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这首儿歌应该每个人儿时都学唱过。有谁身边没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呢?况且中国人一惯地信奉“朋友多了路好走”,若说谁活到没朋友,估计这个人十有八九要被人笑话。在饭桌上只听过一些人吹牛说“我的朋友遍似海”,几乎没听谁说过“我一个真正的朋友都没有”。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但也有,我就是其中之一。刨去爱人的朋友不算,我自己还真的没啥朋友。年轻打工时的一个朋友也已经不怎么联系了。
爱人和我出去旅游通常会事先预定好旅馆。如果当地有亲戚或朋友,爱人有时也会事先通知对方。有几次我们是住在爱人的朋友家。也有几次我们是住进酒店后联系爱人的朋友。爱人和我不一样,她比较爱交朋友,虽然不敢说她的朋友遍布大江南北,但的确不少。跟着她一道出行,我也没少占她朋友的光。但说心里话,住在她朋友家时,我还是感觉有点不自在,虽然常常住的环境也不错,吃得也很好。但我心里常常过意不去。若是我自己一人出行,我才不愿意去麻烦别人呢。我对吃住从来不挑剔,反而住得越随意,吃得越简单越开心。当然也有例外,有一年我们去武夷山玩,我们是自己找酒店入住的,那位接待我们的弟兄充当向导,带我们去一些当地特色景点去玩,中间他问我们要吃什么,我就提出了吃一些当地的特色小吃。当地的光饼味道真的不错,我至今难忘。后来我到网上买了几次,都不是我当时吃的味道。
因为我不太愿意和人打交道,不喜欢去麻烦别人,也不爱交朋友。因此常被爱人戏称为“房顶上扒门的人”。
现在流行“社牛”和“社恐”这两个词,爱人是不是属于“社牛”型的人我不清楚,但我绝对属于“社恐”型的人。
使徒们将神的道传播到世界各地,他们当初是怎么传的呢?每到一个地方是如何落脚的?出门也是靠朋友吗?带着好奇心,我又查考了一下那本智慧之书。
当保罗和巴拿巴出去传神国的道时,他们也并没有想好落脚点,只是奉差遣就去了。我不知道他们所到的地方在那个时候有没有旅馆或驿站。关于这方面经书中我没找到记载。即便有当地的通达人或敬畏上帝的人接待保罗,那也是在保罗传讲上帝之道,他们听了有感动后所作的决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保罗和巴拿巴所要去哪,并没有事先联系朋友接待。
经书中我只知道大卫在作王前和约拿单心心相惜,是关系不错的好朋友。还有约伯的三个朋友,非说约伯受苦是因为犯了罪,得罪了神。害得约伯死的心都有。经书中所记载的其他我们熟悉的人中好像没几个交待过他们是否有朋友。至少在旷野中传道并施洗的约翰,整天身穿兽皮,吃蝗虫野蜜,那么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因该不会有什么朋友。
通过查考经书,我发现像我这样活到没朋友的人也没啥,没什么可惜的,泛泛之交不如不交。古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已”,说明真正的知己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也当反思,我自己配做别人的好友吗?如若别人不愿意和我交朋友,除了我的“社恐”外,是不是也侧面说明我比较自私或骄傲自大,让别人不愿意接近呢?
每次聚会快结束,主持人对大家说“大家可以离开座位,互相问候 ”的时候,我顶多站起来,和主动来到我身边的人握手至意。但我从不离开座位主动伸手和别人握手。在饭桌上,我也从不愿主动拿起杯向别人敬酒,有几次在亲戚宴请的席上,爱人让我也去敬酒,我也只是跟在二姐的后面一起走走过场而已。
我不愿意交朋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愿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友谊,也许你要问“友谊还需要经营吗?”那我想说:“如果朋友请我去吃饭,我去不去?如果我去吃饭了,下次我要不要回请?如果朋友告诉我他过生日,那我要不要送礼物?”
不知道谁说过:“你不愿去麻烦别人,从侧面也说明你不愿意被别人麻烦;你不愿求人,说明你也不愿意付出,去帮助别人。”好像是这个道理。
地上的朋友遍天下又如何,若习惯了凡事倚赖人,那还会愿意凡事倚靠神吗?况且,人常常是靠不住的,因为交友不慎反被带入歧途的人也不少。
因为上述原因,我想还是不刻意去交朋友了。人生没一知己也罢了,生命中只要有主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