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小
创世纪23章是比较特殊的一章,这一章记载了撒拉去世后亚伯拉罕为其购买坟地的过程,用一章的篇幅来描述这样的事件,在惜字如金的圣经里可谓非常罕见。在笔者的印象里,圣经描述置地的经文非常少,用较长篇幅加以记录的更少,除创世纪23章以外,就是耶利米和大卫。这两者都有特殊的意义,耶利米置地是预表对“余民回归”的确据(参耶32:9-15),大卫购地是为建造圣殿(代上21:18-31),而亚伯拉罕购买坟地也有特殊意义。
让我们把眼光先集中在创世纪23章第4、9、20节,“我在你们中间是外人,是寄居的,求你们在这里给我一块地,我好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创23:4)“他可以按着足价卖给我,作我在你们中间的坟地。”(创23:9)“从此,那块田和田间的洞,就借着赫人定准,归与亚伯拉罕作坟地。”(创23:20)这三节都提到这块地,在希伯来原文中都是一个词组:{akh-ooz-zaw’ }+{keh’-ber},即产业+坟墓,而第六节赫人言语中的“坟地”一词只是{keh’-ber},即仅仅只是坟墓,并不强调产业。这种差别是不容忽视的。也就是说,在亚伯拉罕(第4、9节)和摩西(第20节,这一节是创世纪作者摩西所写)的观点里,这块地并不是简单的一块坟墓,它同“产业”连在一起,这点非常重要,是理解本章圣经的关键点。
接下来看19节,“亚伯拉罕把他妻子撒拉埋葬在迦南地幔利前的麦比拉田间的洞里。幔利就是希伯仑。”特别注意此处提到的“幔利”和“希伯仑”,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是神最开始应许亚伯拉罕的地方,当时神对亚伯拉罕说:“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亚伯拉罕随即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居住,这就是说,“希伯仑幔利”是神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之地(参创13:14-18)。
所以,这块地在亚伯拉罕眼里意义非凡,这是神所赐的应许之地。虽然亚伯拉罕按着神的指示往应许之地出发到撒拉去世已有62年(撒拉65岁跟着亚伯拉罕出吾珥,死时127岁),在这62年里,亚伯拉罕仍然没有得到应许之地。他们不断地拆帐篷、搭帐篷,过着漂流的生活,他们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来11:13),但他们死后却“得着”了应许之地。我们不知为何在这62年的时间里,富可敌国的亚伯拉罕没有购置土地,也许是因为在当地居民观念中祖宗的产业不能轻易售卖,更不可卖给亲族以外的人(参看《圣经背景注释》),在后来的以色列人也有规定“地不可永卖”(利25:23),所有亚伯拉罕一直没有机会购置田产。但撒拉的去世便有了这样一次机会,所以亚伯拉罕抓住这次机会,即使高价买下此地也在所不惜。至此,亚伯拉罕终于得到了这块神早先应许给他的应许之地。
亚伯拉罕一定要让撒拉“长眠”于这块应许之地,正如之后的雅各,虽然死在埃及歌珊地,但他嘱咐子孙一定要将他葬于这块坟地里(创50:29-30),约瑟死时也强调一定要将他的骸骨搬上去(创51:25)。这种行为是信心的宣告,是对神之应许确信不疑,虽然死时还未得着所应许的(参来11:13),但是他们死后却要得着,并永远“居住”在“不能震动”的应许之地上(参来12:28)。
本章圣经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即记载了撒拉的寿命(创23:1),这是圣经唯一一次记载女性寿数。127年对有限的人生而言是不少的,但对于永恒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撒拉跟随亚伯拉罕在地上漂泊了大半辈子,真正过着“客旅”、“寄居”的生活,这意味着他们要寻找一个“更美的家乡”(参来11:13-16),就是神给他们的应许之地。最终,撒拉在死亡中得着了这应许之地。
神的应许对基督徒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若无应许我们就没有指望。旧约这段经文正是描写了神的选民如何得着神的应许,这是圣经的重心,所以作者花了一章的篇幅描写亚伯拉罕得着这块应许之地的过程,撒拉也真正进入了这块应许之地,这成为后来追随亚伯拉罕脚踪之人的标杆和盼望。
作为天路客,我们都羡慕天上那个更美的家乡,这是神对我们的最大应许,我们应该对这应许确信不疑:“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我们这一生正如亚伯拉罕和撒拉一样在漂泊流荡,是“客旅”,但我们有一个很明确的方向,就是“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来11:9)。我们生活的中心、人生的导向都在于这个应许,不管眼下的环境如何,我们都应该坚信应许必然来到,我们必然得着所盼望的。
希伯仑的这块地是神一早应许给亚伯拉罕的,但这应许并没有马上来到,而是在几十年后才出现了“一小片云”(参王上18:44,指应许开始实现的一点迹象)。虽然这地是神所赐的应许之地,但不是意味着亚伯拉罕就只需坐等其成,亚伯拉罕要抓住时机花重价买下这块应许之地。为何一定是要“高价”买下?因为这是一块藏着宝贝的地,人遇见了,就要欢欢喜喜的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参太13:44)。
我们今天也领受了神许多的应许,或许对个人而言,这些大大小小的“应许”还没实现,但是我们应该如亚伯拉罕一样学会用信心的眼睛看见应许的实现,学会在信心中等候应许的到来。我们也当如亚伯拉罕一样为了应许愿意付上极重的代价,甚至撇下一切所有的来跟从主走永生的道路(参路14:25-33)。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支持拿细耳 祝福更多人
小编声明:
1.拿细耳拒绝心灵鸡汤,旨在提供有营养的属灵干粮。
2.请为拿细耳祷告,多谢大家长期以来的关注和支持,愿主赐福每位读者。
3.因为特殊原因未能开通赞赏功能,为了保持平台清洁也谢绝一切广告植入。
4.拿细耳以原创为主,希望有感动的肢体奉献稿费,鼓励创作。 (长按二维码,点识别二维码后即可输入金额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