准确,并不是因为弗雷曼人所信仰的沙漠之主,或是什么神明在操盘。而是在遥远的未来世界里,人类已经将知识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他们通过先人的一切知识和记忆,配合强大的演算能力,并在美琅脂(厄拉科斯独产的香料)加持下,可以获得对未来最有可能性的推算结果。


在这个世界有两伙人有着这样的技术:其一就是门泰特,他们的工作就是推算,通常会担任一方领主的顾问,他们的推算结果更多是依据数据分析给出答案;其二就是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她们是以女性组成的团体,他们的工作是政治,主要以传播宗教化后的预言形式来宣传推算结果,并用生育能力融入且影响政治体制。


因此,保罗作为这样世界观下有知识,受过同样训练的人,并不会像弗雷曼人那样,以信仰的形式认识预言,他十分清楚,这个救世主的预言不过是姐妹会在众多推算结果中选出的那一个,她们最希望达成的结果。因此他认为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达成她们的目的而宣传出来的内容,并不想顺着这个阴谋,实现她们所谓的预言,成为她们塑造出来的救世主。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当命运之门被打开,命运的红毯铺在前方时,我们怎能不踏入其中呢?古希腊的命运和预言的认识与《沙丘2》中似乎不同,古希腊的一切预言都来自神谕,或借祭司之口,或借先知之口,或是天地间的征兆来表达,而其来源就是山上的众神。因此,众神是把控命运的操控者,并有命运女神这一神位在众神之中。


可《沙丘2》当中的弗雷曼人不也和古希腊人在一样的处境之中吗?不论预言是通过强大的推算能力得出的结论,还是因着操控命运的神明给出的答案,依旧是巨大的命运之轮对准了渺小的人类。



中国传统对命运的认识也有所不同,中国历史中似乎没有那么多确切而公开的预言,因为那都是天机,理应是被藏起来,私密的事情。并且中国传统中,认识命运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另一个概念,就是因果。这是佛教的思想,但也是让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面对统一定义下的命运时,出现不同态度的原因。


在我们的传统中,未来的一切同样是在推算规律中的,最简单的因果规律是好因结好果,坏因出恶果。然而在世间复杂的处境中,常常会出现与之相反的结果,因此佛教对于生死轮回的认识,便成为合理化这一规律的依据,有了超越生死的轮回作为眼前的安慰,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我们,内心便可以在不拒绝命运的情况下,不必直面命运了。


沙丘的保罗和古希腊的俄狄浦斯的处境是一样的,都只能选择直接拒绝或直接面对,这是他们的文化习惯,本来保罗选择和契尼一样的态度,选择完全不相信预言的真实性。


可不久后的事故让他发现,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也发现自己如果不接受这一命运,不仅无法保住自己的命,更无法守护接纳了自己的弗雷曼民族。


于是保罗踏上了那条路,他成了弗雷曼人眼中的救世主,并带领他们反抗,最终剑指王位。


前文中我也提到了,将《沙丘2》当作一部独立电影来看待,我们似乎会发现,在同样喝下生命之水的保罗和他作为圣母的母亲面对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时,圣母竟表现出了意外的神情。


这对于拥有所有先人的记忆并可以推算预言的“全知者”来说,似乎是不应该出现的一个表情。这一点,我可以断定,保罗在看似顺应命运,实现预言的过程中,仍旧在挣扎,他想要在属于自己原定好的命运中,走出自由选择的路。


如果俄狄浦斯一家能在这一条看似规定好的神谕中有一丝这样的智慧,或许预言会破灭,也或许预言将更改。不然,到了俄狄浦斯将一切都实现之后,再次想要抗争命运时,发现为时已晚,只能接受。因为他并没有强大到不顾过程便扭转命运的结局,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面对命运时的坦然却和保罗一模一样。


当俄狄浦斯还不知道命运全貌时,为了抗争命运,他必须揭开其全部的面纱。即使他的妻子/母亲劝说他停止查案,劝说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度过一生,但他依旧不从。直至看到了,就躬身服从接受,即使凄凄惨惨,也不再逃避一丝一毫。


在庞大的命运齿轮中,做出了小小的改动,保罗没有像他母亲和胎中的妹妹预期的那样杀死皇帝,而是让他活着彻底臣服,这一举动似乎让他又有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可以走。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征服者,而是一个诚实可靠的承诺者,这才是真正给予人希望的那一个角色。


契尼则是一个从内而外的命运反抗者,她不相信命运,不服预言,讨厌自己名字的预言含义,甚至不服看起来接受命运后的恋人保罗。她对于命运实际上是未知的,只是才看到那层面纱时便拳打脚踢,然而这种形式反而让她掉进了命运的涡点。


她一切合乎预言的内容,全都是自以为顺着自己的意思,却被迫完成的:她凭着自己感情拥抱喝下生命之水后,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的保罗,最终却被迫流泪让他按着预言被救活;她在最后一个场景中愤愤不平离开爱人时,也正好成就了保罗在最痛苦时的那个预言,她会离开他。



因此,真正与命运抗争的方式,是保罗当前的这种态度。他必须揭开自己命运的全部面纱,才能找到其中可以扭转的关键点。即使最终必须面对某种结局,他也同样会坦然接受。


在《沙丘》原著小说中,保罗也像俄狄浦斯一样,最终瞎了双眼,过上了被流放的生活。当我们的眼睛变得明亮时,也许正是人生最为迷茫、道路最为模糊的时刻。


看看保罗和俄狄浦斯,他们因为不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苟活,而失去了双眼,却在这一刻成为了命运所尊重的人。他们达到了盲眼先知特瑞西阿斯的高度,因为他们在那时看清的,不再是命运的规律,也不是神明的神谕,更不是自身的悲惨和世间的虚空,而是命运的本质。





撰文 / 金克

排版 / 金克
配图 / Pinterest





所属主题
金克
金克
金克的自媒体,会有诗歌、小记等不定期发出。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