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神学沉思录(5):为第三者正名

1. 基督教的核心词如果只选择不可替代的一个,那必是“爱”,基督教是“爱教”。
 
2. 爱的逻辑链条:人从神那里领受无条件的爱—因为感恩;人向神回馈这份无条件的爱—因为感恩;人向神学习,向别人传递无条件的爱。这份爱传递给朋友,最后甚至可以做到耶稣基督所说的“为朋友舍命”。耶稣基督上十字架,为人类的罪代赎,就是为“为朋友舍命”的教导做示范,因为祂说:“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基督虚己、降卑,原本为神,却道成肉身,待人如友,体现的是神对人无尽的爱。其实不仅圣子如此,圣父也如此,祂就称亚伯拉罕为“朋友”,祂跟摩西说话,“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我们对得起神的爱吗?
 
3. 奥古斯丁说应该“爱人如己”,路德却主张“爱人无己”,谁对?我认为奥古斯丁对,因为如果“无己”,也就是不存在主体性的个人,如何能“爱人”呢?缺乏主语,谓语与宾语如何着落?“虚己”是对的,忘我是对的,超越自己是对的,但“无己”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要达到“无己”状态,靠谁呢?那不是会产生另一个自己来克制原来那个自己吗?
 
4. 人间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唯有神对人的爱是无条件的。不懂得神对人的大爱,绝不可能理解人间的爱。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很容易从爱变成不爱,甚至恨?因为不了解爱的源头在神那里的人的爱是条件性的,因此也是非常浅薄、容易变化的。
 
5.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离婚率那么高?为什么离婚的原因被他们美其名曰“没有爱了”?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爱了,而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什么叫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林前13.4-13)只要深刻理解、践行这个定义,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没有爱了。根据这个定义,爱虽然是出发点,但已经包含了信与望。只要“凡事相信,凡事盼望”,不生计算、计较心,就能“凡事包容”,“凡事忍耐”。大多数所谓感情破裂都是彼此计算、计较的结果,如果夫妻之间只是一种交易关系,而不是合作关系,婚姻怎么可能持久呢?年轻人,猛醒吧。
 
6. 婚姻当中,若不请上帝作为第三者,将会有无数第三者,男女都一样。
 
7. 为什么人因为爱神就能爱人,因为人都是神的作品,而且只要人信神,神就是所有信祂的人的父亲,有爱父亲而不爱弟兄姊妹的吗?
 
8. 人如果不爱人,肯定也不会真爱神,不爱人是因为不爱神。约翰一书4.20:“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上帝。”
 
9. 奥古斯丁认为人对上帝的爱应该高于对世界的爱,莫特曼则认为两者都重要,原因是人是因为爱上帝才爱祂所创造的世界,也是因为爱世界而爱创造世界的上帝。这样,莫特曼就深刻说明了基督教“在地如在天”的意义,基督教不是舍弃世界的宗教,而是要更新世界的宗教。莫特曼说:“对上帝的体验深化了对生命的体验,前者并不丝毫减弱后者,乃是唤醒了对生命无条件的肯定。当我愈爱上帝时,我愈能欢喜地活着。当我愈能直接而全人地活着时,我愈能体验到上帝,祂是生命不可穷尽的泉源而永远活着。”
 
10. 神的爱与公义、律法不可分,神爱世人不是溺爱。凡只讲爱不讲公义,不是基督教。
 
11. 神与人立的约体现的是神对人的恩典,律法相当于这份约书的副本,因此恩典与律法是一体两面。换言之,爱与公义是一体两面。但神是先与人立约,随后才颁布的律法,因此神的恩典先于律法。更深一层讲,律法与恩典并不矛盾,律法也体现的是神对人的恩典。所以,罗马书13:9说:“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含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
 
12. 律法与福音的关系:1.神通过律法给人定罪,因为有律法,人才能知罪,知罪才能听进福音,获得赦免,因此逻辑上是先有律法后有福音。2.旧约里也处处充满恩典,新约里也有律法,因此不能说旧约是律法书,新约是福音书。3.律法是神要人做什么,福音是神为人做什么。4.没有律法,人不知罪;没有福音,知罪后的人会陷入绝望。路德说:“我们必须拿出律法的声音,叫人畏惧,知道自己的罪,因而回转过来,悔改、改善生活。但我们不应就此为止,因为那只是伤害,不是包裹,只是击打,不是医治,只是杀害,不是救活。只是引人入地狱,不是引人出地狱。只是叫人卑下,不是将人高举。因此,我们也必须传恩典的话语与赦罪的应许,借此教导人相信,并坚固人的信。若没有这恩典的话语,那么,律法、痛悔、悔改以及其他一切行为,就都是徒然有的,徒然教的。”
 
13. 律法本身也体现了神对人的恩典,目的是为人类建立秩序,不至于相互伤害。
 
14. 加尔文认为律法可以分为道德律、礼仪律、民事律。道德律的核心是十诫,主旨是敬神爱人,一直适用,礼仪律、民事律因为时空变化而变化。礼仪律的目的是教导人敬虔,重点不在仪式。“基督的降临终止了礼仪律,然而礼仪律圣洁的意义仍被保留,基督也赞成并尊荣之”。礼仪律不是教条,正如孔子所言“礼乎礼乎,玉帛云乎哉”,重要的不是教条,而是教义!民事律的目的是教导人彼此相爱,重点也不在具体教条。
 
15. 加尔文对律法功用的看法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知罪、戒惧、鞭策。加尔文认为,即便对圣灵已经内住的基督徒而言,律法的鞭策作用仍不可少。“律法是神教导他们最恰当的工具,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明白并因而更确定他们所渴慕的神的旨意。……律法于肉体就如鞭子于懒惰和顽固的驴,鞭策驴做工,就连未曾脱去肉体重担的属灵的人,仍需律法不断地鞭策以便他不至裹足不前。”
 
16. 田立克把律法分为三种:自律、他律、神律。自律就是人依靠自己的理性自我管制,但事实证明自律往往靠不住。他律就是把管理自己的权力交给他人,比如希特勒,事实证明他律也靠不住。唯一靠得住的只能是神律,只有依靠神律,自律才有可能。


所属主题
匝说
匝说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