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4 11 月, 2024
spot_img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与瞽女院的历史渊源

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南园路2号的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国创办历史最悠久的四所特殊教育名校之一,其历史最早溯源于1908年德国女传教士顾蒙恩创办的长沙瞽女院。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与瞽女院的历史渊源

校徽


1907年,德籍传教士何伦卫、顾蒙恩在长沙社坛街购地,建内地会教堂(即今基督教城南堂)及住宅三栋。1908年3月10日顾蒙恩在社坛街内地会创办“长沙瞽女院”,当时招收的都是双目失明的女童,顾蒙恩自己任院长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与瞽女院的历史渊源

顾蒙恩(1863-1932)


1909年长沙因反洋人、烧教堂运动,导致“瞽女院”的盲女们流落街头。事发第二天,顾蒙恩和樊桂英冒险进城,找回了七名失散的盲女孩,有一个不会说话的四岁女孩,在混乱中不知去向,她们再三托人寻访,直到第三天在一家铺房里找到她。因为害怕民众再次反扑,又因教堂已经被毁坏,她俩就找来一条小船,带着八个盲女住在船上八九个月,直到长沙秩序逐渐好转,教会也得以恢复才回去。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与瞽女院的历史渊源

孩子们在展示图画作业

 

1913年,因创办人顾蒙恩因体弱多病回国休养;第二任院长甘孟安也因工作需要,被调离长沙。照顾盲女的担子落在了德籍女宣教士樊桂英(Miss.Mathilda Vasel)身上。她不仅担起了这一重任,还连续不断地增收新的盲女孩,由八个到十个再到二三十人。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与瞽女院的历史渊源

梅树滋(后排右一)、樊桂英(前排左一)


1914年开始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籍传教士被勒令回国。得此消息,全校师生痛哭流涕,彻夜祷告。之后,老师们陆续返德,唯有樊桂英不愿丢下这些盲童,始终留在长沙,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她才为筹集办学资金而短时间回国一趟,学校的工作由俄国女教师殷学文代理。1919年长沙市瞽女院更名为长沙市瞽女学校。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与瞽女院的历史渊源

瞽女学校一角

 

1923樊桂英向国内外募捐集款,在长沙市韭菜园桐荫里56号地基扩大学校规模,19254栋大楼、8间杂屋的新校址收盲女80人左右,其经费主要由基督教中国内地总会和上海中国盲民福利协会支拨。学生由各地教会介绍而来,学生都是双目失明的女盲童,学制上采用四二制,课外以手工劳作为主,如编织、纺纱、织罗,产品有纱带、手巾、花边、桌布等。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与瞽女院的历史渊源

桐荫里校园

 

19391月在“长沙瞽女院”工作了31年的德籍老校长樊桂英身染重病安息主怀,享年64岁;安葬在瞽目学校坟地,学校由梅树滋任校长。长沙特殊教育学校为了缅怀这位将自已一生都献给了特教事业的先人,在百年校庆时特别为她和顾蒙恩一起刻了雕像群,让学校和学生永远记住她们。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与瞽女院的历史渊源

一盲女站在樊桂英墓旁合影

 

1941年日寇第三次犯湘时,瞽女学校避难于湖南湘乡内地会1945年才迁回桐荫里,1946年长沙市瞽女学校又改名为“长沙市瞽女院”。1947年瞽女院的一分名册上载明当年有盲人编织学员31名,盲人学员32名。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与瞽女院的历史渊源

1947年2月1日,长沙内地会瞽女学院全体合影


1949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后,不久瞽女学校由在校执教二十五年的湖北人姜顺贞女士任校长,会计改由安徽人司信德女士负责,至此共办22个班,学生200余人。1951年梅树滋等传教士经香港离境回国。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与瞽女院的历史渊源

传教士子女与学校工作人员合影

 

1952年,省区救济院盲哑学校与长沙市瞽女院合并为长沙市盲聋哑学校,校址迁到韭菜园圣经学院内,其校长为丑梅村。1954年由长沙市教育局正式接办,陈伯勋任校长。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与瞽女院的历史渊源

湖南圣经学校


1988年,学校拥有了全国第一台盲文印刷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拿大,挪威等国的同行,专家、学者、教授、博士来学校参观。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与瞽女院的历史渊源

中国最早的盲文印刷机

 

200810月,学校百年华诞之际,学校更名为“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与瞽女院的历史渊源

笔者在特殊教育学校寻访

 

欢迎转发—

 

不做传教士、可做传教事

 

寻访者手机、微信:139 688 32737


所属主题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
寻找过去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各地建造的教堂、创办的医院、开设的学校以及安葬在中国的坟墓。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