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5 12 月, 2024
spot_img

讀想記(三十八):《開闢石門坎的兩位白先生》覽後記

顽石与窄门

《開闢石門檻的兩位白先生》一文簡要概紹

文/柏苗

《開闢石門檻的兩位白先生》,由張斐然所寫,1945年刊載於《黔靈》月刊的第5-6期合刊中,一共兩頁。

首先,介紹一下張斐然:

張斐然,阿卯知識份子,1916年出生於威寧縣黑土河愛華山三家寨。1927年入石門檻光華小學,1934年入昭通明誠中學,1937年考入南京中央政治大學附屬蒙藏學校讀高中,1939年入中央邊政大學邊政專修科。1942年曾發動一起小規模起義,此後直至1949年,其社会活动基本放在zheng治活動上。1950年後先後任職與相關部門,1957年後遭遇不公正待遇,直至1978年,調回畢節第二中學,一年後退休回威寧定居。1982年去世,享年66歲。

《開闢石門檻的兩位白先生》一文,顧名思義,即介紹清末民國時期兩位在石門檻的白先生:前為白格里(即柏格理,Samuel Pollard),後為白敦厚。張先生介紹了石門檻自白格里入此傳jiao、興學後的各種情況,隨即又描述了楊森部下的白敦厚入石門檻後的情況。張先生認為:“……白在石興辦學校後,一面而推廣教育,並選拔優秀青年到成都華西大學等處深造……基督教盛行,光華展開,已近百餘處,遍佈川南、滇東、黔西邊區交壤之二十餘縣。”又描述白敦厚的到來,乃“奉命留此,指導光華學校,效法英牧白格裏傳jiao精神,從事邊胞化工作,宣揚中央zheng府領xiu德意,並奉貴州省dang部之命開辦邊疆dang務,設立石門檻直屬特區dang部……”。

張先生描繪白格里給石門檻及其周邊苗族地區帶來的很好的教育發展,而且苗區里的信徒也發展很快。依據此,張先生稱之為石門檻教育、福音興盛的“開山祖師”,並且敘述了白格里工作十年有餘後離世,“邊民因感白牧之死,悲痛哀泣,男女老幼往弔者,成千成萬……訂其臨終之日為白格裏紀念日……”,不過,這個紀念日,到了民國二十四年,因為時局原因,“即聞有轉變”。他認為白格里在石的十餘年工作,“事業則日月齊光,與天地同壽,立功德於海外,樹信仰於異邦。其精神之可佩,足與耶su同比”。

張先生論白敦厚在石門檻的工作,“留守石門,歷時五年……並欲中華一統,苗漢一家,一掃往昔……”張又論白在石門檻的“功績”,認為白所做的“將永存不朽於開闢西南邊疆之歷史”,甚至認為他“不亞於班超、張謇等之通西域”。

由該文可知,張斐然先生對這兩位(白格里、白敦厚)的評價之高,從中我們可以窺得一絲:1945年時的張斐然,其看待二十世紀前四十年的石門檻所發生的“現代性”轉變,對Pollard,心裏是懷有很大的敬意的。

除此之外,張先生還細細論說了白敦厚與王毓華(威寧苗族)結為連理的故事,但可惜的是王氏早逝,不免有悲哀之意。張先生借“白王連理”之事,對於漢、苗通婚讚頌了一番。

小結:

張斐然先生的這篇文章,對於我們理解民國時期花苗知識份子對本地苗區福音以及政府對石門檻的關注的理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文本。(許多回憶性文章都是在隔那段時間幾十年後寫的,不免有偏頗之處。雖然那個年代裏記錄下的他們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有一些可能有誤,但這正是他們處於那個年代的真實想法,想來更接近他們自己的內心想法。)

顽石与窄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属主题
柏苗 顽石与窄门
柏苗 顽石与窄门
一個阿卯。我愛我的家人、家鄉以及朋友們。喜歡沉默,不善言辭。只喜歡寫寫文章,雖然寫的很爛。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